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伟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坚持制造业立省 加快发展我省先进制造业的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并确定作为我委主要领导领办件。我委印发了建议办理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召开了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境保护厅、商务厅、国资委、地税局、知识产权局、金融办、质监局、国税局等会办部门的办理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我省先进制造业”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1.建立健全制造强省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我省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副省长为副组长、21个省直部门为成员的“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近年出台实施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等配套文件,明确了我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和工作任务、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等。
2.抓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3万家,居全国第一。全省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72.5%、58%。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获工信部批复组建、成为全国5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
3.抓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20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发展机器人制造和应用,2017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万台,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2.2万台,累计应用工业机器人8万台,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省政府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率先布局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推进4K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全省4K用户980万户、同比增长约2倍。截至2017年底,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45家、居全国第一。
4.抓制造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技改,2014—2017年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4.2%,21292家企业实施技改。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2015—2017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投资额年均增长30.3%。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省产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规上工业比重从2012年15%提高到2017年30.5%。
5.抓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优质项目。开展与美国、欧洲有关商协会的常态化合作,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产业链专题招商;策划广东专场推介交流活动,推动世界500 强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到广东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围绕装备制造业,分析产业链信息,发布招商目录,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
6.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出台了《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用地成本等10个方面,提出了37项具体措施,着力降低企业成本,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发展,2017年累计为企业减负约621亿元。二是全面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实现纳入试点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落实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技术转让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2017 年减税总额超过4500亿元(含深圳)。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实施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2017年全年为企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共154.2亿元。
7.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力促制造业健康发展。设立省级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贴息、事后奖补、股权投资等方式对制造业进行支持。主要支持方向包括:开展技术改造、促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循环经济及绿色发展、研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数字政府”,逐步推动各部门涉企数据的公开、共享,搭建全省统一面向企业的政策宣传、咨询、投诉服务平台。二是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实体”完善落实,3年累计为企业新增降成本超2000亿元。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委印发的《关于做好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2018年将重点组织做好降低税费负担、合理降低融资成本、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电成本等9个方面30项工作任务。
2.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落实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各项举措基础上,从应用端入手,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供给,发挥产业基金撬动功能,率先推动4K产业、海上风电、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细分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3.促进工业投资增量提质。进一步扩大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受惠面,逐步实现普惠性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争取让符合产业政策的所有开展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均可享受事后奖补政策。
4.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一是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引导企业高质量高效益转型发展。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争创国家“质量标杆”,到2020年制造业产品质量统计调查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获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5个以上,新增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2家。三是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现代供应链、工业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态,支持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以服务增效益。
5.积极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强化九市产业错位协作发展和省直部门工作协同,省市共同加大财政资金和产业基金的支持引导力度,培育电子信息、汽车、家电、机器人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关于“以绿色循环生产为主要手段,着力构建全省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1.加强绿色制造政策引导。一是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引导绿色产业合理布局。二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出台一系列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进一步收严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倒逼企业绿色升级。三是鼓励企业综合利用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加强能耗和气体排放考核监督,每年将全省能源消耗强度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分解下达至各地市,加强地市能耗“双控”考核。组织起草《广东省“十三五”地级以上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推动设立碳强度考核制度。
2.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建设。一是初步建立了区域、园区、企业三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体系。全省目前拥有5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4个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6个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88个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10000多家次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二是积极指导并推动我省园区开展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创建工作,提升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目前,全省已经有7个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通过验收,另有2个园区通过创建论证。
3.大力引进推广绿色技术。先后发布《广东省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广东省重点节能技术、设备(产品)推广目录》,争取把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鼓励企业开展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截至2017年底,纳入我省碳交易的控排企业80% 的企业都进行了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创新开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节能示范,将建成亚洲首个电厂CCUS同时验证的技术示范平台。
4.完善绿色制造服务机制。一是围绕先进制造业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做好各项服务。重点推进重污染行业、涉重金属企业等行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指导佛山、东莞等地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大力推动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的建设,重点发展环境金融与贸易、环境技术服务、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等三大主导领域。二是积极开展“送技术服务进企业”系列活动。在多个重点污染行业组织污染治理宣讲会,为700多家企业近1000名代表集中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管要求、污染治理管理经验。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持续开展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编制印发我省重点用能单位“十三五”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分解工作方案,公布我省“百千万”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及其“双控”目标,按要求组织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落实各项节能措施。
