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全力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6万亿元、增长4.7%,工业利润总额增长5.6%,工业投资增长6.3%,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3%和32%。13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其中制造业企业6家,57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60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500强。规上工业企业数、5G产业产值、数字经济规模、5G基站数、5G专利数、4K电视产量、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数、大数据发展指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等均居全国第一。

  (一)强产业,谋划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实施《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立由院士、专家、企业家组成的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试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推动6个地区(园区)开展试点。高起点培育产业集群。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3个产值超万亿的产业集群,5个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初赛。聚焦产业集群核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推动省产业发展基金累计完成签约投资398.27亿元。开展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建立省重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延链控链工作联动协调机制,梳理14个重点产业供应链,找准薄弱环节精准施策。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组建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总指挥部,建立重大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厅级干部分片包干制、重大项目专员服务制“四项机制”和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优质存量项目、拟建技改项目、标准厂房项目“四张清单”,对纳入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库的307个重大项目进行跟踪服务。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制定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工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数量达到93个,全年新落地项目848个,新投产项目580个,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对口共建产业园共有30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落地建设。

  (二)抢先机,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4K产业。省政府出台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举办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启动国内首个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建设3个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5个4K电视网络应用试点示范城市,我省四大彩电企业4K电视产销量分别增长34.7%、32.6%。5G产业领先发展。省政府出台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进5G基站与智慧杆建设,建设5G+超高清视频、智慧医疗等300个应用示范,培育3个5G产业园。全年共建成5G基站3.6万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获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建设6个省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新培育16个省级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3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深入实施珠西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全省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全年新引进、新开工、新投产投资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项目分别达290个、276个、190个。深入发展智能制造。培育25个国家级、290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应用,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4.47万台(套),占全国总产量的24%。

  (三)抓创新,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成为全国2019年唯一获得考核“优秀”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企业创新平台,新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2家;4家企业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总数达47家,居全国前列。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计划。以湛江市小家电产业集群为试点,引入龙头企业输出装备和技术、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省市县三级财政协同支持,推动小家电企业实施智能化升级,首批18个项目正加快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建设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展示体验中心,支持企业开展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和EDA等工业软件开发和产业化,加快构建自主软件产业生态。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累计24家。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6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3家。推进企业创业创新。建设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培育4个国家级、20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举办第三届“创客广东”大赛,组织“双创”活动周。

  (四)促转型,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新修订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技改资金奖励力度,扩大政策普惠面和提高扶持比例,推动8894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2.9%,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4%。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累计推动6000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5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开展第一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培育建设8个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57家、绿色设计产品62种、绿色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4个。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超2100家,新认定“粤港清洁生产合作伙伴”标志企业180家。新增13家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省级园区改造比例达85%。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取得实效,潮南和普宁2个印染中心已建成使用。提升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举办中国工业电子商务大会,培育20家珠三角地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评审认定工业旅游精品线路20条,佛山市“南风古灶”获得国家级工业遗产项目认定,实现我省零的突破。

  (五)优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修订出台《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培育专项行动,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数量居全国前列;遴选扶持省高成长中小企业440家。全年推进9000多家工业企业“小升规”。多措并举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全年通过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小额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融资、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等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支持超2000亿元。强化涉企服务。建立企业与省长的直通车制度,搭建省级跨部门涉企政策“一站式”网上发布平台,新认定14个国家级、38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广发放中小微企业服务券,实施新粤商培育工程,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落实降成本举措。持续抓好“实体经济十条(修订版)”“民营经济十条”贯彻落实,全年为企业新降成本1373.4亿元。狠抓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清偿进度为93.6%,无分歧账款全部清偿,大幅超额完成国家要求的年底前清偿一半以上的目标任务,进度居全国前列。扎实推进“放管服”。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压减率为83%,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办理时限压减过半。统筹优化资金结构,盘活各类存量资金用于支持省重大项目和政策任务,推进项目资金管理全流程网上办理。

  二、2020年主要工作安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发挥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强化广州、深圳“双核联动”,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勇于担当作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最大力量。高质量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协调防控应急物资供需、生产、储备、运输等事宜,坚决完成党中央交办的物资支援任务。有序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抓好制造业百家重点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复工复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加强疫情对我省工业经济影响的监测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工作措施,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全力以赴完成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二)聚焦“强核工程”,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实施“广东强芯”行动,支持电子信息重点领域生产企业工程研发及产业化,引进建设集成电路制造、设计、封测等重大项目。大力建设软件名城名园名区,发展壮大软件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再创建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筹建5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建设1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构建“互联网+工业创新成果”线上线下推广中心,推动广东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制开发、使用和产业化。

  (三)聚焦“立柱工程”,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百千万”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10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入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入,力争推动85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继续开展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新增支持超4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入实施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台推进5G融合应用实施方案,实施5G应用示范“十百千”工程,年内新建5G基站4.8万个。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加快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新创建2个以上省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区,建设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落实28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推动一批企业成功贯标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新培育2—3个省级人工智能园区和30个以上示范项目。

  (四)聚焦“强链工程”,推动产业链向现代化迈进。大力开展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研究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分类施策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优质企业根植性。推动制造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充分发挥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总指挥部作用,动态优化全省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库并做好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持续扩大制造业投资。培育区块链产业,出台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政策文件,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区块链产业集聚区,培育30个左右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行业应用标杆。

  (五)聚焦“优化布局工程”,推动广东制造立足“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定位高水平布局。支持推动珠三角核心区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大力推动高精尖制造业发展,继续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好珠海-江门高端产业集聚区。开展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推动重大产业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布局,加快建设粤西沿海重工业带,强化东翼地区产业统筹发展,支持汕头临港经济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发展沿海大工业。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动制造业集中入园发展。扎实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出台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园区产值倍增计划和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计划。持续深化产业共建。

  (六)聚焦“品质工程”,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和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宣贯活动,落实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建立对具有较长历史的品牌企业保护和扶持机制,大力培育“百年老店”。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力争新创建1个以设计服务为特色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和3个设计培训基地,办好第十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及广东设计周活动,发展服务型制造和工业电子商务,大力推进工业文化旅游。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做好工业节能工作,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重点围绕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展绿色示范创建。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建设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系统,创建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

  (七)聚焦“培土工程”,营造制造业发展环境新优势。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力争全年为企业新降成本900亿元左右。扩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高效区域集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组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能人库。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工程,培育2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力度推动“小升规”。新创建10家以上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0家以上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加强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力争中小企业国际合作论坛落户广东,高水平办好第十七届中博会。深入实施大型骨干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巩固壮大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推动大型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对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八)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工信系统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标准检验工作成效。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继续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真正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工信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效上。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具有工信特色的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工作体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