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6亿元、增长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82.14亿元、增长1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1%。

  这是珠海加快壮大实体经济的最新注脚。过去一年,珠海奋力推动经济特区“二次创业”,以自贸区与自创区两大国家级平台交汇为重点,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着眼未来,珠海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努力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体经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近日,珠海龙头企业格力电器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预告,营收为2000亿—201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0亿—270亿元,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16%—21%。

  格力电器“成绩单”背后,折射出珠海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珠海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向上突围的战略支撑,陆续出台系列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现代产业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产业,“海陆空+智能制造”集聚并进的珠海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实体经济发展进程中尤其亮眼:

  立足海洋,出自珠海巨涛海洋石油服务有限公司的各种油气资源处理设备,正源源不断地走向全世界;放眼陆地,中兴智能汽车首台氢燃料客车去年首次亮相珠洽会,运营在望;遥望太空,来自欧比特的“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开启了广东卫星大数据产业的“寻梦之旅”……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珠海扎实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努力拓造新市场、形成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培育新动能。

  在持续的发力下,实体经济正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8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6亿元、增长8%,增速居全省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82.14亿元、增长1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1%。

  在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珠海着力壮大实体经济的脚步仍将加快。根据部署,今年珠海将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实施“十百千企业腾飞行动”“一企一策”支持第一梯队企业发展,推动第二梯队企业增资扩产,给予第三梯队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扶持;同时还将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制造模式推广应用。

  为做大产业增量,珠海将完善招商工作市级统筹机制,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型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建立重大项目洽谈引进绿色通道,推动更多项目落地。此外,还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新材料等产业,培育一批高成长潜力企业。

  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载体,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使命。按计划,未来珠海将探索优化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加强高新区对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统筹。其中,珠海将加快“双自联动”试点园区建设,促进自贸区、自创区在产业共建、项目支持、招商投资等加强合作,力争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创新:多点发力推进全面创新

  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来自珠海的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大桥量身定制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六大子系统,涵盖收费、路政、桥隧养护、机电系统维护、交通控制、综合运营服务等板块,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为大桥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如今,以同望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成为珠海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在新一轮的区域竞合中,如何把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是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的关键。

  数据显示,2018年,珠海创新主体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900家,较2016年787家翻倍。珠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的主力军阵容日益壮大。

  在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一场基于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的“突围战”正在珠海打响。

  去年底,由中山大学牵头建设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正式揭牌,旨在打造创新型、引领型、突破型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应用基地。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该校将在珠海校区着重打造深海、深空、深地等学科群,服务于国家深海、深空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海洋学科群,打造海洋科研大平台,汇聚高水平海洋领域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国家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

  这也是珠海在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开展前瞻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突破。在过去的一年里,珠海新增2家国家级、17家省级技术中心、5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复旦创新研究院、横琴科学城加快建设,华南理工创新研究院、智慧产业园先导区投入使用,国家耗材、船舶及海工质检中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全面开花”

  不久前,首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在珠海落幕,由澳门创始人领衔的“普强AI汽车芯脑”项目获得大赛第一名。更令人关注的是,横琴将为优胜团队提供总额最高3亿元的研发费用资助。

  这场科技创业大赛自启动之初,便吸引诸多目光:大赛高调宣布每年举办一届,每届评选出1支特级优胜团队,并至少给予1亿元的研发费无偿资助。

  “发展中的珠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珠海一定能为海内外英才提供施展抱负、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也一定会在广纳英才、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珠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青川说。

  去年4月,“珠海英才计划”出炉。新政后,珠海市级财政年度人才经费增长超过5倍,5年内市财政平均每年在人才方面投入超过10亿元,若再加上各区叠加的人才经费支持,珠海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在人才方面的投入将突破25亿元,可谓是“不惜重金,广择天下英才”。

  从人才到企业,再到项目,珠海的营商环境在持续优化。“以前办理注册登记,跑完国税跑地税,同样的资料两边交,没两三天办不下来。现在只需要一套资料、一次性搞定。”广东中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博不由得赞叹,政府服务的优化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据悉,去年,珠海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出台全省首部公共服务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企业开办时间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进一步缩减,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全省排名第三。

  在政务服务方面,珠海一方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下放市级事权108项,公布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17项,取消证明事项134项;另一方面,“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持续优化,348项办理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30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

  

数读

2018高质量发展珠海“密码”动能培育

   

  珠海新增商事主体7.1万户,其中企业3.9万户。

  创新主体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900家。

  新设民营企业3.2万户、增长36.3%,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达864.07亿元、增长27.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82.14亿元、增长1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1%。

  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4.8%、39%、29.3%。

  科技支撑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4件、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352件。

  新增2家国家级、17家省级技术中心、5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1%。

  引进各类人才2.7万名、增长50%。

  5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新增博士后工作站6家、博士工作站24家。

  服务助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下放市级事权108项,公布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17项,取消证明事项134项。

  优化“一门式一网式”服务,348项办理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30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

  (南方日报撰文:吴志远 王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