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江门召开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谋划全市未来发展,动员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去年年末,江门召开市委工作会议,围绕“兴业惠民、治吏简政”,吹响了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号角。近一年来,江门立足工业立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主动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全方位加快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1月—10月,江门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1.21亿元,总量排在全省第七位;增速9.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全市市场主体迎来井喷,成为全省第七个市场主体总量达30万户的城市。 

  关键词:兴业 

  民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 

  走进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空调”)的生产车间,15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源源不断的产品被输送到成品库。“今年的生产目标是400万套空调,现在的产量已超去年同期。”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玉告诉笔者,目前该公司已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自动化技术改造,2018年,将继续投入1800万元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全年生产目标将增加至420万套。 

  作为“珠西战略”的策源地和主战场,近两年来,江门引进的多个装备制造项目逐渐“开花结果”,像海信空调这样的龙头企业逐渐成长为江门“工业立市”的支柱力量。江门市经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10月,江门全市先进装备制造实现工业增加值125.86亿元,同比增长14.7%。 

  除了已落地项目逐渐投产,今年以来,江门通过重新整合全市园区资源,打造五大万亩园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主动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以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为例,11月8日,这个总占地面积达到500亩的项目在江门举行签约仪式,未来将分三期建设,总投资20亿元,在鹤山工业城打造一个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产业化基地。 

  去年年末,江门出台“民营经济十二条”,出台多项举措为民营企业减负。数据显示,上述政策已初见成效,民营经济继续保持高强活力:1月—10月,全市民营企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9.26亿元,同比增长13.3%。 

  “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公司缴付的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25%降低至15%,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位于江门蓬江的广东鸿美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家用电器配件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厉晓晓告诉笔者,减负政策让企业拥有更多闲置资金去进行研发,目前鸿美达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已投入使用,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简政 

  办理工商登记时间压缩70%以上 

  江门志尚会计事务所会计师刘丽萍长期为企业代办各种登记。在江门实施“十五证合一”改革之前,她为企业代办工商执照后,还要把工商登记的材料送往多个部门办理申请。改革后,她只需提交一次材料,既节省了复印纸张成本,也节省了时间、交通、人力成本。“我们公司每个月至少要办8宗这样的业务,一年算下来,起码可以少请一个人。” 

  作为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和个体户“五证整合”改革的地级市,江门近年来大力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企业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据测算,改革后,企业办理工商登记从原来往返多个受理窗口减少至只跑1个窗口,若选择“双向快递”方式,则只需跑1次窗口,提交材料压减60%,办理时间压减70%以上,总耗时不超过7个工作日。 

  改革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江门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该市已累计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12.5万个;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4730户,同比增长28.51%。2017年11月3日,江门市场主体总量达300273户,首破30万户大关,总量比去年净增2.4万户,提前完成“市场主体净增2万户,总量突破30万户”的全年工作目标,成为全省第七个市场主体总量达30万户的城市。 

  解决了“办证多、办证难”的问题后,江门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将改革的重点瞄准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作为珠三角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唯一地级市,该市于今年8月全面启动该项改革,将51项市县级行政审批事权事项通过取消审批4项、改备案10项、改告知承诺11项、加强准营管理26项,进一步放宽了准营限制,大大降低了企业前期的创业成本。 

  (撰文:董有逸 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