2.不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强化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约束,依法依规推动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加快退出。提高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绿色生活生产方式。
3.进一步推动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简化税收优惠政策申报办理流程,进一步落实好国务院推出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等各项减税优惠政策。
三、关于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重要抓手和平台,着力打造升级版广东先进制造业
(一) 主要工作及成效。
1.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出台实施“互联网+”小镇创建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创建“广东省制造业大数据指数”,培育“数据工厂”、“大数据双创”等新模式。截至2017年底,省级贯标试点企业1100多家,贯标示范企业6家,建设了15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园、3个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
2.深入推动先进制造产学研协调对接。一是建设了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省财政从2015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从新型研发机构进口仪器设备购置相关税收补贴、初创新型研发机构补贴、优秀新型研发机构研发费用补贴等三方面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跨越发展。二是多层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广东与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等国家机构签署面向“十三五”的新一轮省部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广东省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会、广东国际应用科技交易博览会等推动优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大力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联合资助计划,10项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3.大力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搭建科研创新信息对接平台。组建广东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培育发展34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筹建创新创业服务总平台——南方双创汇,促进科研创新供需双方有效交流与对接。二是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举办首届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促成知识产权交易7.2亿元;连续举办七届南海知识产权对接会,涉及合作金额达13.64亿元。大力建设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横琴特色试点平台、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深圳)、汇桔网、高航网等一批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其中,高航网名列全国知识产权交易前五名,年交易额达10亿元。
(二) 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优先选择转型意识强、信息化基础好的企业,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面向产业集聚区打造若干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和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重点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上云,降低信息化构建成本,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支持平台、网络、安全等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建设“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2.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一批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机制。推进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完善高校、科研院所领导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管理办法。发展新型研究机构和众创空间,探索建设大型省属国有孵化器和高技术产业化基地。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3.加强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制造业人才能力建设。深入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制造业产业一线聚集高层次青年人才。打造一批我省与制造业企业需要相对接的优势专业和主体专业。依托校企协合作平台,深化技工院校与制造业企业的合作层次和合作领域,为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4.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一是引导制造业企业及各类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深度对接,构建“产学研+知识产权”高价值专利协同创新机制,产出一批高质量产业技术专利。二是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增强竞争优势,培育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三是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在全省布局新一批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支持建设一批省级维权援助中心,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四、关于“依托资本市场、拓展我省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之路”
(一) 主要工作及成效。
1.加大财政金融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一是省财政注资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0亿元设立省产业发展基金,注资广东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71 亿元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二是构建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2015—2017 年统筹安排66 亿元支持构建以政策性担保体系和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为主体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2017—2019 年安排12.9 亿元支持对民营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和区域股权市场融资给予扶持。
2.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全方面开展上市辅导培训,推动各地市政府建立企业改制上市的“绿色通道”。对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民营企业、在省内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或增资扩股成功进行直接融资的民营企业以及在“广东省高成长中小企业板”的挂牌企业,按照一定金额予以奖励补助。截至2018年3月底,广东省境内上市企业576家,新增上市公司超一半以上为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54%。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注册挂牌的制造业企业有857家,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注册挂牌的制造业企业有566家。
3.加强先进制造业产业资源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一是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布局先进制造业。支持省属企业或其控股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加大并购力度,收购产业链高端资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专门用于产业并购。支持省属企业通过在一级或二级市场投资等方式参股、收购上市公司。二是构建产融结合的资本运营平台。鼓励有条件的省属企业吸引非国有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发展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产业项目。鼓励有条件的省属企业打造省属金融控股板块,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金融支撑。
(二) 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持续完善推动企业上市的工作机制。印发实施《关于服务实体经济 防控金融风险 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着力推动发展直接融资、拓宽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和支持各地市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鼓励企业上市挂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利用国家新出台的扶持境内独角兽企业上市政策,培育指导更多新兴产业领域独角兽企业,快速进入资本市场。积极发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综合平台功能,为中小制造业企业提供融资推介、上市辅导、股权托管转让、私募融资等服务。
2.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四新”企业的上市储备库,加大对“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先进制造业。充分挖掘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加快培育“隐性冠军”和“单打冠军”。优化私募基金发展环境,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出台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政策细则。引导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3. 鼓励骨干制造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充分发挥骨干制造业企业优势,对运营状况欠佳但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支持骨干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整合配置,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广东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活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整合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信息资源,及时向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政策法规、经验交流、资产评估、业务培训及兼并重组个案等专业咨询服务。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018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