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月,广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点企业PMI)为51.0较上月回升4.0个百分点(见图1);5项权重指数中,除配送时间指数外,其余4项均较上月回升。(见图2)。

  图1 2011年4月-20153月广东省重点企业PMI趋势图

  生产指数(生产量)为51.5较上月回升3.6个百分点。全省调查样本生产量整体较上月增长,但各市分规模有差异。其中,广州、深圳、东莞、江门等市大型企业生产增长快于本市平均水平,佛山、珠海等市中小型企业生产增长快于本市平均水平。

  新订单指数(产品订货)为51.3,比上月回升2.7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中,珠海、佛山、广州、惠州、肇庆、深圳等市约5成左右企业调查显示,新订单较上月增加。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51.0,较上月回升5.5个百分点,表明本月我省制造业企业原材料库存增加其中,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医药等行业增加较多。

  从业人员指数(生产经营人员)为51.5,较上月大幅回升10.4个百分点,表明全省制造业企业用工较上月增加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8,较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表明供应商配送时间加快

  图2 2011年4月-20153月广东省重点企业PMI分项指数趋势图

  表1 20143月-20153月广东省重点企业PMI主要分项指数值表

指数

名称

PMI

生产

指数

新订单

指数

原材料

库存指数

从业人员

指数

供应商

配送时间

指数

20153

51.0

51.5

51.3

51.0

51.5

48.8

20152

47.0

47.9

48.6

45.5

41.1

51.4

20151

50.1

51.8

51.3

48.9

47.5

48.9

201412

50.2

53.7

51.5

47.5

46.5

48.3

201411

50.2

51.9

50.4

48.0

49.7

49.3

201410

50.7

51.9

52.2

49.0

49.1

49.2

20149

51.4

53.9

53.2

49.8

48.2

48.9

20148

51.1

53.7

52.1

49.3

48.9

48.7

20147

51.6

53.3

52.7

49.6

50.6

48.8

20146

51.6

53.7

53.1

49.9

50.0

48.8

20145

51.9

53.7

53.5

51.0

50.2

48.5

20144

51.8

53.0

52.7

52.1

51.6

48.3

20143

51.8

53.1

52.6

51.3

51.5

48.8

  20153月,广东省电子信息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2,较上月回升6.5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较上月回升3.0个百分点;食品饮料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较上月回落 0.7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较上月回升5.2个百分点

  专家解读

  省PMI指数特约解读专家、省政府参事、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教授认为,广东省PMI指数在2月份下落3.1个百分点之后,3月份回升4.0个百分点,走出一条完整的“V”形线,重回荣枯线上的51.0。11项分指数中9项呈上升趋势,其中新订单(产品订货)、新出口订单(出口订货)和积压订单(现有订货)三大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回升2.7个、1.9个和回升0.2个百分点。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多个月下滑的从业人员指数和采购量指数分别较上月大幅回升10.4个百分点和9.2个百分点;长期低迷的购进价格指数也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重新逼近荣枯线。这一状态表明,我省制造业企业已基本摆脱一、二月份的节庆因素的影响,企业对市场预期的信心正在增强,用工量和采购量都在回升。

  陈鸿宇认为,广东省制造业企业“探底回升”的原因,一是近几个月来宏观层面降准降息以及对小微企业减税等定向调控、预调微调措施逐渐到位并开始发挥效用;二是国际市场汇率和大宗商品的波动和国家“走出去”的战略,促使广东企业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三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鼓励扶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政策开始落实,内地省份的经济增速也开始调整,外省农民工入粤数量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用工成本得到控制。

  陈鸿宇认为,保持我省制造业“稳中求进”的基本态势,一是牢牢抓住宏观层面出手扶持实体经济的机遇,研究各项扶持政策在我省的定向、精准落实,重点研究如何形成扶持政策的叠加合力。二是在“创新驱动”这一核心战略的指引下,及早对“十三五”期间全省制造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行统筹谋划,通过制度创新,重点营造制造业的创业、就业和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以企业的技术改造为切入口,做好为企业各项服务,一手抓大型骨干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早日达标、达效;一手抓传统产业、企业的加工装备、组织形态、管理流程和商业业态的转型升级,从而盘活存量,做大增量。

  (运行监测处 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