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民营经济发展》(第20190600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文化旅游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韶关市政府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大力支持粵北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产业绿色发展。支持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园区,结合北部生态发展区的资源环境和区位条件,集聚发展新型环保技术项目,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绿色食品等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对接珠三角的高端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与区域发展功能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2018年,推动粤北五市255家企业开展清洁化改造及清洁生产审核,推动6家工业园区纳入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二是支持粤北生态区发展大数据产业。2017年5月,韶关“华南数谷”大数据产业园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韶关市的广东雪印集团有限公司的《物联网冷链物流大数据应用》被认定为2017年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三是促进北部生态发展区商贸发展。推进北部生态发展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区域品牌注册,进一步扩大出口信保规模和覆盖面。深入推进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加强珠三角意向转移加工贸易企业项目库推广运用,组织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地市积极开展项目对接。支持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北部生态发展区,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围绕文化旅游与健康服务等产业集聚招商,加快推动韶关梦幻谷生态旅游项目等外资项目建设。促进北部生态发展区电商精准扶贫。推动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目前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9个,镇村级服务站点2181个。四是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有效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专科医疗、诊所、第三方医技服务、康复、护理等细分领域,培育一大批术有专精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增加紧缺资源供给。通过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医疗机构等合作开展医药电商服务。鼓励通过引入民间资本,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健康产品制造业创新升级,实现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壮大。五是支持粤北生态区突出抓好旅游文化产业。2018年,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粤府办〔2018〕27号),其中提出要优化包括北部生态旅游区在内的“一核、一带、一区、一湾”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统筹开发建设西江、东江、北江、梅江-韩江四大绿色生态旅游画廊,推动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六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近年来,我省大力扶持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18年全省农业龙头企业达3508家,其中其中韶关农业龙头企业227家,粤北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民户189万户,订单合作实现54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859元/户。着力加大资金投入扶持,2018-2019年省级财政投入2.5亿元开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建设项目;着力引导参与产业融合,2018-2020年,支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1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参与实施建设200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镇,3000个特色专业村;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承担广东农业公园、农产品加工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园区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标准化管理与品牌建设,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加工增值潜力大、市场销售前景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支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创新“公司+N+农户”模式,提升小农户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下一步,将继续大力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支持粤北各市在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商贸物流、医药健康、旅游文化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是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支持粤北五市企业园区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示范。落实开展污染防治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继续推动粤北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业固废资源化处置利用等项目建设。二是今年将举办“2019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支持粤北生态区各市在大会期间举办专题投资环境推介和招商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数据等优秀数字经济人才和项目。三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筑巢引凤”和重点引导扶持等方式,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产业经济功能。支持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对粤北地区优质的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给予补助或贷款贴息等支持。四是以集群集聚为方向,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实力提升行动”。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区集聚,带动农户深度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形成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旅游基地。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牵头,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形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二、大力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支持韶关市加快建设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建设。自2017年起我省将韶关市纳入“珠江西岸财政资金扶持范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多次对韶钢等相关项目予以扶持。其中,宝钢特钢韶关有限公司、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的“2016年度研发总费用项目”分别获得事后奖补资金支持,2018年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板产线转型工业线材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股权投资资金支持。2019年省提前下达韶关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超1.5亿元,资金下达额度全省最高。二是支持积极开展面向珠三角的招商引资,支推动粤北生态发展区工业转型升级。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粤财工〔2016〕384号),目前省财政对珠三角转移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可给予普惠性和叠加性奖补。同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有关部门还积极支持韶关市开展赴百家企业上门招商、到千家企业上门服务等专项活动。三是支持粤北生态区配套设施建设。2018年我省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了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重点领域项目库,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重点从民间资本参与程度低、进入意愿强的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储备和推介项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粤北生态区纳入项目库推介项目21个,总投资178亿元,已成功推介项目11个,引进民间资本38亿元,主要集中在市政环保、市政综合、交通运输等领域。
下一步,将继续支持韶关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支持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等的相关企业和项目发展。继续支持韶关市依托韶钢生产的特种钢材,突出产业基础和产业特点,瞄准国际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有的放矢,实施精准招商;对转移到华南先进装备园的珠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落地建设,做到上门服务,贴心服务,为落户企业排忧解难,给企业送温暖,做大做强华南先进装备园。
三、大力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各职能部门推进制度创新
一是切实降低企业成本。积极推动涉企收费减负,全面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力度,2016年10月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每年可为企业减负150亿元。全面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清理,由政府定价22项退出新修订《广东省定价目录(2018年版)》,在2015 年版的基础上再压缩政府定价项目40%,目录中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只有10项,在全国范围内属较少的省份之一。全面清理规范电子政务平台、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等领域收费行为,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公益一类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收费;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合理调整会费档次、降低会费标准,严格规范行业协会、商会除会费外的其他服务收费行为。二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扶持粤北生态发展区中小微企业成长。不断加强国家和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引导规范建设和提升运营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9个国家级、139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入驻企业超过1.9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其中韶关有4个省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培育孵化育成体系。积极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补偿制度,初步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全孵化链条。