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作为五华自行车产业发展平台的粤台(梅州)自行车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创税10亿元以上。这是梅州市产业园区(集聚地)扩能增效的一个缩影。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产业园区集聚着众多的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打造好产业园区,不仅能增加招商引资的砝码,还能为梅州振兴发展提供新动力。 

  随着广汽华德、汇威科技等企业落地,梅州先进制造业、云计算、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紧锣密鼓地谋篇布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的“转型行动”渐渐“显山露水”。 

  园区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1亿 

  近日,五华县生产的“小鸣”共享单车已经走上五华街头,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鸣”共享单车正是出自于粤台(梅州)自行车产业园的凯达共享自行车。这背后是五华县瞄准共享经济领域,着力打造百亿元自行车产业的雄心壮志。 

  5月15日,作为五华自行车产业发展平台的粤台(梅州)自行车产业园举行奠基仪式,定位为集生产、研发、物流、商展等功能于一体的自行车智慧产业基地,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创税10亿元以上。 

  这是梅州市产业园区(集聚地)扩能增效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新签约项目89个,计划投资额177.72亿元,新动工建设企业70家。 

  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培育核心载体是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产业园区集聚着众多的创新资源和要素,正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梅州针对现状展开规划建设,园区经济逐渐发展壮大,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在梅州的版图上,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的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升级为省级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平远、五华、丰顺、蕉岭、大埔、梅县区和蕉华园区纳入省产业转移园管理,全市省级园9个。数据显示,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去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31.3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3.38亿元。 

  “近年来,梅州重点抓好产业园区的扩能增效,充分发挥产业园区聚集企业、高效发展的平台作用。”梅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梅州市注重园区发展规划、园区产业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实现集群发展,有效避免产业同质竞争。 

  在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上,按照“一核四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梅县组团重点发展新型电子、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兴宁组团重点发展机电制造(水电装备)、汽车零部件等设备制造业,形成对接赣闽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五华组团重点发展电子电器、汽车零配件、五金机电、医药制造等产业;丰顺组团重点发展电声电子、机电制造、饲料加工等产业,打造全国电声产业基地。 

  在广汽零部件产业园建设现场,挖土机、钩机来往穿梭、忙碌。“广汽部件、广汽华德在动工、打桩,有望今年投产。”广汽集团梅州建设项目负责人黄龙彬表示,广州宏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安闻集团广东梅州工厂等项目有望今年落地。 

  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梅州突出推动园区基础配套建设,围绕征地拆迁、土地平整、园区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大建设进度,努力优化平台环境。梅县区加快推进梅县区畲江现代创业孵化中心、畲江医院迁建工程、畲江中心小学扩建工程;丰顺、五华和蕉岭等园区,积极采用PPP模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不足四成 

  在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精维进电子有限公司刚搬进标准化的新厂房。“预计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达8000万元,年税收额达60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王建民说,公司组建了技术团队,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 

  2008年,在“双转移”大潮和乡贤回乡投资兴业的号召下,王建民将原来深圳的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兴宁华丰工业园。2013年,精维进电子在政府的引导下,走上创新之路。如今,创新的优势凸显,产品附加值提高后,受到市场热捧。 

  园区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至2016年底,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广梅园兴宁共建区共有进园企业74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29家。2016年实现工业产值42.18亿元,税收1.37亿元,比2013年均实现翻一番以上。 

  毫无疑问,产业园区作为推动改革开放、技术创新的载体,有望成为梅州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梅州市园区经济总量较小,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短集聚度低,未能有效地形成产业集群。 

  “梅州市的园区经济基础较差。”相关人士分析,主要是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有效推动,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内只有广东辉胜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 

  另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效率不高,园区经济总量增速难免会放缓。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规上工业增加值83.3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不足四成,可见园区经济拉动地方发展能力还不够强大。 

  从园区本身而言,大部分园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园区基础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比如,以广梅园为核心的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而园区周边商贸、物流、学校、医院等居住、生活功能普遍不完善。 

  在广梅园的工人反映,产业园区发展迅速,但生活气息依然不浓。这几年,交通相对完善了,不少员工常常到梅州市区居住和消费。 

  此外,由于处于欠发达地区,财政力量较薄弱,但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量大,园区普遍反映建设资金较紧缺。随着产业不断集聚发展,特别是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各项基础建设的全面展开,“压力更重,需要一步步来解决”。 

  在走访中,“人才缺乏”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今年,加工制造业仍是梅州用工需求最大的行业,各企业相继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普工招工难问题得以缓解。企业用工另一个特点是,技术型、管理型人才需求的比例有所上升,却供不应求。 

  今年亿元以上落地工业项目50个 

  相关专家认为,“产城融合”是提升产业园区配套的有效途径,应根据不同功能区要求和工业园区自身实际,适度超前建好基础设施,提升配套服务功能。 

  今年,从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聚焦创新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的主题,到签订梅州国际陆港战略合作协议,再到主要领导调研梅州高新区,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宣示了梅州市推进振兴发展的坚定决心。 

  2017年,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重点综合基础设施共19项目,计划总投资603.88亿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以及铁路货场物流园、专利技术创业孵化园等重大平台建设有序推进,蕴藏着发展的希望。 

  当前,梅州市还享受着原中央苏区和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两大政策”,又享有广州对口帮扶的叠加扶持,号角催人奋进。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新签约项目12个,共引进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企业9家。 

  在丰顺县,大力打造绿色饲料园,大北农、双胞胎等5个项目即将落地。到2020年,绿色饲料生产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能250万吨、产值8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重要绿色饲料生产基地,有望成为丰顺第二个百亿产业集群。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在广(梅)园畲江园区,梅州九鼎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处于主体施工建设中,五华园广东嘉晖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安装设备,蕉岭县集聚地梅州市文华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已动工。今年,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亿元以上落地动工建设工业企业项目共50个,第一季度计划动工共18家。 

  实干的前沿,处处是活跃的探索。“近年来,丰顺县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建设工作。”丰顺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丰顺县积极推动“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一门式”审批制度,加速项目落地。 

  申报进入“国家队”的广梅园,把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作为一号工程,积极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行政审批职权和启用2号印章,提供“办事不出园区”的一站式优质服务;五华县打造园区六星级、101分服务品牌,去年通过投融资平台帮助园区辉骏科技、如翼实业、富翊达等企业解决了9000万元建设资金……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大突破”的目标,今年是梅州市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之年。紧紧围绕“一区两带六组团”的战略部署要求,梅州各部门牢固树立“重实体、兴实业”思想,坚持聚焦产业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共建,加快推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近期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力争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工业总产值达到57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马发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