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新征程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然而,这30年的快速发展和外向带动的发展模式,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对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约束;而粤东西北资源环境充裕,面积占全省4/5,但对全省GPD的贡献率仅为20%。

  “最富裕的地方在广东,最贫困的地方也在广东”,流传于坊间的一句话,就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说过,“每个经济体都可以在适应大变革中找到新的发展道路。”

  求变,成了2007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节点上的关键词。为了顺应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趋势,促使珠三角地区尽快走出发展困境和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省委十届二次全会首次提出“双转移”这个概念。

  所谓“双转移”,即实施产业由珠三角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珠三角地区转移。自此,五年探索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幕经由“双转移”这条主线正式拉开。

  梯度转移调整工业布局

  产业工业园累计为欠发达地区创造工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

  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针,出台了《关于推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开始全面部署“双转移”战略。

  但是如何找对盘子下棋成了摆在广东区域发展上的一道题。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工业新的调整和布局是“双转移”战略的“活水之源”。

  广东的做法是,在欠发达地区规划建设了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2个经济特别合作区,由珠三角与欠发达地区共同开发、利益共享,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广东先后投入了400多亿元财政扶持资金,出台了包括《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内的多个配套文件。

  同时,既鼓励珠三角地区加快“腾笼换鸟”,引进新的高端产业,企业在转移过程中通过更新设备、创新技术实现升级;也鼓励希望留在珠三角地区继续发展的企业“扩笼壮鸟”,就地升级转型,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产业转移如今已成为加快粤东西北工业化进程的强大引擎。记者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了解到,“双转移”战略实施近5年中,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项目和项目团组近200个,累计为欠发达地区创造工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市比重由不足1%上升到目前接近20%,带动粤东西北地区GDP增速2009—2011年连续3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动广东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劳动力培训从量到质飞跃

  广东九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完成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启动的同时,广东加大力度贯彻实施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规划,推动劳动力新一轮战略大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从注重“量”到注重“质”的转变。

  2008年以来,全省建立了以普惠制培训为基础、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培训转移就业政策体系,对农村劳动力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转移规划引导,根据产业布局和劳动力资源状况,将全省分为劳动力重点输出、就近转移、优化配置、聚集提升四大区域,开展特色产业、优势行业、重点工种培训,实现了9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统计数据显示,5年间,我省劳动力状况呈现出“两提高一优化”的喜人发展局面。劳动力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59万人,其中364万人通过培训获得一技之长。全省技能劳动者占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约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大幅提高:全省农村居民转移就业人均工资性收入从2008年的3684.5元增长至2011年的5854.7元,增幅达58.9%。

  目前,为推动劳动力有序化、效能化转移,我省还出台了《广东省区域劳动力转移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强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积分入户制度和高技能人才入户有关政策,加快高技能人才和转移劳动力融入城镇。

  有业内专家认为,我省农村劳动力已初步实现从自由流动向有序转移、从单向流动向与产业对接互动转移、从管理简单粗放向逐步完善服务体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数说

  □2008年以来,36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创造工业产值10000多亿元。

  □珠三角地区转出企业超6000家,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截至2011年底,珠三角已淘汰关停企业72201家,平均投资额83万元;新引进企业14670家,平均投资额7044万元,为前者的84倍。

  □2008年至2012年底,全省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64万人,转移就业559万人,

  □全省农村居民转移就业人均工资性收入从2008年的3684.5元增长至2011年的5854.7元,增幅达58.9%。

■专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韩孟:

创新让广货

走向国际化

  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中,广东走在发展的前沿,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广东要想实干兴粤,就必须全力发展绿色经济,通过双转移战略使落后地区获得强劲的发展。同时,广东的各大中小型企业要注重绿色经济的概念,承担其社会责任,广东的产能强劲,在投资和消费之外要注意出口,因为绿色发展在全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广东的产品要通过绿色发展来实现产品出口的质量、性能等方面的优化。