截至2018年,全省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900家(国家级110家)、众创空间785家(国家级104家);在孵企业2.7万家,新增毕业企业3100家,累计毕业企业1.5万家,全省各类孵化器吸纳就业人数超48万人,均居全国第1位。三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深入实施“扬帆计划”,为粤北5市共评出高层次人才21人、引进紧缺拔尖人才8人、资助博士后30人次、引进青年博士48人、培养高级技师870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建省博士工作站,对粤北地区引进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给予特殊优惠倾斜,目前粤北5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创新实践基地27家,博士工作站42家,在站博士后15名。大力实施广东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当前,粤北地区共有16所技工院校,在校生4.3万人,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占比约43%,高技能人才培养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形成了预备技师、高级工和中级工组成的完备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毕业生约1.6万人,目前粤北地区共建有4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全民技能提升计划,2018年,粤北地区共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5万人次。实施民营企业“十百千万”培训工程,2018年分别围绕互联网+、智能制造、精益生产等10个专题开展培训,省本级培训1.71万人次。四是优化审批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制度性成本。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依托省政务服务网“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将传统办事流程优化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并行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模式,2018年11月起,全省企业开办时间由2017年的15.7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实施“多证合一”改革,为企业节省大量办证时间,2018年11月,“‘二十四证合一’和外资‘一口办理’”入选“2018年广东省电子政务优秀案例”。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惠及企业11.6万户,申请材料平均压减21%,办理时限平均压减53%。全面推动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实行告知承诺改革,对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申请企业采取“先证后核”“后置审查”“承诺许可”,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下一步,将继续营造粤北生态发展区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用好用足地方权限,不断释放政策红利,降低粤北生态发展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成本。持续整治涉企违法违规收费,开展小微企业收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二是继续加强粤北地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争取加大省财政资金对粤北创业创新基地、平台、服务活动和培训等的扶持力度,完善基地配套服务场所,健全创业服务平台,提升创业服务能力,逐步健全创业服务支撑体系。三是继续深入实施“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对到粤北地区开展科研工作的博士和博士后给予生活补贴;选派优秀博士、博士后组成“高层次青年人才服务团”到粤北服务。推进乡村专技人才职称评审改革;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力度。继续支持粤北地区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加强和本地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实施新粤商培育工程,全省每年年免费培训1万人次以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服务机构经营管理人员。四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统筹深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继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做好跟踪评估工作,重点协调解决数据共享、数据校验、信息修改后的归集公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探索扩大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的试点范围。
四、大力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
一是支持企业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2017年起,省财政对在境内申请上市的民营企业,分阶段给予补助;对在“新三板”、省内区域性股权市场成功挂牌融资的民营企业给予奖励。截至2018年底,韶关市共有上市公司3家,发债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60家。二是加快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目前,共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5个市和12个县区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省财政资金到位约3.38亿元,拉动市县区财政出资4.62亿元。截至2019年3月底,累计帮助1000多家企业获得贷款36.92亿元。目前粤北生态发展区5市已建立5家政策政府性担保机构,其中省财政对每个地市安排5000万元作为其股本。截至2019年3月底,累计帮助620多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近43.39亿元。同时,在制定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分配方案时,突出重点,向粤北生态发展区倾斜,着重支持该地区加快发展。如2018年中央财政下达我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和2019年省财政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将粤北生态发展区分配系数均设为1.5,比珠三角地区高50%,分别下达1414万元和2475万元。三是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一市一平台”建设,截至2019年一季度,韶关已建成使用10个县(市、区)的综合征信中心,建成信用村占行政村总数的95.78%,“六有”服务站和保险服务点,占行政村总数的85.43%。发展普惠金融。截至今年1月末,我省小额贷款公司达到404家(不含深圳),贷款余额532.68亿元;融资担保机构249家,在担余额956亿元。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在韶关市设立1000万元过桥贷资金,用以支持辖区中小企业使用期限30天内的融资需求,利率万分之五。至2018年底,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转贷30笔,合计金额7570万元。
下一步,将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凸出问题。一是加快出台《广东省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融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拟推出多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二是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落实民营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的奖补政策,与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合作推进高成长板挂牌融资,支持高成长企业和小升规企业挂牌、路演、展示、融资。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创新创业债、绿色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新型债务融资品种。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小额快速通道和配套融资政策扩大直接融资。三是降低企业间接融资成本。进一步在信贷风险补偿、政府性担保机构建设和财政资金方面倾斜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加快发展,对小升规企业和高成长中小企业贷款进行贴息。进一步扩大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小票贴现中心建设,千方百计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
五、大力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城区“三旧改造”
一是进一步完善“三旧”改造政策。2018年我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创新提出单一主体归宗改造模式,简化连片改造项目操作程序;对收益率较低、推进难度较大的产业类改造项目,改造后用于兴办国家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的,允许享受不改变土地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的5年过渡期政策,同时鼓励各地制定类改造项目专项支持措施,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此外,针对基层反映强烈、严重制约项目实施进度的土地征拆难题,也立足相关法律法规,提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意见。二是加大用地指标支持力度。2018年新修订了《广东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并出台相关配套办法,对计划指标分配和省市指标保障范围做了明确规定。对粤北生态发展区等欠发达地区获奖励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下达专项指标;对通过拆旧复垦、“三旧”改造等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省按规定给予奖励指标,其中在分配“三旧”改造奖励指标时对粤东西北地区予以倾斜奖励;并从2018年起的五年内由省持续下达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扶持指标。对粤北生态区引进符合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在经省市确认完成供地手续后由省给予指标奖励。三是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用地的政策措施。今年4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印发进一步降低用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自然资规字〔2019〕8号),制定了包括加强规划计划统筹调控、加快工业项目前期审批、加大工业用地有效供给、创新工业用地出让模式、支持拓展用地空间、明确物业产权分割转让登记、进一步降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等十大措施,专项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用地贵问题。
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推进粤北生态发展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用地政策需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完善“三旧”改造、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等用地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健全用地倒逼机制,加强业务指导及跟踪服务,引粤北生态发展区各地市尽可能挖掘内部潜力,增加存量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用地空间。近期将主要做好新出台政策解读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研究制定深入推进“三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在财政奖补、规划修改、利益平衡、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纠纷解决、倒逼促改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形成更加完备、更加优越的政策体系,为粤北生态发展区城市实施“三旧”改造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9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