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自立自强,首先是自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表示,要加快建立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创新链条。他建议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建立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水平队伍,融合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芯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芯片,疫情防控数字化升级也需要芯片……2020年以来,与芯片业相关的集成电路产业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中翰表示,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尽快解决部分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要坚持探索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从资金、人才等各个方面给予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更大发展空间。”邓中翰委员表示,一方面,要加大对人工智能芯片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相关企业解决融资难、回报慢等难题;另一方面,支持鼓励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参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优先使用自主人工智能芯片,促进芯片及系统共同进步和联动发展。同时,还要加速引进海外集成电路领军人才。
推动科技自立,基础研究作用不容忽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认为,社会各界应重视基础科学发展,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夯实基础。“基础科学研究透彻,应用研究才更有后劲。”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表示,科技创新应从体制机制改革出发,不断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同时,制定国企、央企的研发投入红线,确保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光电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专职委员羊毅认为,拥有高水平、建制化的国家科研力量是我国科技体制的重要特征,也是在解决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科技难题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在。
“三农”领域的科技力量相对有限,要改善农村数字化水平低等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和企业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要大力推进新技术应用,实现农村零售业态升级。一方面,以科技赋能小微零售商,从人、货、场实现全面数字化升级,重构消费者一站式体验,帮助农村市场主体解决数字化水平低导致的营销效率低下难题。另一方面,以服务赋能小微零售企业,提供从开业培训,到驻点带教,到物流支撑,再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帮扶。
为创新提供更多支持
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支持。赵宇亮委员建议,要加快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社会资本和企业也需要以更高境界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科技创新,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志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真正长期投入研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做好各类科技评价,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并落实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大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研人员的激励。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工商联主席陈双表示,未来,北京中关村的民营企业要在自主创新上继续发力,各部门将会给予民营企业更多支持。例如,将支持中关村民营企业建设多层次多类型和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开展创新突破,优化研发投入结构,加大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国际标准等。
(记者:周琳 刘瑾 吴佳佳 马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