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省经贸工作情况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面对跌宕起伏的国际经济形势,全省经贸系统继续推进结构创新和制度创新,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保持了工业商贸良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为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迈上新台阶

工业生产和出口持续快速增长。1-11月,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完成466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7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4.6%;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4409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出口产品产值5946亿元,同比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比全国工业高出2.2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为13.4%。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1-11月,全省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39.2%,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295亿元,同比增长15.9%;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121亿元、利润6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和23.2%。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82.8%,同比提高21.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703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利税463亿元、利润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4.6%。商贸流通业稳定增长。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19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3281亿元、餐饮业完成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2%。完成货运量93818万吨、客运量13990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4%和9.2%;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5633万吨,同比增长23.8%;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19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3.6%;电信邮政业务总量完成825亿元,同比增长19.5%。

(二)应对入世工作卓有成效

应对入世工作,全省经贸部门研究对策,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增创入世先发优势,实现了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的平稳过渡。

组织入世对策研究。我委年初形成了《我省工商领域应对入世工作意见》,从入世对我省工业商贸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领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对有利、不利因素的影响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包括工业商贸18个分行业以及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对策,提供全省经贸系统作应对入世参考,增强了应对挑战的水平和能力。

各市经贸部门积极研究入世应对措施。如惠州市指导企业以提高国际竞争力迎接挑战,一批大企业制定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方案;深圳、中山、东莞、河源、潮州、阳江、湛江等市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确保了今年工业商贸经济的快速增长。行业协会在应对入世中发挥了较好作用,积极参与和承担了主要行业应对入世对策研究,在组织行业自律、产业损害预警、保障措施、维护知识产权等工作中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

企业抢抓机遇,积极扩大出口。1-11月,全省工业出口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6.4%,出口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1.26%,同比提高3.22个百分点。深圳、中山、惠州、潮州、茂名市的工业出口产品产值分别增长35.7%、36.5%、31.4%、38.2%和28.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丝绸集团公司坚持“走出去”战略,抓商机拓市场,1-11月外贸出口9.75亿美元,增长41.3%;省外贸集团大力抓好一般贸易出口,1-11月实现一般贸易出口14.43亿美元,增长14.6%。

(三)结构创新成效显著

狠抓《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及《分行业实施方案》的落实。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围绕推进企业信息化、创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流通企业现代化、扶持山区资源开发和提高出口竞争力等五大专题,提出128个技术改造导向项目,指导企业技术改造,省下达了项目计划94项,重点加强了对企业信息化、装备工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和帮助山区发展等项目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落实了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5项,信息产业部发展基金项目7项;上报国家经贸委节能环保示范项目5个,确定了第一批省级清洁生产试点企业55家。加大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力度,今年新启动的企业信息化项目达120多个。

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广东名牌产品。成立了“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领导和协调;制订了《广东省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及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规划、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指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质量工作积极配合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需要,加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广泛推行ISO9000和ISO14000、ISO18000的体系认证。广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已有市级名牌产品208个、省级名牌80个、中国名牌6个、全国驰名商标5个。中山市经过多年努力,形成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和保护名牌的良好环境。

结构优化成效显著。从产品结构看,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为主体的产业新优势进一步增强。今年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将达到45%,同比提高2.25个百分点。从组织结构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竞争优势已初步显现。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0.2%的50户工业龙头企业,今年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将达到19.2%。从技术结构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1-11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3%,比全省工业增长高出12.4个百分点。从区域结构看,出现了珠三角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的趋势。珠江三角洲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东西两翼和山区加快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近两年来珠三角有近200个项目转到山区,本月举行的第二届“山洽会”签约实业合作项目474个,合同金额444亿元,促进了山区产业升级,加快了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梯度推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进程。

(四)制度创新有新成果

坚持推进制度创新,创造转变职能和依法行政的有利环境。今年我委共完成74项制度创新项目,13项涉及委机关工作,61项涉及全省性工作。研究制定了《广东省经贸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委现有的103项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缺乏法律依据、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取消或调整;对按照职能分工应由其它部门办理的,移交出去;对可以由市场调节或由中介组织完成的,予以下放;对只需限制资格条件而不必控制指标额度的,改为核准或备案。经过清理并经省府常务会议审核,同意保留67项,取消19项,下放、合并、转移、剔除等17项。同时还对由我委负责实施的22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432项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进行了清理。

