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19日,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佛山首家在A股成功上市的陶瓷企业。 

  这是2017年以来,佛山新增的10家上市企业之一。今年以来,佛山不仅创下了自身发展的第四波上市潮,同时,佛山上市公司市值从去年的不到5800亿元,上涨到了9722亿元,并因此首次上榜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十强城市榜单。 

  佛山上市板块市值创新高背后,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佛山企业近年加快迈向价值链高端,引来资本的追捧。这彰显的正是“佛山制造”的新型竞争力。 

  过去,“低成本”成为佛山制造崛起的重要“标签”,如今在成本高企的年代,制造业红利的消退,正在呼唤佛山重塑竞争力。 

  为此,佛山市委、市政府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降成本”入手,从去年开始,先后推出了包括“佛十条”等支持实体经济降成本的政策。 

  一年多的时间,佛山已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去年,佛山为企业降成本超过280亿元,成为全国制造业降成本的典型。而今年仅是前11个月,佛山已降低企业成本312.37亿元。 

  “降”的是成本,“增”的是效益。在降成本的引领下,企业的技改热情被“点燃”,“走出去”的竞争力在增强,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吸引力也在凸显。 

  这种政企合力,重塑佛山制造竞争力的探索,优化佛山制造的转型土壤,也让佛山工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数据显示,佛山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1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今年9月至11月,该指标更是连续三个月不断刷新近四年的新高。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迈向创新驱动发展,佛山加快推动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从“量变”走向“质变”。 

  深挖企业需求:“降成本”成“暖企”重中之重 

  “以同一款18瓦的LED灯管为例,几年前的售价还是几百元,如今只能卖到十几元。”广东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凤仪表示,近年,技术的成熟让产品价格迅速下滑,同时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双向挤压着制造业的利润空间。 

  以佛山为代表,过去,凭着低廉的要素成本,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工厂”。如今,这个昔日的成本比较优势正在消退。 

  不断走高的生产成本成为了佛山制造业发展的掣肘之一。今年4月举行的佛山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大会指出,当前,不断上涨的成本已成为佛山经济面临的四大挑战之一。 

  为此,佛山市提出要争取成为广东制造业“成本洼地”,成为全国降成本的洼地。 

  早在这一目标提出前,佛山已开始了行动。 

  去年,佛山正式印发了《佛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行动计划”。 

  这一年,佛山为企业降成本超过280亿元,成为了全国制造业降成本的典型。 

  到了今年,佛山更加强调在调研的基础上,深挖企业“降成本”最迫切的需求,以此加快打造制造业成本洼地。 

  先是在年初,佛山市开展的“企业暖春行动”,走访了1万多家企业,此后,佛山市相关部门还专门对佛山市制造业自身的成本情况以及对标无锡佛山制造业成本的特点等,开展了纵向与横向的成本调研分析。 

  在这些调研的基础上,佛山再次提出要把“降成本”作为佛山今年服务企业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在继续执行上一年“降成本”政策的基础上,争取新减、新降企业成本100亿元。 

  而“佛十条”成为了重要的抓手。 

  今年8月,省政府出台“省实体经济十条”后,佛山市第一个印发出台了《佛山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即“佛十条”。 

  从内容上看,“佛十条”涵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用地成本、社会保险负担、融资成本等十大政策。除了积极贯彻“省实体经济十条”,还专门提出了8项具有佛山特色和创新的具体内容。 

  目前“佛十条”已印发超3个月,仅用电用气补贴政策已为企业降成本超1亿元,1400多家企业受惠。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佛山共降低企业成本312.37亿元,其中涵盖“佛十条”在内的各种新政策,累计为企业降成本97.54亿元。 

  引导企业技改:既打造“成本洼地”更打造“创新高地” 

  但“降成本”并不是目的。 

  以“佛十条”为代表,佛山市在支持实体经济降成本的过程中,除了强调为企业直观地降低用电用气、土地等成本,更重要的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形成“降成本”的“良性循环”。 

