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转移”资金达75亿
包括60亿提前使用专项资金,全省产业转移总体规划正在编制
2009-03-28
本报讯(记者/谢思佳刘茜)记者昨日从省财政厅获悉,尚未下达的60亿元重点产业转移园区专项资金将提前于今年使用。这意味着今年投入的产业转移扶持资金将高达75亿元。
随着专项资金的集中投放,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将加速运作。据悉,今年内,我省将召开多场“双转移”工作现场会,并正式开展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省有关部门正计划根据已经形成的产业集聚特征,编制实施全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
目前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2008年已有建成项目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302.66亿元,实现利税27.72亿元,分别是2007年全年的4.67倍和5.33倍,有效带动了园区当地经济发展。此外,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吸纳的本地劳动力比例已达到60%。
来源:南方日报
“双转移”是审时度势前瞻之举,还是在金融危机下时机不好?本报调查作出回答:
已转移到山区的企业更容易顶住!
“双转移”吸引众人的视线,也成为热议的焦点。资料图片
南方调查
产业转移是广东最早提出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一项工作,“双转移”更让这一举措站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人说它是一项审时度势的前瞻之举,但也有人认为在金融危机下时机不好。
但无论如何,双转移在广东各地还是以最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方式在扎实推进中。国家不久前通过的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产业转移”的定位,不仅是出于扶贫的要求,更是明确了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地区之间的产业是一种互为协作的体系。
与此同时,广东省内劳动力,尤其是山区两翼的农业劳动力,也正伴随着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再培训进行重新流动。
“佛山与清远的实践再次证明,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切合我省实际,是解决我省区域经济发展诸多难题的有效办法,也是着眼未来、一举多赢的战略举措。”这是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上周在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上的致辞片断。
就在记者调查“双转移”的同时,省劳动保障厅、省经贸委、省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均马不停蹄地在广东实地调研,寻找政策投放的方向。
考验产业转移园区招商好消息不断
央视二套日前播出了一段对话,主题是《金融危机之下,双转移是华丽转身还是扩大风险》。事实上,不仅广东,记者日前走访长三角地区时发现,中国主要经济区的产业转移都正在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
“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产业转移园区影响会很大。”长期奋战在产业转移招商一线的李晶认为。不过,记者从一些渠道获悉,广东省相关部门正着手制订产业转移目标考核制度。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产业转移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珠三角。
李晶的这种感受与位于江苏北部启东市的上海首个异地产业转移园区负责人发生了共鸣。这个原本今年年中就要启动招商的园区,如今更多倾向于把基础设施做得更细致,以等待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机会。
在经济低谷时政府做好基础设施的做法,被广东相关部门提倡。
“也有特例的。”李晶告诉记者,这种艰难不是绝对的。据介绍,在他所在产业转移园区里一家早前已从深圳整体搬迁入园的香港上市公司工厂,最近反倒逆势追加投资。
更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低谷之下被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转移园区招商好消息不断:昨日,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第六工厂的一条CSTN(彩色液晶显示屏)生产线在汕尾市正式投产。世界十大浮法玻璃生产企业之一的台玻集团进驻河源。
成本
转移园区优势凸现成“避风港”
去年第三季度,广东分别在东西两翼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把电价降低到比珠三角低一毛钱左右,这类包括土地政策、劳动力政策已经在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山区、东西两翼转移。
“河源成本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珠三角不少企业面临比较突出的困难,有的甚至顶不住,但是那些转移到河源的企业却顶住了,河源到现在没有一家企业倒闭。”河源市市长刘小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何广东山区经济表现却异常坚挺?