  对于创新驱动方面,广东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和探索可谓是一道亮点。上世纪80年代,工业设计在北京被国人探讨和交流。如今,它在广东率先进入工业实践,对于全国的工业都有很大的引导和带头作用。

  工业设计是技术创新的功能和体现,它带来的是产品的优选,广东通过工业设计使得各类产品越来越出类拔萃,也更容易走向国际化。

  在这方面,我注意到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投入了相当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广东的经济结构在工业设计的带动下也发生了重要调整和改变,更加优化。

■实干争先

用“工业设计”实施创新驱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针对“创新驱动”,业内专家表示,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适应了时代的迫切要求,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扬“实干兴邦”的实干精神,在一系列产业领域中努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品质,脚踏实地,探索创新,借“工业设计”推进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型。

  这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参观2012年广东工业设计活动周时所指出的,工业设计能以相对较低的投入,创造出相对较高的价值,是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

  用设计创新说话

  以相对低投入创造相对高价值

  省经信委副主任蔡勇认为,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两个轮子。

  数据显示,2011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5万亿。如果把广东看作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它在全球工业经济体系可以排在第6位。因此,广东工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发展质量的问题。

  在蔡勇看来,怎样对现有这么大体量的工业提升质量、转型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是导入工业设计。过去我们处在一个制造的时代,这个时代产品是核心。接下来,我们势必进入一个设计的时代,这个时代人是核心,人对消费体验的要求决定了对设计发展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变得相对简单,过去我们靠产品拿订单,现在或将来,我们可能要靠设计来拿订单了。

  于是,伴随着广东“双转移”开启的产业转型升级浪潮,2008年开始,广东在“工业制造”领域也掀起了设计革命,并用广东人的实干精神不断开拓实践的可能。2010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今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广东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为营造工业设计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2010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对工业设计职业资格的认可;在全国最早探索和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和培育龙头企业的建设;打造工业设计走廊,把香港的设计资源和人才优势吸引到广东的制造业阵地中来开疆拓土;建立“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这个“品牌”平台,通过这个交流和展示平台,促进国内国际合作。同时,开设了全国唯一的以专门培养工业设计人才为方向的工业设计培训和教育学院,并在广东众多高校职校中开设工业设计学科,大力培养人才。

  在工业设计师云集的广东工业设计城,总经理邵继民告诉记者,他们从事的是一种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的创新活动,在落实实干精神方面,中国必须培养自己的自主品牌,而落实到工业设计方面,就是中国要有自己的工业设计资源,这样才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导入工业设计机制

  传统企业80%进入新市场

  广东正是通过对消费需求的准确把握,综合运用各种元素进行设计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这在传统产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如,2011年全省优势传统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55万元/人,比2007年提高4.1万元/人;销售利润率为6.75%,比2007年提高2.85个百分点。

  据调查,在导入工业设计机制的传统企业中有90%改善了企业形象,80%进入了新的市场,70%降低了产品成本,企业利润的40%来自设计。如创维集团获“省长杯”工业设计大奖等众多奖项的“酷开”电视系列,市场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15%,销量占创维电视总销量的50%,对公司利润贡献率达60%。又如深圳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围绕小小音箱,在设计创新上下功夫,开发出音箱笔筒一体化的“新文房四宝”、音乐台灯、无线灯泡音箱等产品,使传统产品焕发出新的魅力,畅销国内外市场。

  谈到未来对“工业设计”带动创新驱动的设想时,蔡勇表示,未来最希望看到的是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营造出尊重设计、崇尚设计、享受设计、使用设计的社会氛围,这样我们就能够靠社会和市场自身的力量来推动工业设计发展,进而促进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

  据蔡勇介绍,广东计划到2015年,培育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建成4个左右辐射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园区,5—1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个左右省级工业设计基地,100家左右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届时,广东将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领军人物,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设计机构和企业,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设计高地,工业设计对我省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

  (记者:谢梦,实习生: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