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紧缺体验老广当成时尚
2009-06-17
主持人语
扶危济困、捐款捐物是公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公益。做“公交族”,少开一天车,少开一天空调,少用一次性制品,同样是公益。
昨天是“能源紧缺体验日”,南方公益也将焦点对准了鲜活的能源紧缺体验现场,挤公交、走路上班、爬楼梯也大为“流行”,昨天广州市政府超过九成的公务车都没有出行,广州中院的法警办公时自备风扇……
节约能源,从平常小事做起,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更重要的是,贵在坚持,而不是仅仅在“能源紧缺体验日”时尚一把就完事。
少开一台一匹的空调8个小时意味着什么?相当于节省了8度电。
节约8度电能干什么?可以加工812公斤面粉,可以炼10—12公斤钢铁,可以织69.6—80米布,可以灌溉1.12亩农田,可以灌装120瓶啤酒……
“能源紧缺体验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大家的节能意识,我们应该自觉把类似的环保行为长期贯彻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省经贸委副主任李向明说。
办公室温度高达30度
昨天,记者来到省经贸委的办公大楼,还没进门,就发现旁边停车场的电子门紧闭,场内空无一“车”。
记者就此询问了相关工作人员,他表示,能源紧缺随时会造成断水断电,一旦发生断电的情况,平日里停在车场内的车就会被困住,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就是希望通过模拟这种状况,让大家切实感受到节能的重要性。”
一样“为难”体验者的机关单位还不少。记者在省文化厅的办公大楼也发现,楼内两台电梯只开了主楼的一台,除了公共照明区外,采光好的房间都没有开灯。省文化厅服务中心主任李正堂表示,活动开始前他们专门开会讨论了实施方案,根据文化厅的实际情况,提出“机关和中心之间传递文件材料如需装信封的,均使用已用过的信封”等更为细化的方案。
说话间,已经有工作人员将陶瓷杯装的茶水递到了桌前,记者从随身带去的温度计上看到,李正堂办公室室内温度高达30度。
天天都骑单车上班,习惯
“平时我们的灯是分为‘常开’与‘常闭’的,而且都是节能灯。常开的灯主要用来照明,但光照好的地方或者装饰性的灯一般就不开,属于‘常闭’灯。”省经贸委综合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物业管理每天会检查两次灯的使用情况,早上开启“常开”灯,晚上下班前再关掉。“除了廊灯,我们也会在空调类的电器开关上注明它所属的房间,人在哪里就开哪个房间的,避免浪费。”
该名工作人员表示,不仅是今天,他们平时复印打印时也使用双面,看过的报纸会集中回收,统一送去物业处理。“像用双面打印、电脑屏幕不用时就关掉等等,都是习惯动作,没有在今天刻意去体验。”
广东国旅则告诉记者,早几年已经施行的节油节电措施,比如午休一小时的时段,所有工作区域的照明必须关闭,节省电力能源;下午下班后,除关闭照明与电器之外,所有电脑必须关闭外接电源;所有旅游车辆安装GPS,监控不必要的行车路线,节约用油。
省经贸委工业处的范先生则告诉记者,他的节能不仅限于一天的体验,而是天天如此。“我一般都骑单车上班,偶尔不骑时就步行,不说其他的,起码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好。”他表示,目前省经贸委至少有一二十个处级以上干部像他这样天天骑单车上班。
市民平时就用环保袋
各级政府机关的节能体验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反应又如何呢?
“早上听广播说了今天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在宜安大厦工作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对于政府机关进行体验的“五个一”,自己会在工作中做到“少用一张纸”,使用双面打印,“像平时的话,就多使用环保袋咯。”说着,李小姐将自己挎着的一个环保袋朝记者晃了晃,“包里还有一个,备用。”
更多的人则表示,并不知道昨天的节能体验活动,但在生活中一直注意节约能源。“不用灯时关灯,不用煤气时关煤气,平常都这么做,也没想过刻意去体验。”
省审计厅
公务出行尽量拼车
本报讯(记者/苏稻香)响应“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昨日,省审计厅停开中央空调,运行电梯不停5楼以下楼层;停开办公区门厅、走廊、楼梯照明灯。
“今日所有干部职工打印文件时都采用双面打印的形式,虽然有点麻烦,但感觉心理很踏实,以前用单面打印,总觉得很浪费。”省审计厅一位负责人说,厅里还要求,需公务出行的,要尽量采用拼车形式,此举各位干部职工都很乐意接受。
广州中院
法警办公自备风扇
本报讯(记者/杨大正实习生/冯建叶通讯员/穗法宣)昨日,记者走访广州中院发现,由于当天空调停开,法院不少工作人员都自备了风扇。
读者来电
我去探望远征军老兵
本报公益版上周刊登了《远征军老兵盼有人陪聊天》后,有读者致电本报询问柯愈金老人的详细情况,表示会在合适的时候去探望老人。这其中还有来自外地的读者,一位清远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来电询问老人的具体地址,称会专门前去探望。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包括老人在内的远征军老兵群体得到了社会上更多善心人士的关注,在“互助抗日老兵论坛”上,被编号为GD002的柯愈金老人,日前已经得到两人各认捐一年,还有一人认捐老人至善终。虽然老人自己表示对物质要求不高,但这些善心人士都希望一些经济上的帮助,能让老人不用清苦,余生能过得好一点。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谢思佳、实习生刘熠、钱玮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