“九八年亚洲金融风暴,‘龙记’也是为了降低成本才从东莞搬到河源的,那次决策让‘龙记’以低成本迅速扩张,而成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大型模具集团。这次的世界金融风暴,河源则成了‘龙记’的避风港!”龙记集团总经理助理李松冰告诉记者。
李松冰分析,河源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河源水价、电价、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以及其他成本,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综合成本比珠三角至少要低30—40%,就是靠着这样的成本优势,去年当金融风暴袭来,“龙记”大幅降价销售,虽然削减了利润,但保住了市场,而珠三角同类企业却有不少倒闭。今年二月,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龙记”订单开始增多,三月重新开始赢利。
在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西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记者被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吸引。虽然是下午六点多,“西可”各个车间的工人依然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他们把组装好的手机装进一个个包装盒,打成包送上等候装货的卡车。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何钢对记者说,上个月刚接到一批俄罗斯大订单,一个月之内要把货赶完,只好加班加点。
何钢告诉记者,2004年“西可”把手机生产基地从深圳转移到河源也是看中这里成本低的优势,当时仍然留了生产线在深圳生产高档产品,但2007年人民币升值17%,韩币却贬值10%,一下子就比韩国品牌贵了近30%,同等档次的产品失却了竞争优势。于是公司管理层决定把这部分生产线也全部搬到了河源,成本立即降了下来,这部分市场总算保住。
何钢说,今年二月份公司订单又比一月份翻了一番,目前“西可”手机主要销往俄罗斯、东亚、印度市场。该公司2006年产值8亿多元,2007年达到了16亿元,2008年则为18亿元。
在东莞(梅州兴宁)产业转移园,去年底,首期投资3亿元的广东云山汽车厂落户该园区。该企业负责人说,“企业转移到这里,稍便宜的地价、水电价以及劳动力成本,总算可以让企业喘口气”。
他拿东莞市石碣镇和粤东山区兴宁市做比较分析。他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石碣镇面积只有36平方公里,却扎堆着至少1200多家工业企业,目前土地、劳动力紧缺,已成为限制该镇企业增量扩张和产业升级的瓶颈,“兴宁市拥有300平方公里的大盆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成本比东莞不知要便宜多少。”
突破
打开广东与内地市场的通道
当背靠山区、面向大海时,广东是走向海外的窗口,当背靠大海、面向陆地时,广东已然成为进驻广袤内地市场的桥头堡。国际金融危机之下,广东的区位优势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过去有人算过一笔账,从韶关到深圳比从东莞到深圳运一个货柜车的交通费用,可能要多两千元。
对此,韶关市委书记徐建华现在认为,我们机会来了,市场扩大了。在开拓国内市场产品北上的情况下,韶关从珠三角的边缘变成与长三角对接的前沿,“相比珠三角城市而言,韶关由于具有紧邻内陆腹地、时空距离短的先天优势,不仅能够使企业抢占内陆市场先机,而且能够为企业节约不少运输成本,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因此去年10月底,美国著名的玩具经销企业“孩之宝”把分公司开到了韶关,而与此同时世界著名的玩具生产厂建溢集团、旭日玩具厂和镇泰玩具厂也把大部分生产线搬到了韶关。在挂牌仪式上,“孩之宝”负责人说,之所以在这里开分公司,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内地市场。
和平县目前除了高速公路,京九铁路贯穿和平南北,并在县内设了4个车站。交通瓶颈被一一打通,和平县这个原本的交通死角一下子成了黄金通道。这里生产的产品不仅去珠三角到香港方便,而且运往内地市场比珠三角城市更为便捷、成本更低。
2006年初由和平县与深圳福田区联手创建产业转移园,目前已引进钟表、制药、电子、化工等项目68宗,其中钟表企业41家,深港钟表业联合商会签署协议建设钟表产业集聚基地。如今和平的表不仅外销,而且有很大部分销往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该园区的口号是“让‘和平’的钟声响彻全球”。
效应
产业转移园区已出现集聚群
去年以来广东已经评选出9个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不过,记者却发现,事实上,一些着手早的产业转移园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
南雄精细化工基地是我省实施“双转移”以来,成绩非常突出的一个园区。截至2008年12月,进入运作不到一年的南雄园区的企业已有45家,已竣工投产的有8家,已动工兴建20多家,并与德国拜耳等多家精细化工企业达成了投资意向协议,精细化工产业链初具雏形。此外,预计5年内,入驻园区的企业将达100家,工业产值可达80亿元,年创税10亿元以上。
与别的很多成绩突出的转移园不同,南雄精细化工基地并不是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南雄市委书记林楚欣介绍,这些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有一个特点,都是与珠三角某个地区点对点对接的。
在筹建产业园之初,南雄也曾有这样的想法,珠三角一些地区也向南雄抛来橄榄枝。“但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来什么就接什么,一定要清晰定位,提前规划。”林楚欣表示,南雄具有“承接珠三角、对接长三角”的特点,因此适合发展以内销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而如果只与某个地区点对点对接,所承接的产业可选择性往往有限。最终,南雄放弃了该模式,而开始了面向整个珠三角乃至长三角广泛招商引资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目前精细化工基地已经初具规模,进入园区的40多家企业分别是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转移过来,而南雄也完成了由“求商”到“选商”的转变。谈到精细化工基地今后的发展,林楚欣表示,山区承载能力有限,因此园区最多可承接大约100家企业。他形象地比喻,受承载能力的限制,我们没办法培养企业规模巨大的“老虎”,但我们可以培养一群投资不大,占地不多,而产值大的“狼”。
