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生态发展区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经我委综合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商务厅、工商局等单位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坚持政府引导,加大产业共建力度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共建工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深化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共建”作为广东发展的重大部署写入报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高规格召开会议部署粤东西北协调发展和产业共建相关工作,胡春华书记、马兴瑞省长等省领导同志多次到各地进行调研指导。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不断深化产业共建,把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
一是加大引导扶持力度。2016年11月-12月,我省先后出台《关于深化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全面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粤委办〔2016〕81号)、《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6〕126号)、《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粤财工〔2016〕384号)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推动各地加大对口帮扶工作力度,加快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提质增效步伐,强化产业共建政策支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粤东西北地区有序流动。各地各部门狠抓政策落地,研究制订了政策措施落实台帐,举办了一系列政策宣讲、培训活动,把政策及时落实到园区、落实到项目上。据统计,今年1-8月,珠三角地区共有472个项目转移落户粤东西北地区(含江门、肇庆、惠州市),其中韶关市已承接珠三角转移项目34个。
二是加快省产业园提质增效步伐。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产业共建的主要载体,园区建设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共建工作开展的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省产业转移工业园87个,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其中韶关市10个县(市、区)均已设立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或片区)。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7年省财政已统筹安排144.7亿元扶持资金支持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等相关工作(其中韶关市产业园区获得扶持资金超过7亿元),同时要求对口帮扶市加大园区共建力度,共建产业园由帮扶市派出管理团队,负责“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以及园区管理等工作,每年推动不少于20个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此外,省商务厅认定了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一批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基地,每个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扶持,并建立珠三角地区有转移意向的加工贸易企业项目库,引导开展精准对接。韶关黄沙坪创新园被评为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示范单位。
下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引导协调作用,督促指导对口帮扶双方完善共建机制,共同制定产业共建目标和规划,狠抓园区提质增效和产业项目建设,探索推广“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共建模式,发挥好龙头企业牵引和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布局。
二、关于帮扶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从支持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创新要素聚集、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对对口帮扶引领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作出具体部署。省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文件要求,持续加大对粤东西北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打造创新平台。省科技厅设立“粤东西北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专题资金,累计投入超过5000万元,专项支持开展制约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重大公共科技平台、孵化器或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和县(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其中下达650万元支持韶关地区开展“韶关紧固件产业园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建设”项目。此外,包括韶关在内的12个粤东西北地级市已经实现省级高新区全覆盖,目前省科技厅正在积极指导韶关市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二是加快创新要素集聚。省教育厅积极引导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地方发展,在专项资金安排上实施粤东西北振兴计划,其中韶关学院三年来共获得5000多万元“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资助。目前,该校已建有粤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一批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创新平台和项目。在2016年广东省重点学科增补遴选中,韶关学院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蔬菜学、教育学3个学科入选,进一步夯实了服务韶关产业发展的学科基础。今年,韶关学院作为首批省市共建本科高校,获得省财政安排的500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积极推动珠三角高校在粤东西北地区建设研究机构,其中暨南大学承担建设的暨南大学韶关研究院和华南理工大学承担建设的韶关市华工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均落户在韶关,将有力吸引各方创新资源,有效服务地方和产业发展。
三是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珠三角产业转出市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格有效期内整体搬迁到粤东西北地区的,资格继续有效;高新技术企业部分搬迁或到粤东西北地区增资扩产的,新设企业可优先申报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按规定给予30万—300万元的资金补助。简化转移企业在承接地申请生产许可的材料、程序,只开展实地核查,压缩办理时限;企业在获得生产许可证后6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产品合格检验报告。上述政策在实践中均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2016年粤东西北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86家,总量达1170家。
下步,省有关部门将会同韶关、东莞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和有关的政策措施,在科技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科技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加大对韶关市的支持力度。指导韶关学院结合韶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自身实际,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同时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与岗位考核、建设用地、项目申报、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落实有关支持措施,为有意向到韶关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高校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关于共建县域特色产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粤发〔2016〕15号)有关部署,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在进一步强化8个市级共建产业园建设的基础上,指导推动43对珠三角区(镇)与粤东西北县(市)开展园区帮扶和产业对接,产业共建工作在县区一级全面展开。韶关市各县域产业园均明确发展1-2个主导产业,其中南雄、翁源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始兴产业园制笔产业、乳源产业园有色金属(铝箔)产业等已经初具规模。省科技厅积极组织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专业镇进行对接合作,取得良好效果。省工商局鼓励生态发展区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经营,开展“农家乐”旅游服务、民间工艺、土地股份、捕捞等合作;鼓励农民依法利用自有房屋开展家庭旅馆经营,促进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特色休闲等旅游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下来,我们将指导督促东莞、韶关市进一步落实帮扶双方共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工作措施和责任,加大对韶关市各县区产业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形成县域特色支柱产业。省发展改革委还将组织开展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调整工作,重点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在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前提下,依托本地资源适度发展资源型产业,提高产业集聚水平。
四、关于加大政策资金支持
我省不断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特别是生态发展区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在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方面:我省从2012年起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实施基础性与激励性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机制。2013-2016年,省财政共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75.97亿元,年均增长13.5%,其中安排韶关市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19.19亿元,占全部资金总量的1/4以上。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按每年每亩提高2元的增幅逐步提高补偿标准,2017年平均补偿标准提高至28元/亩,其中重点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等重点区域补偿标准达到30元/亩。据统计,2011-2017年全省安排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共104.75亿元。2016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135号), 提出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共同发展,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和共建园区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鼓励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结合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完善对口帮扶机制,下来将进一步研究细化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同时。将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结合省级财力情况,研究调整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生态保护的支持力度。
在加强产业共建财政激励方面:省财政出台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政策实施期内省市财政统筹安排约210亿元,对省内产业共建企业及项目给予普惠性奖补和叠加性奖补。一是通过实施普惠性奖补,引导珠三角工业企业的增资扩产、转型升级项目、加工制造环节,以及加工贸易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配套企业等向粤东西北转移;二是通过实施叠加性奖补引导珠三角地区技术含量高、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质项目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此外,我省将继续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并支持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到粤东西北地区省产业园实施异地技改。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关于深化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全面对口帮扶工作的意见》对发挥珠三角帮扶市的经验和优势、加快推进被帮扶市行政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大经济和社会领域重点改革力度、促进被帮扶市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被帮扶市外经贸发展水平、推动被帮扶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作出了明确部署。省工商局积极推动生态发展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的改革措施,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落实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推行“一个窗口许可”,探索工商登记“同城通办”;推行网上注册大厅服务,力争今年内全省推开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改革。省编办将会同地方政府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指导和推动韶关市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将能够下放的经济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程序下放,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涉企事项审批服务效率,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总的来看,深化区域产业共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虽然有了比较好的开端,但距离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诚挚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7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