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酝酿大发展。

  广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正在促使省内区域发展格局发生深刻调整,粤东西北地区追赶珠三角步伐加快,有望成长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双转移”的深入推进和粤东西北产业发展新格局“落子”逐步到位,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今年1-11月,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省高10个、5.1个和1.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广东共有7个地市GDP增速在10%以上(全省数据为7.9%),其中粤东西北地区占据5席,整体经济增速全面超过珠三角。

  大发展促成新格局,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粤东西北驶入发展快车道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而粤东西北地区则发展相对较慢,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日渐突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了破除区域发展失衡这一历史难题,广东近年来推出“双转移”等系列举措,局面开始逐步被扭转。

  广东积极推动产业与劳动力转移,顺应市场规律,推动珠三角部分产业向东西北地区转移,并在东西北地区规划建设了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2个经济特别合作区。

  目前,各类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如阳江市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6.88亿元,占阳江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的31.3%。

  省经信委介绍,36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782.33亿元,引进项目3467个,总投资额达9187亿元。从2008年至2012年8月,累计创造工业产值9000多亿元。

  这些产业园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市比重由不足1%上升到目前接近20%,带动粤东西北地区GDP增速2009-2011年连续3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动广东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2011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分别比2007年提高0.3个、0.4个和0.1个百分点。全省人均GDP差异系数从2007年的0.585下降到2011年的0.498。

  与此同时,广东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将一些重大项目布局到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旨在以此带动当地产业快速崛起。

  如今,走马粤西,湛茂阳临港经济圈横空出世;举目向东,以揭阳潮汕机场为中心的汕潮揭同城生活区正在形成;转头望北,一条新型工业化带正迅速崛起。

  随着中科炼化和宝钢钢铁两大项目的相继开工,揭阳潮汕机场顺利通航,一系列重大项目纷纷落子布局,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持续惠民生助力扩内需

  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在财政杠杆的指挥下,我省各地区民生、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也日趋协调。

  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系列惠民措施的推行,我省欠发达地区民生正在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这对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正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1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7年的3.15:1缩小为2011年的2.87:1,这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缩小到3倍以内。

  今年,这一差距还在不断缩小。前三季度,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746.8元,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城镇居民的12.8%。

  “双转移”战略的推行,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短短5年累计实现转移就业548万人。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正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源泉。

  如果说产业转移是给粤东西北地区“造血”,那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则是直接“输血”。财政转移支付正在推动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

  2009年,广东率先全国制定并实施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明确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据统计,2008—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对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达到11798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从52.65%提高到63.03%。

  民生的改善大大释放了老百姓的购买力,从而带动消费稳步增长。1-11月,全省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95.11亿元,增长11.9%,增幅比1-10月回升0.3个百分点。

  主体功能区布局科学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亦不可能一蹴而就。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广东实现科学发展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事实上,从中长期来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亦正成为广东科学发展的试金石。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就在上月初,省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称“规划”),将对不同的区域实施不同的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生态保护得越好、财政奖励越多,省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与其生态保护成效挂钩。

  作为全国首批印发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省份之一,根据国家战略和广东实际,《规划》以四类区域、五大战略格局布局广东科学发展新版图,将全省17.98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并提出构建国土开发总体战略格局、城市发展战略格局、农业战略格局、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和综合交通战略格局五大战略格局。

  《规划》项目具体负责人、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张虹鸥表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不是均衡发展。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也不是不能开发,而是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在保护资源生态的基础上限制开发,破除以往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忽视发展协调性的传统发展观念,从而使得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转变。”

  全省发展一盘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广东注重全面规划、全局统筹。在2008年底出台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后,省政府今年初还正式公布了粤东西北三个区域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至此,广东区域发展规划已实现全覆盖。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这是对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细化,将大大增强广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操作性。

  (记者:黄应来、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