  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昌”)正是生动的例子。 

  在华昌的生产车间内,一捆捆成品铝材被机械手臂“送”上传输带,沿着轨道匀速进入12米高的货架中的一层,随即,“上架成功”的信息实时显示在入口处的LED屏幕上。仓库现场除了自动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员外,鲜见有工人作业。 

  这正是华昌首创的行业第一个自动立体仓库。 

  据华昌副总经理武卫社表示,同等的存储量,传统的平面式仓库占地达到2000多平方米,而立体仓库占地仅需500平方米,由此土地成本省下100万元,节省20名员工,一年可为企业节省下200万元。 

  用智能制造“对冲”成本压力,而节省下来的成本又成为了华昌不断加大技改的“隐性”资金来源。实际上,这正是通过“降成本”带动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对内优化存量,点燃技改热潮。 

  对外,在“降成本”的理念下,佛山制造业通过平台打造,让企业以更优的制造成本加快“走出去”。 

  就在这个月初,阿曼工业区总署与佛山签订“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战略协议,将联手打造中阿产能合作平台。 

  据悉,中阿产能合作平台将由众陶联、神州长城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与阿曼工业部等共同构建,主要包括产业平台和金融平台两大内容。其中,阿曼计划将投资1000亿美元进行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所需泛家居产品将与佛山企业开展采购合作。 

  “此次合作,必然有助于更多的佛山企业‘走出去’。”众陶联总经理蔡初阳说道。 

  企业加快“走出去”的同时,创新资源也正在不断“引进来” 

  以万和电气为例,自2015年实施技术改造以来,政策扶持让万和技改投资回报期缩短,通过机器换人等举措,万和运营成本降低约5%,产能却提升了20%—30%。 

  这样的效率,让万和加快链接全球的创新资源。 

  就在今年,万和与德国博世热力技术事业部宣布,双方的合资公司广东万博电气有限公司在佛山市高明区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营,双方各持股50%,并将全面开放共享双方的技术专利。 

  可见,以降成本引领,佛山制造转型的“土壤”正在不断优化,这表现在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存量产业实现更好的结合,而优质的增量产业又在不断到来。 

  “新订单”激增背后:“佛山制造”新竞争力渐显 

  这种“土壤”孕育出的“佛山制造”新型竞争力,已让佛山在工业发展中,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去年,我们一度因为订单下滑想要关闭广西工厂,但今年以来,随着订单量的激增,工厂反而扩产了。”梁凤仪说。 

  和她有同感的佛山企业家正在增多。 

  距离昭信集团十余公里外,在顺德,不少企业今年卖出的壁挂炉激增达100%,由于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一些北方地区企业专门来企业总部催货的情况。同属泛家居行业,在禅城,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则迎来了史上最佳业绩的一年。 

  来自佛山制造业一线的订单回暖现象,暗合着近一年来佛山制造业PMI指数的走向。 

  不久前,佛山市经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佛山制造业PMI指数为56.6%。 

  这已是佛山制造业PMI指数连续1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这一数字也再次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高——早在今年9月与10月,佛山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两个月创下近4年的最高点。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佛山制造业PMI指数达到52.7%,创下2015年以来最高值,同时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近3年以来,佛山制造业PMI指数首次一开年即高于荣枯线。 

  不仅如此,到了今年3月,佛山制造业PMI指数上升至53.2%,达到了2013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此后,佛山制造业PMI指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延续至今。 

  对于这种佛山制造业订单回暖的现象,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在供需“蛋糕”没有明显增量下,这正是佛山制造“苦练内功”,通过降成本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抢占新供给市场的表现。 

  这集中表现在佛山制造加快拥抱“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注重品牌、国际化发展等战略,以此走向产业链价值的高端。 

  这种转变,也使得佛山上市板块迎来了市值的“新高度”。 

  近日,佛山首次上榜“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十强城市”,据测算,目前佛山辖区内上市公司市值逼近1万亿元,仅次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两个长三角省会城市。而一年前,佛山上市公司的市值还不到5800亿元。 

