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等六地市多管齐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稳工业增长,强化制造业主体地位

  深圳市统筹开展全市工业稳增长工作。降低重大工业项目库入库门槛,加强重大工业项目的跟踪推进和储备,2019年,工业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增长11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7%。加大“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力度,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1804家,新增录入国家统计系统的申报纳统工业企业1726家。

  东莞市重视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全力构建非公经济“1+N”政策体系,推动“非公经济50条”落地实施,建立扶持非公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19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529.66亿元,增长17.2%,比全市水平高8.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05.6%

  韶关市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并制定市领导协调推进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组织企业获得财政扶持技改项目106个,扶持资金3.18亿元,拉动投资30多亿元。

  二、抓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广州市组建省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创新中心、CPS离散制造数字化创新中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支持一批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项目、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和技改项目。大力发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启动建设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全市已形成56个LTE-V2X场景测试与示范应用。实施“穗芯”计划,加快产业链招商,在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等领域引进培育安凯微电子、慧智微电子、兴森快捷等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深圳市与华为签署联合打造全国鲲鹏产业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中国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工程,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石墨烯和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挂牌成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了创新应用、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东莞市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2019年以来,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全市加快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等筹建与开工。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营,全市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关键性进步。

  阳江市加快完善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两大省级实验室,布局高性能新型镍合金材料、10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等关键技术研发。

  汕头市积极推动当地研发基地的成立与企业研发中心成立,挂牌省级创新中心、新增多家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

  三、创发展优势,加快培育当地重点产业

  深圳市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出台5G网络全覆盖与5G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率先启动5G智慧港口、5G智慧园区、5G智慧校园的建设。推动出台集成电路、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工程车、生物医药、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起草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政策资金体系,着力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广州市大力提升超高清视频产业实力。实施超高清视频产业行动计划,谋划建成“一都、一区、一基地”(世界显示之都、超高清视频应用示范区、超高清视频产业内容制作基地),推进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等重点产业载体建设,建设全省首个4K电视网络应用示范社区和首个国家广电标准应用示范社区。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与信创产业发展生态,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顺利投产,持续推进部省市共建软件产业基地,广州被列入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重点布局。

  东莞市针对重点培育的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产业,大力推动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优势,梳理和编制产业链图谱,制定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招引知名品牌企业及产业链缺失环节项目,加快发展产业链平台型企业。

  汕头市推进信息化基础和应用,出台实施《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市加快5G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进4K体验厅、示范小区、示范行政村等4K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国移动AI研究院、中国联通研发中心落户汕头,推进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加快建设。

  阳江市针对特色产业开展深入调研,制定《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研究》,起草出台《阳江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狠抓龙头企业,强产业链条,依托广青科技、明阳风机、金风整机等在合金材料与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企业,带动一批高标准项目落地投产。

  四、抓载体建设,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广州市大力整治村级工业园,印发实施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指引等,全市建立2705个村级工业园数据库、132平方公里的村级工业园全量落图,探索形成“三大路径、五种模式”。建设十大价值创新园区,支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首批十大价值创新园区已全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规划。

  韶关市指导督促各园区制订实施园区提升计划,大力推广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健全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台账,建立园区签约未动工和在建258个项目进度旬报机制,编制《韶关市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并提前谋划园区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汕头市强化园区基础配套,全年争取省专项资金4.57亿元支持园区建设。开展园区低效用地专项摸查清理,推动出台实施《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促进办法》。推动澄海区六合现代产业园通用厂房项目启动建设。

  阳江市以建设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为目标,各大园区加大力度征收土地和回收盘活闲置土地,新征土地6305亩,同比多征4600亩,清理闲置土地3000亩。强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园区征地、道路、管网、标准厂房等64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年度投入资金11.32亿元。

  五、增服务手段,全面助力企业发展

  深圳市打造“云服务”和“群服务”工作架构,研究设立市级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开通企业投诉受理平台。落实工商业用电降成本有关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9.07亿元,惠及企业5566家。

  东莞市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上线运行 “企莞家”平台,对纳入平台的企业实施“一站式”差别化扶持和精准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注册企业超1.5万家,累计解决企业问题诉求1737件。打造了一支约100人的市级服务专员队伍,挂点1500家重点企业,对重点项目、重点诉求“一跟到底”,实现对企精准服务。

  韶关市完善市领导班子成员和市直部门挂点联系工业企业工作制度和50户重点工业企业“一企一策”台账,全市共收集挂点企业诉求449项,诉求办理回复率100%。深入推进实体企业降低成本。修订降低制造业成本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两项政策措施,全年共降低企业成本约30亿元。

  汕头市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启动阿里巴巴1688平台工业电商汕货专场,商人节当月平台商品销售额达18.7亿元,环比增长1785%,成效居全国前列。年底联合阿里巴巴打造全国首个产业馆—汕头内衣“U质馆”,助力品牌传播。

  六、谋要素供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深圳市推进“四个千亿”工作,印发《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设立与流动性风险处置工作方案》,建立总规模为1000亿元的平稳基金,累计决策为54家上市公司提供股权、债权流动性等资金支持。将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由20亿元扩大至50亿元,全年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余额增长20%。

  东莞市谋划 “倍增计划升级版”,从资金、人才、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方面“一企一策”精准扶持,推动企业规模和效益倍增发展。集中全市优质资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规划6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

  阳江市通过向省争取专项资金,从项目引进、落户、建设、投产等16个方面以贷款贴息、担保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支持方式支持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推进等,2019年扶持珠西项目共1.9亿元。

  汕头市全年为企业办理信贷风险补偿资金243笔约3亿元,新增政策性担保281笔担保额3.33亿元,兑现上市奖补资金1000万元。出台汕头市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国际性职业经理人和世界级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