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委和省监察厅牵头在全省建立了1000家重点企业的联席会议制度,并初步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信息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服务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我委联合中山大学成功开发了广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在全国经信系统属首创。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委利用该平台采集417家省重点企业的样本数据,成功编制了8期广东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并于11月正式对外发布。
2011年11月,广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为49.06,比上月回落0.70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回落在50%荣枯线之下,这主要由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拉低所致。
图1 2011年4-11月广东省重点企业PMI趋势图
从11个分项指标来看,八个指数在50%以下,三个指数在50%以上,各指数总体呈现回落趋势,表明制造业延续上月的收缩趋势。
生产指数为51.38,比上月回升0.3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量持续增长,且增长幅度较上月稍有扩大。
新订单指数为49.07,比上月回落1.8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产品订货量由升转降。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47,比上月回升1.2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有所缩小。
积压订单指数为45.43,比上月回落0.3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的积压订单持续下降,且下降趋势有所扩大。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8.50,比上月回升1.1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的产成品库存量持续下降,但其下降趋势有一定缓解。
采购量指数为49.91,比上月回落2.7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量由升转降。
进口指数为44.84,比上月回落1.4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进口量持续下降,且呈扩大态势。
购进价格指数为51.21,比上月回落1.6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价格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回落。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55,比上月回升0.6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量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有所缓解。
从业人员指数为45.67,比上月回落1.7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下降,且降幅扩大。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73,比上月回升0.5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的供应商配送时间缩短。
图2 2011年4-11月广东省重点企业PMI分项指数趋势图
表1 2011年4-11月广东省重点企业PMI主要分项指数值表
指数 名称 |
PMI 指数值 |
生产量 |
产品订货 |
原材料 库存 |
生产经营 人员 |
供应商 配送时间 |
11月 |
49.06 |
51.38 |
49.07 |
47.55 |
45.67 |
50.73 |
10月 |
49.76 |
51.06 |
50.96 |
46.91 |
47.45 |
50.19 |
9月 |
51.15 |
56.93 |
54.05 |
46.80 |
46.11 |
45.32 |
8月 |
50.79 |
55.36 |
52.13 |
48.22 |
48.71 |
45.01 |
7月 |
50.87 |
54.03 |
52.75 |
47.15 |
50.13 |
45.31 |
6月 |
49.02 |
53.84 |
49.49 |
45.67 |
46.00 |
46.33 |
5月 |
53.11 |
58.50 |
57.99 |
49.31 |
47.10 |
44.90 |
4月 |
52.99 |
58.03 |
57.02 |
49.01 |
47.88 |
46.00 |
专家解读
我省PMI指数特约解读专家、省政府参事、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教授认为:与10月份的PMI指数相比,除了11月的PMI指数由49.76%下降为49.06%之外,11个分项指标中,10月份只有6个指数在50%以下,11月扩大为8个指数,大多数指数已经处于回落状态。其中11月份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在10月份大幅回落之后,又都继续回落了1.5个百分点以上。积压订单指数和进口订单指数由前一个月的上升逆转为回落。这些状况表明,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下滑,已经导致企业采购量的下滑,进而表现为购进价格增长幅度的下降,我省制造业总体收缩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且可能持续到明年第一季度。这一趋势与宏观方面有意识地放慢经济增速,以抑制通胀过猛的意图是相关的。
陈鸿宇强调指出,与10月份的各项指数相比,我省制造业生产指数仍维持在50%以上,且由前一个月的回落5.87个百分点转为回升0.3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也由前月的回落2.19个百分点转为回升1.22个百分点,可见我省制造业企业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还在扩大,国外需求仍可成为全省制造业的支撑因素,而宏观政策“微调”的刺激效应也正在逐渐呈现。因此,把握较长期间的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应是我省制造业企业的当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