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推进“双转移”的态度要坚决?
厘清当前推进“双转移”的若干认识问题(一)
2009-05-31
编者按
5月26日至27日,省委、省政府在梅州市召开全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交流经验,研究部署推进“双转移”。为了进一步厘清并深化当前社会对于推进“双转移”的认识,从今天开始,本报连续3天推出系列述评:《为什么推进“双转移”的态度要坚决?》、《国际金融危机下能否继续推进“双转移”?》、《“双转移”会不会影响保增长?》,敬请垂注。
当全球产业链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加速重组时,处于国际市场最前沿的广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竞争日趋激烈,机会转瞬即逝,市场经济面前没有第二次选择:迅速把原有的低端产业转移出去,腾出空间抢抓国际产业转移窗口期,广东才能赢得未来。
为此,一年前,广东就提出要“腾笼换鸟”,实施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战略。
但一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我省经济增长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推动“双转移”时机对不对,还能不能“转”,这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甚至疑虑的一个问题。
对此,省委书记汪洋在“双转移”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回答:“推进‘双转移’态度要坚决,只有坚持这样的方向,才能给市场主体释放出引导发展的强烈信号,一些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端产业和资源才会进入,一些低端产业和产品才会在适当的时候退出,才能真正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共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合力。”
坚定推进“双转移”,才能释放引导发展的强烈信号
今年3月底,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项目——“知识城”落户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北区。“广州知识城”被外界公认为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新加坡在中国布局的又一标志性项目。
然而,知识城落户广州并非一帆风顺。早在合作初期,新加坡方面曾坦率提出,广东是世界工厂,新加坡却擅长高端服务业。此后,省委书记汪洋借东盟考察以及新加坡考察团来粤的机会,反复介绍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国际投资者的眼睛和耳朵是最灵敏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随后公开表态:“尽管广东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广东内在的发展潜力加上刚刚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使广东具备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火车头的条件。”
事态的演变恰恰体现出一个信号:广东当前推进的产业升级战略,新加坡买账了。
买账的不只新加坡。近半年来,IBM表示在粤设立研发中心,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巨子纷纷与广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网商巨子马云加速在粤电子商务布局……
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端产业和资源不断光顾珠三角,正是因为广东向国际市场主体释放出引导发展的强烈信号。从而,低端产业和产品逐步退出,今年首季就有200多家外资企业搬出珠三角,其中部分落户粤东西北。经济学理论把这种现象称为区域内产业大循环。随着产业的大转移,人力资源结构也随之调整优化。这就是广东所描绘的“双转移”。
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规律。“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汪洋一年多前在东莞调研时说的这句话,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则已然变为残酷的现实。
“据我所知,凭珠三角目前大部分产业,根本不可能完成国家给予的人均GDP任务。”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在去年底仔细研究了《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后直言,制约珠三角发展的根本症结还是在结构上。
汪洋、黄华华等曾多次指出,是对于珠三角地区庞大的低端产业来说,由于金融危机的倒逼压力,其出路要么就地转型升级,放弃或转出原来的低端产业环节而转向高端环节,要么异地“转移升级”,整体或部分向外转移到生产经营成本更低的地区,总之是要“转”,不转没出路。
许多企业成功转型和转移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以深圳为例,企业升级出现了异地“转移升级”和就地“转型升级”两条路径:作为“转移升级”主张派,全球五大无绳电话机生产商国威电子把“家”从深圳转移到梅州,节约了30%的生产成本,不但没有被转移的感觉,更是找到了发展的新天地;作为“转型升级”代表,两年里已有1000多家“三来一补”企业办理了不停产转型手续升级成为三资企业。
事实胜于雄辩,“双转移”抓得好的地区和企业,往往能逆势走强
“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在全国来看可以说是一个创造。”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论述国家珠三角战略时曾这样评论“双转移”。
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双转移”出世以来,面临着很多议论,比如,“双转移”会不会导致珠三角产业空心化?“双转移”会不会影响广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事实胜于雄辩。
从广东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实践来看,凡是推动产业转移早、实现转型升级快的企业,往往能够在危机中逆势而上,加快发展;凡是在危机中能够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地区,也往往是产业转移抓得好的地区。
佛山一直致力于把禅城区陶瓷产业转移到坐落于清新的省级示范产业转移园内。然而,数据显示,产业转出地佛山禅城建筑卫生陶瓷虽产能下降了1/3强,但是产值、税收却增长了1/3。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佛山非但没有出现产业空心化,还利用产业转移腾出的土地,建立了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吸引了中科院陶瓷研发中心落户佛山。
“佛山与清远的实践再次证明,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切合我省实际,是解决我省区域经济发展诸多难题的有效办法,也是着眼未来、一举多赢的战略举措。”广东省长黄华华说。
“鸟”和“凤凰”也成为相对的概念。原本在珠三角处于比较劣势的“鸟”飞到粤东西北却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凤凰”,加快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比如,河源市就通过加快推进4个省产业转移园建设,实现了手机、模具、钟表、电子电器等产业板块的集聚。
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转移”并不意味强行推进双转移,而是要强调尊重和顺应市场要求的自觉选择
“双转移”战略,刚刚破题,不进则退。这就要求广东各级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双转移”向纵深发展。
但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转移”并不意味强行推进双转移,而是要强调尊重和顺应市场要求的自觉选择。
广东在推进“双转移”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产业和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政策引导。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双转移”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针和坚持政府推动与遵循市场规律相结合的原则。对需要转移的企业,对怎么转、转到哪里,从来没有硬性的规定,更没有干涉企业转移的速度和进度。
当然,任何新体制、新举措的形成需要经过时间的锤炼,不可能一蹴而就。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已经把“双转移”与自身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并且在招商引资、合作办园、产业集聚等方面形成了各种模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问题。最近,3份调研报告摆上了省双转移领导小组成员的办公桌。这些报告在充分肯定“双转移”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指出一些新的情况:园区建设水平不高,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部分珠三角地市积极性不高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不高……省经贸委有关研究人员指出,要确保“双转移”工作有序有效推进,还必须在责任考核、财政投入以及支持激励等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这无疑是对各级党委、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正如汪洋所讲,广东是一块富有创造力的热土,只要认识问题解决了,思想统一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就会释放出来,推动“双转移”的各种良方妙策就会创造出来,形成生机蓬勃的发展局面。
记者:谢思佳、胡键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