关于印发珠三角与东西北区域工业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工作意见的通知

粤经贸工业〔2008206

 

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贸委、贸工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构建有广东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我委制定了《珠三角与东西北区域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开展工作。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OO八年三月十七日

 

珠三角与东西北区域工业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工作意见

  

  近年来,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协调性增强,珠三角工业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东西两翼工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北部山区工业加速形成特色产业群体,成效显著。但是,全省工业区域产业结构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工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要求有差距。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工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四是工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我省要按照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珠三角与东西北区域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省推进珠三角与东西北区域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协调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构建有广东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珠三角与东西北区域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原则是:市场调整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产业升级与节约减排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相结合;重点优先发展与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主要工作重点是:统筹协调,提升珠三角,突破粤东,加速粤西,壮大粤北。具体如下:

  一、统筹协调

  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协调发展既是涉及到区域内部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又是我省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所在。我省珠三角与东西北区域由于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历史、地理等原因,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必须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协调推进。各区域要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分类指导进行产业布局。我省要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技术、重点品牌、重点平台,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支柱产业发展。要统筹协调好全省及各区域产业布局,特别是大型能源、工业项目布局,防止大型项目恶性竞争,避免重复建设。

  (二)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把建设产业集群和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紧密结合,通过产业聚集,带动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广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八大升级模式”,把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全民创业、吸纳本地就业、自主创新、名牌创建、产业升级“五大基地”。产业集聚地的提升和发展要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着重抓好服务平台、名牌和品牌、现代化工业园区三大建设,真正发挥产业集群的示范带动和扩张辐射的功能。

  (三)进一步引导珠三角部分产业向东西北地区转移。在近年引导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东西北地区转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东西北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经常性的经济技术交流,把珠江三角洲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品牌、资金等优势与东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结合起来。提出加快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转移指导意见,通过职能部门和各地分步实施,使整个转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二、提升珠三角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珠三角要坚持经济全球化视角,重视和跟踪世界产业转移最新动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调整目标。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要正确认识先发优势逐步弱化的问题,要有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珠三角要提高核心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准入标准,努力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和化工等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逐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发展总部经济。推进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制造基地在生产加工成本较低的区域布局。促使区域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交易可以通过企业集团内部资源的跨区域配置来实现,鼓励企业通过独立投资、股份合作、兼并收购、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外建生产基地,优化企业生产要素配置,带动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转移。

  (四)加快转移比较劣势产业。珠三角要进一步增强产业转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逐步将占用资源较多,与地区产业发展重点不相适应,不具后续发展潜力的产业转移到适合发展这些产业的地区,从而为发展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创造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本地区优势产业腾挪空间,创造条件。通过产业的“转”与“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地区产业的重新布局,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突破粤东

  按照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地区发展,“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总体部署,突破粤东地区产业层次低、大型项目少、经济增长乏力的顽疾,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加快产业建设,一手抓现有项目和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大型项目落实、建设与发展。

  汕头要发挥港口资源和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石化工业等优势产业;潮州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包装印刷等产业,着力提高陶瓷、服装、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竞争力。揭阳要重点发展机械装备、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和化工塑料等支柱产业,建成发达的轻工业基地。汕尾要重点培育电子电器、服装等特色产业群。   

  四、加速粤西

  重点扶持茂名炼油、乙烯,湛江东兴炼油、钢铁、纸浆等大型项目建设与发展,加快建设茂湛石油化工基地。同时,围绕这些重大项目,发展上下游产业,拉升产业链条;发展关联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发挥其对整个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湛江要积极发展壮大临海型工业和资源型工业,重点发展石化、钢铁、近海油气勘探开采、木浆造纸、农海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茂名要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农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主导产业,发展以石化、电力为主的临港工业,努力构建临港重化工业产业基地。阳江要着重发展五金、食品、纺织服装、家具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

  五、壮大粤北

  北部山区要客观地看待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差距,不过度追求工业化和经济追赶,这种差距应该主要不是通过发展工业来缩小,而是应该通过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去抹平。要始终坚持环保第一的观念,从一开始就重视产业升级,不搞低水平资源开发,不搞简单的产业转移、复制。突出资源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韶关要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做大金属制品、通用机械制造、机电产品、电子和专用设备制造,延伸产业链。河源要重点发展以通讯家电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业、以及食品饮料、矿山采选、建筑陶瓷和医药制造等特色产业。梅州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烟草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矿产及其深加工,努力构建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清远要重点发展水泥、陶瓷等建材行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在满足环保标准的条件下适度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云浮要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硫化工、林产化工和新材料,同时加快承接电子、机械、纺织服装等转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