南雄以外,位于河源市和平的深圳钟表产业转移园区,也是广东省内启动比较早的一个公认的成功案例。
根据广东省“双转办”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有力提升了园区所在地产业集聚效应。“各地市通过加快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按规划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壮大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各园按确定的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部分园区产业聚集发展效果初显。”比如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电子通讯业、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钟表制造业、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以电饭煲为主的小家电产业、广州白云江高(电白)产业转移工业园水产品加工、香精香料产业等。
■个案分析同题作文有多解
每个园区都各有特点
“原来我们希望概括出一些模式,可是后来发现,每一个已见成效的园区都各有特点,我们希望它们各自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广东省一位负责“双转移”工作的官员私底下告诉记者。虽然如此,广东的“双转移”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大致成功的路径和模式。
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
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发展之路
5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荒地。然而5年一瞬,一个昔日无人问津的穷乡僻壤,今天已是高楼拔地而起,厂房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这里不仅有密集的工业区,而且有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是河源的一个产业转移园区———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区。
去年这个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0.06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税4.48亿元,同比增长97%,而且随着城市功能的丰富,它成为河源中心城区的副中心,河源人称之为附城新城。
“工业化让企业进得来,而城市化让企业留得住”,河源市市长刘小华说。
韶关劳动力转移新探索
GDP和人均GDP增幅比翼齐飞
位于粤北翁源的岭南工商第一高级技校在去年年底,即使是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困难,但该校大部分毕业生仍然在珠三角找到了工作,这些学生70%在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就业,一些进入了广州本田、TCL电器等大型企业;20%返回生源地。按每人年纯收入6000元计,将来每年可带回3000万元的劳务收入。同时,他们还将带回信息和致富门路,带动家庭、村庄脱贫致富。
其实,这样的技校在韶关并不少见。韶关去年全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总量和人均量增幅均为10.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韶关市委书记徐建华说,“双转移”使韶关高度重视培训和配置人力资源,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
■记者手记
一个好战略和
一支还沉得住气的
基层团队
在记者采访中听闻一则故事:湛江有个产业转移园区的管委会负责人,写了很多诗词来描述自己工作的苦辣酸甜,自他履任以来他到处打探办园的经验。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广东已经发生了好多年,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广东在全国最早顺应珠三角产业向环珠地区转移的趋势率先提出“产业转移”以来,耕耘在大大小小产业转移园区上的一线“战士”们不断告诉自己的继任者:此事业必须作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否则不可胜。
让他们更加坚信不疑为这项事业奔波的是,广东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站到广东实际情况上,进一步提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并且在一年前及时地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
“双转移”的战略是一个多元方程组,如今又加入一个变量叫金融危机。“这是成规模推动产业转移以来,我们遇到的首轮国际金融危机。”李晶,这位来自中山,长年奋战在产业转移战线上的工作人员每次与本报记者聊起自己的工作时,总是透着隐隐的沉重。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他的工作。因为越是危机、越是在前线,越让他体会到,一个好战略的重要。
●名词解释
“双转移”
去年省委、省政府作了一个决定,就是实行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这是什么概念呢?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就“双转移”的意思再次向记者作了一个大概的描述:就是珠三角里面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山区、东西两翼进行转移,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是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山区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双转移就是这么转移。
记者:刘茜、谢思佳
实习生:唐小慧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