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在会上介绍,2021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2017年的234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超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61%提高到3.14%。

  此前,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对科技创新着墨较多,56处提到“创新”,29处提到“科技”,22处提到“人才”,12处提到“技术”。报告将“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确定为深化落实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龚国平介绍,广东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科技创新有关工作部署,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全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和人才强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布局建设广东“科技王牌军”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方面,广东打造出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据悉,广东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以及“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近年来,广东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目前,东莞散裂中子源等设施运营良好,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加快建设,新布局人类细胞谱系等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在广东布局建设人类细胞谱系等5个设施,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助力大湾区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赖茂华说。

  广东全面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着力补齐原始创新短板,近年来全省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加大,从2017年的109.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04.1亿元。目前,广东全省已构建起国家基金委—广东联合基金、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省市和省企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大板块资助体系,形成了从十万元到千万元的基础研究“金字塔”支持格局。

  在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方面,广东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九大重点领域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截至2021年底,广东共组织实施了8批次项目,在5G、超高清视频、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打破一批技术瓶颈,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广东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干线、辐射带动全省协调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全省建成27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277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体系。

  广东A股上市企业超八成是高企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广东科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近年来进一步凸显。

  2021年,广东全省高企总量超6万家,相比2017年接近翻番,连续六年全国第一,2021年广东高企营业收入总额超10万亿元、出口总额约2万亿元,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力量,超5万家高企分布在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成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广东全省A股上市企业中8成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广东高企拥有全省约85%的发明专利有效量和约90%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广东全省14家国家级高新区、26家省级高新区以占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1/5的GDP。”龚国平以一系列对比数据介绍广东高企对经济的贡献度。

  据悉,为营造企业创新的良好生态,广东持续加大对企业的创新政策落实力度,2020年广东全省有7.3万家企业享受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省中小企业局局长杨淑鹏介绍,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推动成立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的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等三大产业集团和总投资规模达千亿元的六大产业基金,广东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区。

  此外,广东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前有超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6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广东积极培育壮大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成为拥有2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唯一省份。广东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连续31年保持全国第一,软件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两位。

  (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刘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