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纾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让企业获得真金白银的助力,广东再出实招。9月5日,记者从广东省稳工业“1+3”系列增量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针对近期省内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广东制定出台“稳经济32条”2.0版和汽车零部件、硅能源、工业设计的专项支持政策,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振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稳工业32条”2.0版进一步纾困解难
  何为“1+3”系列增量政策?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解释,“1”是指《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3”是指《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业设计赋能广东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今年以来,广东已先后出台“稳工业32条”“助企25条”“稳经济131条”等政策,工业经济稳增长成效显著。然而,受疫情和当前复杂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全省在稳工业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上仍面临较大压力。
  吴东文表示,《措施》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振释放消费需求、抓好工业投资和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纾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壮大7个方面提出32条具体举措,与“稳工业32条”“助企25条”“稳经济131条”错位互补,全力纾解企业上半年反馈的痛点难点问题。
  其中,在降成本、保权益、强服务方面,《措施》提出对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缴费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缓缴期限从原来的6个月延长至今年12月底,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以“链长+链主制”协同推进建立重点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机制,并引导国有企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投资力度。
  在消费、投资、进出口方面,鼓励各地继续组织开展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工业产品以及消费品“三品”促销活动;支持工业企业(包括港澳台资、外资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对符合条件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奖励;鼓励将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扩大到符合条件工业园区;建立RCEP系列清单,深化通关作业改革,加大对跨境经贸活动的支持。
  构建汽车零部件产业梯度格局
  吴东文介绍,《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从特色园区、公共平台、产业基金方面构建产业发展的三大载体,并在动力总成、底盘系统、智能网联、车身系统、工业软件、仓储物流等方面筑牢关键环节基石,推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省汽车产量突破430万辆,实现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超5900亿元。
  其中,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预计将布局5个左右省级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广州、深圳、佛山、肇庆围绕整车企业一级供应商布局产业园区,引导珠海、汕头、韶关、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清远等地市规划布局汽车零部件二、三级供应商产业园区,构建零部件产业梯度发展格局。
  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将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汽车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增强汽车电子相关技术、产品的跨车型适配性和跨产业通用性,并开展汽车芯片应用推广示范。
  争创全国硅能源产业集群高地
  《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推动硅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将从基金、园区、平台、人才和电力消纳5个方面构建硅能源产业支撑力量,力争到2025年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硅能源产业集群高地;预计到2025年,全省硅能源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硅能源领军企业,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5家。
  其中,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预计将培育一批省特色产业园,促进区域协同合作,如以珠海、韶关、江门、阳江、潮州为依托建设高效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产品集聚区等。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依据各自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开展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海岛光伏电站、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碳中和产业园等推广示范。
  在光伏制造、储能电池、光电器件、能源管理器件、数字能源、装备及零部件、材料、应用、循环利用、智能制造十个关键领域,《行动计划》分别提出重点发展方向。
  工业设计赋能“双十”产业集群
  《工业设计赋能广东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则提出实施产业支撑赋能、工业设计粤东粤西粤北行、设计高地打造、设计生态构建4项行动,加快推动设计成果产业化,提升全省制造业的内生动力;预计到2025年,全省工业设计专业企业、机构突破3000家,工业设计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突破4万亿元。
  会上,广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朱超华介绍,广东目前已有中大、华工等21所本科高校开设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程等相关专业点,立项支持工业设计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11个。接下来,将引导高校围绕《行动方案》部署,积极增设工业设计发展亟需专业,建强工业设计硕博士点,持续扩大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规模;打造一批工业设计领域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引导学生早进项目、早进科研、早进实验室,推动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和“省长杯”深度对接;深化科产教融合,为广东省“双十”集群产业快速发展赋能。

(来源:金羊网许张超、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