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一直是制造业大省广东在不断完善的工作。伴随广东培育发展20个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的转型路径如何走?6月8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率队参加“广东民生热线”,围绕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涂高坤现场介绍,目前广东提出了以激活传统中小微转型意识为突破口,打造了“中央工厂”。目前施行了该政策的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25%左右,质量提高了15%,同时产量超过2.2倍。

  塑料拖鞋、塑料玩具……全国诸多生活用品的生产基地来自广东。一双看似不起眼的塑料拖鞋背后,可能是产值规模达300亿的传统产业集群。揭阳遭遇着传统产业集群转型的一个共性问题:数字化转型怎么走?

  “塑料拖鞋产业现在是揭东的支柱产业,企业超过2500家,但85%以上都是小作坊的形式,这些企业走到今天确实也面临了很多困难,”涂高坤活动现场坦言,为此,省工信厅联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着手推动揭东日用塑料品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

  “怎么转,小企业也不太会,也不知道怎么做,也不太敢,那怎么办呢?”涂高坤介绍,为此,省工信厅联合当地的政府部门和有关的企业,从去年开始,做了3个月时间左右的联合深入调研,梳理出14幅当地中小微企业的“画像”,提出了以激活传统中小微转型意识为突破口、打造“中央工厂”这一思路。经过今年5个月左右的施行,“中央工厂”获得了市场验证。施行了该政策的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25%左右,质量提高了15%,同时产量超过2.2倍。这种情况下,企业体会到订单多了,竞争力也强了,同时闲置的厂房也被盘活,特别是揭阳基础生态城的厂房也利用起来了,现在已经变成旅游打卡的热点地方。

  转型之路由政府企业平台共同打造

  伴随全球疫情常态化,国内外市场遭到挑战。企业不转型,未来运营难度或会更加明显;转型,要计算成本。

  对于转型,企业持有这样共性的疑虑:比如一家企业投入了五千万进行流水线转型升级,投入五千万打造的流水线,需要卖出很多件家电才能赚回投入。成本,该如何分担?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是主体,但政府应该更有作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2021年3月21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亲自主持召开了“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

  通过对中小企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调研,主要有四类情况:一是资本问题,因为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量非常大;第二是技术问题,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他们的制造要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网络化,才叫数字化,所以技术是很庞大的工程。第三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平台、懂数字经济,又要懂技术、生产制造。最后还要解决企业选择的路径跟方向问题,不同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有不同的选择。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已经出台了政策推进执行。首先是技改政策,珠三角地区技改给予20%的补贴,粤东西北地区不超过30%的补贴;还有大手拉小手的数字化帮扶,找龙头企业帮助产业链下游;第三个是“上云上平台”,“政府补一点,平台让一点,企业出一点”,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的转型。最后是拿出了两三千万为中小微企业的精英团体、企业家、CEO,在高等院校办班培训。通过政策的推动我们看到一些效果正在显现,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推动前行,为此广东也梳理出一些标杆,为方便数字化转型的推动打造一些好的经验。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处长董晋进一步以 “上云上平台”的政策为例,介绍该政策实施3年以来目前推动了1.5万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现在已经带动了50万家的中小企业“上线用云”。

  引导产业生态企业去带动链条下游企业转型

  “大鱼带小鱼”是广东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的方式。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和这些大企业合作?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规划与产业政策处处长杨淑鹏介绍,现在省委省政府为了推动广东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谋划了20个产业集群,同时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为此谋划了“五个一”的体制推动,一个是“大手拉小手”,一个是把走得比较前的企业梳理出来,推动技术比较好的企业作出示范,目标是往全球的灯塔工程,比如现在就是从老百姓比较直观的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等类似这样的方向去努力。此外,通过一系列的对接交流活动,包括线上线下的交流。

  疫情期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也组织了多场线上平台服务商对线下企业点对点的服务。当然这是长期的工作,在政策的推动过程中是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需要协同共同去做好的事情,下来省工信厅会合科技、人社等政府部门及各个平台、企业共同发力,把这件事办好。

  “龙头企业怎么样带动产业链企业,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互联网处处长蒋鲲介绍,我们判断未来的产业竞争将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过渡到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你想要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打破断点和堵点。过去3年我们通过一些政策引导推动一些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方面也做了有利的尝试。

  目前从企业层面来看,可以看到企业都有这个意识,但是政府怎么做?广东现在在制定新一轮的政策,提出四个抓手,有一条抓手就是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还制定了专项政策,接下来具体落地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从垂直行业来介入,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来整合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让中小企业加入,一起协同转型,我们在工信部指导下,来推动如何创新的模式和方式,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一起来数字化转型。

  第二个,就是从开展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广东现在有400多项产业集群,希望通过传统产业集群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来推进,把这里的企业通过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服务,整体来数字化转型,一个区一个区推进,一个点一个点攻克,真正帮企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中小微企业转型是否成功,不应用短期效果来判定

  蒋鲲也坦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他有一个观点,就是现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地以成功率来评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讲呢?他进一步解释,因为现在全省大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担心数字化转型之后没有预期的效果。如果一上来就要求中小企业像大企业一样投入很大去搞数字化,肯定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应该是从中小企业的业务痛点和需求出发,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哪怕我们现在从一个单点去突破,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意识梳理了以后,再根据业务逐步深化,逐步加大数字化转型的进度。

  比如广东的“上云上平台”政策就是针对中小企业不想改、不会改、不敢改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对接大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和产品,去解决他们当前业务环节的痛点问题。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推进过程,我们应该是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当前肯定是要逐步推进,” 蒋鲲讲道,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有一些失败的案例,要学会甄别,把典型的案例总结出来,让更多的中小企业看到成功案例推广的经验。

  杨淑鹏介绍,应该说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亟待推动解决的问题,也是广东推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不过去的坎。随着产业互联网到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广东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省一直在推动几个工作,”杨淑鹏介绍,一是推动大型的、跨领域的互联网平台,比如华为、腾讯等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去带动服务和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第二个,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政策扶持之外,省委省政府从产业往集群发展跃升,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最重要的抓手,赋能制造业,赋能产业,通过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把产业链、供应链的上游协同起来,同时我们也搭建了工业互联网的志愿点,目前有300多家,有服务商进去定点服务。

  同时从技术改造、资金、人才,人才是最急迫解决的堵点,省委省政府也有相关的政策。对于人才的瓶颈,广东想通过四个方面的努力去推动:一个是教育部门培养一批通过高校、职业院校,通过优化,和美的这样的大企业合作,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第二,政府培训一批,我们现在有相关的平台,有应用场景,同时有标杆企业组成的案例,通过企业、员工相关的观摩、宣贯可以培训一批人才。第三是企业培训一批,必须做好人才储备。第四是平台服务商支持一批,我们有国家级的平台,通过传帮带也帮助企业培养人才。多方努力,共同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大文章写好。

  (南方都市报记者:任先博  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