  由于佛山产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为主,一直以来,资本市场上的佛山板块估值偏低。 

  而短短一年时间的迅速上涨,背后正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佛山制造,在迈向产业高端的转型过程中,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跃升。 

 

声音 

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政策释放支持实业信号 政府应为企业搭平台造环境

 

  “降成本是扶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内容,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道。 

  在他看来,以“佛十条”为代表的佛山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降成本政策的出台,充分显示了佛山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扶持实体经济的重视。 

  其中,“佛十条”中所涉及的内容切合了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成本问题,为佛山扶持实体经济明确了发展的方向。 

  同时,对于政府如何更好的扶持实体经济,陈鸿宇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相关政府部门不仅需要注意政策的具体落实,还应扮演监督和服务的角色,为企业搭平台、造环境。 

  在搭建平台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平台,交换供需双方的成果,在客观上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上无序摸索而耗费的时间、人力等成本。 

  “佛山已经有很多为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了对专利的保护、质量的监督、人才的培训服务等。”他指出,企业能够从这些公共服务平台中受益,客观上就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另外,他认为,在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针对佛山制造业大市的特质,重点关注制造业创新成果的转化。 

  产学研合作的产业研究院是科技成果落地的重要机构。陈鸿宇提到,目前佛山南海区的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正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建议政府应鼓励并牵头成立更多类似的产业研究院,促进成果转化。 

  企业内部的研究中心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抓手。“以美的为代表,目前已经有很多有条件的企业都建立了内部研究中心。”陈鸿宇建议,在企业建设研究中心、研发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开通“绿色通道”,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技改的积极性。

 

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

实体经济的发展应以降成本为核心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认为,以“省实体经济十条”、“佛十条”为代表的一系列降成本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代表着政府对扶持实体经济释出的善意和努力。 

  他认为,政府在扶持实体经济的具体细则时,应抓住降成本为核心,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其中,发展空间是扶持实体经济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丁力看来,当前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在于生存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日益提高的用地成本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相匹配,成为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丁力表示,当前珠三角工业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日渐突出。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这无形中也使实体经济的生产空间受到挤压。 

  为此,他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为实体经济腾挪出发展的空间,这是未来必须重视的课题。这种做法也能够使得更多的企业选择扎根本土,进而吸引人才、各种创新资源的到来。 

  把人留住,把工厂留住,才能把实体经济留住,让实体经济在佛山这片热土上继续蓬勃生长。丁力认为,只有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才能够真正助推实体经济的振兴与繁荣。 

 

数读“佛十条” 

佛山支持实体经济 降成本“成绩单”

  312.37亿元 

  截至11月底,佛山共降低企业成本312.37亿元,其中涵盖“佛十条”在内的各种新政策,累计为企业降成本97.54亿元。 

  6500人次 

  为了确保政策宣贯做到覆盖大中小企业、覆盖企业中高层、覆盖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三个覆盖”,截至目前,佛山市各级政府累计举办宣讲会超30场,共组织参会企业负责人超6500人次。 

  58839.8万元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的通知要求,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截至2017年10月25日,全市共69142户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所得税58839.8万元。 

  1466家企业 

  截至11月,佛山市经信局关于2017年上半年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补贴公示名单显示,共有1466家佛山企业通过审核被列入公示名单。目前佛山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5000多家,这意味着,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5家至少有一家能够享受用电用气政策。 

  10.9亿元 

  从2017年1月1日起,佛山市大工业电度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电度电价统一降低2.33分/千瓦时,预计每年可减轻用户电费负担约10.9亿元。 

  2051台机器人 

  今年1-11月,全市新增机器人应用数量2051台,开展“机器换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家,机器人制造及相关智能装备制造总产值34.62亿元。 

  14个月 

  今年11月,佛山制造业PMI指数为56.6%。这已是佛山制造业PMI指数连续14个月企稳荣枯线以上,这一数字也再次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高。早在今年9月与10月,佛山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两个月创下近4年的最高点。 

  (撰文:叶洁纯 黄舒旻 刘义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