加强调研工作,形成了一批有份量的调研报告。组织了对2001年完成的36项调研成果的评审,评选出18项优秀调研成果并汇编成册;今年有32个调研课题得到立项,大部分已经完成。党的十六大刚结束,我们就着手研究广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见,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就草拟出在这次会议征求意见的稿子。开展了“加快发展装备工业”专题调研,在摸清全省装备工业现状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广东装备工业的意见》、《广东省装备工业发展规划》和《加快发展广东装备工业背景材料》三个调研成果,为省委、省政府制定发展装备工业政策提供了材料。关于境外加工贸易的调研材料,得到省领导批示作为信息上报国务院,用于国家制定新的境外加工贸易政策的参考。

(五)企业改革与发展有新突破

着力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工作,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省属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集团积极探索以组建专业化集团的模式进行内部重组,如广晟、广弘、广业公司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原则,将主要企业重组为产业集团,集中发展支柱产业。各市国有资产重组步伐加快,广州市借成功重组汽车、轻工、钢铁、石化等行业之势,又推动了医药板块重组成功,并积极探索商贸流通业的重组,对国有百货企业进行整合。深圳市则实行国企股权国际招标,推出部分国有企业,公开向境外招标,吸引外资重组,使国企重组走向国际化。中小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加强对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领导,成立了省经贸委为组长、省直16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广东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改制,全省国有工业小企业改制面已超过85%,其中肇庆市达到98%、广州市达到96%、东莞市达到95%、中山市和韶关市达到9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了进一步探索。深圳市不断完善“三个层次”国有资产营运监管体系,选择资产规模大、主业突出、经济效益较好、领导班子较强的国有独资公司,进行授权经营试点,在授权范围内行使重大决策权、人事管理权、资产收益权和资产处置权。广州市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监管,向“五大授权经营主体”派出了财务总监。惠州市出台了《资产经营公司监事会管理办法》、《财务总监管理办法》、《企业领导人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省属国有资产监管工作逐步规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月,省属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5%,税收增长36%,利润增长26%,净资产增长1.7%。

努力拓宽退出渠道,积极稳妥推进劣势企业退出工作。省属22个集团已有575户企业完成了退出,安置职工近4万人。清远市通过依法破产共退出劣势企业68家,冲减债务9.12亿元,安置职工1.1万人。

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大对50户工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从技术改造资金、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为企业增资减债等方面给予支持。今年以来,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

(六)经济运行的调控力度加大

对经济运行坚持五个抓。一是抓早,2月初就提出经济运行、结构调整、应对入世、国企改革、流通业发展、安全生产等六个工作意见,4月份对各市落实上述六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做好分类指导。二是抓重点,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难点,积极为企业解决退税难,协调“免、抵、退”政策的落实。三是抓资金,积极推进银企合作,解决了部分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许多商业银行与大集团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四是抓电力,加强调度,确保电力供应。今年,广东夏季供电紧张的状况较之往年更加严峻,由于各方努力,工作到位,措施得力,今年没有出现因电源供应不足而导致大面积限电现象,实现了安全度夏。五是抓市场,精心组织了广东/辽宁经贸合作洽谈会和第二届“山洽会”等9项重大经贸会展活动,取得了经贸合作和市场开拓双丰收。其中辽宁洽谈会共签订合作项目323个,签约金额138.76亿元;第二届“山洽会”共签订实业合作项目474个,签约金额444亿元。这批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山区工业化的进程。同时,积极推进经济协作与交流。先后组织了7次经贸考察活动,到外省和本省的韶关、河源等地考察经贸合作项目。接待兄弟省市(区)来粤招商引资团队,推动企业、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在对外省的经济协作中,省政府驻外省办事处,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七)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成果较显著

