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18号建议答复的函
粤经信案函〔2018〕175号A
来源:技术创新与质量处发布时间: 2018-05-23 15:50:00

金燕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118号关于抢抓制造业转型升级机遇,大力促进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该提案对推进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给我们很多启发。经我委研究并商省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金融办等单位,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当前工作情况 

  (一)关于科学合理布局机器人产业基地(园区)和研发平台。一是围绕《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所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以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点,以突破产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为目标,引导重点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与我省制造业的主要区域、大中型骨干企业联合建设创新平台。在先进制造领域,全省已建省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5个,在佛山市建设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在佛山市南海区建立了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我省依托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建立国家机器人检测与测评中心广州分中心,并建设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和制造业企业技术需求相衔接的信息开放平台,为制造业企业和区域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检测检验、设备共享等专业性或“一站式”服务平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二)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推进机器人发展。一是2017年12月12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印发《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粤经信珠西函〔2017〕87号),明确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产业带(包括珠海、佛山、韶关、中山、江门、阳江、肇庆、云浮八市)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机器人产业载体和创新研发平台,重点推进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机器人核心关键部件的研发,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二是出台扶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2018-2020年),省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和事后奖补等方式对珠西各市符合粤经信珠西函〔2017〕87号发展重点的产业予以扶持。对珠西产业带八市之外其它地级以上市的符合聚焦攻坚发展重点的优质项目,可纳入本政策措施扶持范围一并扶持。 

  (三)培育机器人创新与服务平台。一是建设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牵头筹建的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点针对广东省机器人产业,聚集资源、聚焦创新,构建“政、产、学、研、用、智、金、服”八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二是遴选培育机器人领域公共技术支撑平台。遴选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单位为第一批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培育机器人领域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平台。2017年,举办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推介会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对接活动,组织11家单位针对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以及3C、家具、包装等行业进行实用解决方案推介,近200名中小企业代表参加对接推广。 

  (四)适度运用财政政策激励机器人产业发展。一是先后遴选广东省两批机器人骨干企业25家、培育企业35家,在全省树立示范效应。实施工业机器人制造骨干企业项目,支持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2017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20662台,同比增长50.2%,产量约占全国16%。二是实施“机器人应用”,对使用机器人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机器人购置补贴,重点鼓励用户企业使用广东省自主品牌机器人或成套设备,推进我省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装备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应用。在广州花都汽车、顺德家电、中山五金、潮州陶瓷、东莞3C和家具行业等产业集聚区开展“机器人进集群”活动。2017年,全省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2.2万台。三是实施工业机器人保费补贴试点。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参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做法,对机器人生产企业购买产品“综合险”(包含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保费给予补贴。2017年共有9家机器人骨干企业48个型号的产品,被列入广东省机器人保费补贴试点工业机器人产品目录。四是支持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推广使用机器人。2015年以来,省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东莞等地市开展设备更新融资租赁,对企业融资租赁费用给予补贴,并对融资租赁企业分类给予适当风险补偿。五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机构坚持扶小微、低费率的政策性定位。印发《广东省融资担保“政银担”风险分担合作方案(试行)》,鼓励各地和金融机构共同推进政银担合作机制。成立总额为5亿元的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资金,设立5000万元的企业债券省级风险缓释基金。 

  (五)加大对机器人制造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一是扩大培养规模。引导本科高校紧密结合机器人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设置机器人工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逐步扩大专业招生规模。二是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机器人专业校企实践实训基地,引导校企协同,设立机器人教育专门机构,整合校际和社会资源,为机器人专业人才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2015年9月,广东工业大学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成立粤港机器人学院,学院首批招生82人。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已有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开放大学等高校设立了机器人教育专门培养机构。三是支持机器人项目研究和实践。通过积极鼓励相关高校机器人相关研究项目立项,引导全省高校广大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机器人相关专业方向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一批机器人相关专业方向的优秀教学成果;立项建设一批省级机器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华南理工大学—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华数机器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四是举办机器人技能大赛。2017年,首次成功举办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全省13个地市和22个职业院校的94名职工和学生参加比赛,通过比赛促进了我省机器人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派的6名选手代表广东参加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工业机器人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获得团体总分奖和优秀组织奖。 

  (六)促进机器人产业技能人才发展。一是升入实施职称评价制度改革。下方职称评审权,优化评价体系,突出业绩能力评价导向。通过职称改革,为包括机器人领域在内的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拓宽发展通道。二是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在“装备制造”等12个领域实施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岗位项目培训计划293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万名。三是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培训。2017年全省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35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岗位培训521万人次。四是夯实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全省共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9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各基地积极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相关职业技能实训为重点,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维护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实训项目。 

  (七)打造我省机器人展会品牌。会同东莞市政府主办第三届广东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展会规模和影响力位居全国同类展会前列,参展企业1381 家(其中799家广东企业参展,占参展企业总数57.9%),共吸引12.08万人次入场参观采购洽谈,比上届增长10%。 

  (八)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一是加快服务机器人领域骨干企业培养。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旗瀚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服务机器人企业入选广东省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二是推动医用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联合发文,同意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2家医院牵头组织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三是将服务机器人列入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以需求为牵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仿生科技研发,攻克服务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研发医疗康复机器人、仿人机器人等产品和系统,培育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继续建设机器人领域创新中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建设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制造业创新中心,不断探索多种产学研协同组建模式,打造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 

  (二)推进万台工业机器人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培育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壮大我省机器人企业实力。推进“机器人进集群”,在电子信息等行业中优先推广机器人应用。 

  (三)缓解机器人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继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增加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覆盖面,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质量,完善我省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更好地解决机器人等科技型产业在内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四)加大技能人才工作力度。一是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增设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稳步扩大相关专业招生培养规模;二是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机器人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积极培育机器人相关方向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三是继续深化机器人相关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进一步密切产学研用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整合省内机器人展会。目前,我省正在对省展览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下一步,我们将采纳代表建议,研究整合省内相关产业展会,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8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