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场记者会于123日上午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邹生同志出席,就我委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十一五”期间推动工业商贸经济和信息化大调整、大转型、大发展的成效和“十二五”工作重点等内容作了通报,并现场回答了记者有关我省物联网和云计算发展情况、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与信息化结合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提问。会后,邹生副主任还分别接受了南方新闻网和南方电视台的专题采访。

邹生副主任接受南方新闻网的专题采访

邹生副主任接受南方电视台的专题采访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广东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广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应对危机保增长的重大决策,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紧紧围绕“三促进一保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大力推进工业与信息化相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相配套,加强节能减排,有效推动了工业商贸经济和信息化大调整、大转型、大发展。如果用一句话来对过去五年工业、商贸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作一个简单概括的话,那就是:工业商贸经济成绩显著,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关键性进展,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10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2万亿元,达2.16万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4%。如果把广东按单独经济体来排位,制造业增加值位列世界第7位,排在英国之前、法国之后,比2005年的第16位大幅提升了9位。“十一五”时期广东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4.3%,年均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2010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713.7亿元,是2005年同期的2.9倍,年均增长23.6%。税金总额2278.3亿元,是2005年同期的2.8倍,年均增长22.5%;工业税金占全省税收收入的65.7%,比2005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态势良好。去年,我省涵盖4大领域、11个行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三大重点新兴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全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4848亿元,继续领跑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40%,居全国首位;部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LNG客车车型已开始批量生产;LED封装产量约占全球一半。

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基本形成以大汽车、大石化、大钢铁、大船舶、大航空、大铁路、大装备为特征“陆、海、空”全面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2010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上升到47.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33.6%,比“十五”期末增长近1倍,位居全国首位。高技术制造业2009年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62.9%,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现代物流、商务会展、工业设计、现代分销、信息服务、技能培训、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5556.8亿元提升到2009年的1.08万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占的比重达57.4%,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作用。2008-2009年,我省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为14%,远低于全国18%的水平,节约物流成本近1600亿元。

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2009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二位,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经济绩效等创新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依托企业先后建成4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居全国前列;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全省总数的93.2%,技术自给率上升到62%,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国首位。2010年全国信息产业5项重大技术发明成果中,我省广晟、中兴、华为占了3席。工业发展逐步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主型及技术输出型转变。

五是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23.1%,增速快于全省工业7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从2005年的18.8%提高到2010年的27.6%。加上国有及其他企业,全省內源型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上升到48.8%,有效改变了内外源型经济“一腿长、一腿短”的格局。

六是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效果明显。到201011月底,全省3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累计入园项目超过2200个,在建及建成项目1650个,投资额2509.6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税收200多亿元,转移和吸纳就业劳动力170多万人。产业转移园呈现出建设快、增长快、效益好、带动强的良好发展势头,有力地促进了粤东西北地区GDP、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等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七是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从2006年起,我省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连续保持全国最先进水平。工业节能成效尤为显著,“十一五”前四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4.15%;工业累计节约能源3168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全省工业能源年消费量的1/5,连续保持全国最先进水平。循环经济系统工程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效推进,工业节能与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八是扩大内需取得显著成效。“广东产品全国行”,以“广东商贸城”为代表的内销渠道建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活动,有力地推动我省工业品内销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16.9%;工业品内销达5.82万亿元,对我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从2005年的55.1%提高到73.3%,工业出口依存度相应地从181.7%下降到133.2%,内外需协调拉动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

九是信息化建设领跑全国。在全国率先推进电子政务统一大平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综合试验区、农村信息化和物联网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信息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全省互联网普及率从2005年底的17.9%提高到2010年底的55.2%;到去年10月底,我省有固定电话3209.6万部、移动电话9529.2万部,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8.8%48.7%。现代信息服务业领先全国,增加值已超过2000亿元,尤其是软件服务业异军突起,“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超过20%2010年软件业务收入2410.4亿元,居全国首位,软件出口值占全国的50%以上。电子商务网站集聚了全省40多万家企业,是全国唯一网购人数超千万的省份。2009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7000亿元,网络购物市场交易总额达300350亿元,占全国交易总额的25%-30%。“两化融合”加快推进,目前全省100%的大企业和80%的中小企业已普及了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企业资源计划、无线射频识别等应用促进了生产管理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转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联网”、“云计算”加快发展,研发应用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省将迈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新要求,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在推动工业商贸和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抓集约发展,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二是抓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三是抓高端发展,加快建立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抓内生发展,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五是抓协调发展,全力做好“双转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六是抓绿色发展,构建节能清洁型产业结构。通过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促进我省工业商贸经济和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