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力度,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全年共下达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317项,列入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39项;纳入国家级新产品试产计划24项,下达省级新产品试产计划84项。评选出省级优秀新产品25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198项。1-11月共完成技改投资354.8亿元,同比增长13.9%,立项并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其中属今年的第七、八、九批国债项目30项,超过过去几年国债项目总和;省结构调整重点挖潜项目94项,带动社会投资56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增加销售收入154亿元。不论是技术创新项目还是技术改造项目,其水平都明显提高,为增强我省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打下了基础。今年优秀新产品获奖项目有201项为企业自主开发,有76项为国内首创、103项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肇庆风华、顺德特变、惠州德赛电子等企业,都自主开发了一批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今年新开和在建的技术改造项目中,有一批是提高我省工业整体竞争力以及促进山区发展的“优势工程”,如广纸年产13万吨胶印新闻纸项目使企业整体技术装备上了新台阶,增强了作为国内新闻纸龙头企业的地位;仁化、连南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一批水电、新型干法转窑水泥、绿色食品、新法酒精、纳米钛白粉等利用欠发达地区资源的技术改造项目,将有助于山区致富奔康,加快工业化进程。

继续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对技术创新优势企业的指导。今年新增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1家。目前企业技术中心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模式,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34家企业技术中心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此外,今年开始进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试点工作。

(八)现代流通业迈出新步子

大力贯彻全省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着力于体制、机制、组织、管理、技术和营销方式创新,做大做强流通企业,使全省流通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制定配套政策。会同省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大型中高级批发市场技改贷款贴息、直营连锁企业集中缴纳增值税等政策性文件;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佛山、东莞等市先后制定了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二是加强现代流通知识的培训和考察交流。共举办现代流通综合知识、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中高级批发市场等培训班11期,培训市、县经贸局和流通企业负责人近800人;先后组织30多家主要流通企业负责人到上海、沈阳和欧洲考察国内外现代流通业发展情况,省连锁协会组织了部分企业到香港、台湾、韩国考察连锁业发展情况。三是认定流通龙头企业。经过企业申请,专家评审,省政府批准,认定了25家流通龙头企业,其中连锁经营企业12家、第三方物流企业7家、大型中高级批发市场6家,将在这次会议予以公布。四是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各市结合地区优势,举办各具特色的会展。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深圳市以行业协会承办的本地家具展、皮革展、服装展、机械展、钟表展等越办越好;阳江市举办的国际刀具博览会、汕头市举办的信用网正式开通仪式暨名牌产品(广州)博览会、江门市举办的经贸洽谈暨摩托车博览会、湛江市举办的工业博览会、揭阳市举办的名优产品展销会等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九)安全生产监管与市场整顿有新举措

以专项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

安全生产方面,首先,抓好专项整治。继续进行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电力设施等五个重点专项整治,并组织了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场所为重点的全省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使各类事故隐患得到进一步排查和整改。其次,抓好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建设。全省各级政府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力度。第三,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制定了《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省人大已审议通过,明年1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省政府已经以粤府80号令颁布;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六项规范性文件已报省政府审批。调整充实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全省各市、县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编制873人,实际到位834人,到位率为95.5%。深圳、中山、东莞等市基层安全生产组织普遍得到加强,各镇均成立了安委办,大部分街道办事处也设置了安全机构。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基本形成,宣传教育和信息统计等基础工作也得到加强。下半年起安全生产出现“一个遏制三个下降”的趋势,即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工矿企业伤亡事故逐月明显下降,消防火灾事故死亡、受伤人数大幅下降,水上交通、铁路路外事故大幅下降;全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伤亡事故。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大力抓好专项整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来,进行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建筑与土地市场、税收秩序和打击走私、金融债务和社会信用、文化市场、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市场主体行为、安全生产、集贸市场、加油站、旅游市场等11个专项整治,效果明显。如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整治中,查获各种假冒伪劣产品货值3亿多元,查办案件3万多宗;在加油站专项整治中,取缔了非法经营的加油站点563个,其中广州、珠海、佛山、茂名、揭阳、阳江、云浮、韶关、惠州、河源等10个市关闭违规建设、违法经营的加油站就达480家。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场法制建设取得良好开端。已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有《广东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等12项;已修订的有《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条例》等4项及《广东省生猪屠宰管理规定》等省政府规章13项。省直各部门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达30多项。

 

来源:广东经贸 -- 2003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