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专场举行。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发布会上表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发展差距有效缩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省一盘棋的统筹机制不断完善。
据朱伟介绍,“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为广东带来了四方面的新变化。
首先,广东区域发展差距有效缩小。“十三五”以来,沿海经济带东翼(汕头、汕尾、潮州、揭阳4市)、沿海经济带西翼(阳江、湛江、茂名3市)、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珠三角2.1个、1.2个和1.5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44元增加到27191元,增长了61%,逐步拉近了与珠三角核心区的差距。
其次,广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改善。以跨区域战略性高速通道和面向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实现“市市通高铁”,“3+4+8”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正在加快成型。
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广东已形成覆盖十大领域共104个项目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历史性地实现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高水平医院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并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国家要求的“三保”保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全省一盘棋的统筹机制不断完善。广东建立了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核+副中心”深度协作机制,深入推进省内对口帮扶,实施一揽子支持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重点老区苏区补助标准提高至每县每年5000万元。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一批重大区域合作平台加快建设。
朱伟表示,接下来,广东将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推进珠三角核心区壮大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打造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强化沿海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打造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为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突出优势互补、双向拓展,建立健全区域政策统筹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积极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动力传导体系。
焦点
“一核一带一区”如何差别化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在发挥“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定位方面,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从实际效果来看,目前“核”“带”“区”这三个功能区在各自赛道上发展顺利,差异化发展态势日渐明显。
珠三角核心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态势正在凸显。优质资源、高端产业进一步集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在日益增强,有力支撑我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
沿海经济带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态势明显。沿海经济带(含珠三角沿海地区)拥有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湛江、江门等6个亿吨大港,创造了占全省八成的经济总量,产生了占全省九成的进出口总额,沿海经济带作为全省发展主战场地位日益凸显。“十三五”期间660多个投资超10亿元产业项目密集落地,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超百亿美元重大项目成功落户。
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态势显现。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省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6.4%,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7.1%;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财政资金怎么投?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国煌:广东积极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实行差异化的财政支持政策,统筹推动构建区域发展格局。
广东的财政投入突出强牵引,全力服务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出台重要政策,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制定实施7个重点领域28项财政措施,支持“人才集聚”、科研“资金过境”、“债券联动”、“平台互通”和“民生共享”。支持重点平台,专项支持南沙、横琴等国家级战略发展平台,2021年支持资金达到178亿元。保障重大项目方面,对大湾区交通、科技等领域重点项目给予倾斜支持,例如,统筹约130亿元支持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安排98亿元支持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
同时,突出促发展,推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突出兜底线,持续优化区域财力分布格局;突出补短板,主动减轻欠发达地区财政负担。减免欠发达地区重大项目出资责任,省对欠发达地区跨市干线高铁重点项目和省管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分别承担全额和70%,其中重点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全部免除出资责任。
据统计,2016-2021年,“一带一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6789元提高到9044元,年均增长5.9%。
工业园区咋布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红: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广东以“核”“带”“区”主体功能定位为引领,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推动城产融合发展。
2020年,经省政府同意,省工信厅与省科技厅、商务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园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一核”的园区专注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创新能力,“一带”的园区发展沿海大产业、构建世界级沿海产业带,“一区”的园区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发展绿色低碳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产业布局。
2021年,省委省政府部署规划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印发《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形成若干大型产业集聚区的意见》,推动形成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等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目前,省财政已安排21亿元专项资金、省自然资源厅预安排万余亩用地指标,支持大型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地市也陆续出台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集中本地资源,推进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
同时,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为产业发展腾挪新空间。今年,省工信厅与省自然资源厅正在组织开展村改示范项目的评选,计划将村改整理的土地空间打造成土地利用高效、建筑风貌美观、产业优势凸显、运营管理专业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