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3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粤工信案函〔2019〕205号A
来源:本网发布时间: 2019-06-21 14:50:31

林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珠三角制造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转移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医保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税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支持珠三角制造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有关情况

  (一)按照“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统筹规划全省产业布局

  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粤发〔2018〕32号),明确提出强化珠三角核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珠三角地区通过产业协同化、交通网络化、服务高端化,辐射带动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重大产业向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布局发展和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产业绿色化。推动石化、钢铁、海上风电等重大产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东西两翼沿海地区。支持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等地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资源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接珠三角地区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二)支持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省发展改革委聚焦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设施领域短板,安排基础设施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278.6亿元,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加快打造珠三角联通粤东粤西粤北的高快速交通通道,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汕头至汕尾等高铁建设,开工建设广湛高铁,建成梅汕铁路等项目。完善外通内联高速公路网络,抓好汕湛、河惠莞、广湛等高速公路建设及拥堵路段改扩建,加强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衔接、国省道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强化普通国省道对粤东西北偏远地区的覆盖作用,提升国省道普通干线公路通行能力,促进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快速路的融合。加快推进湛江新机场、韶关机场建设,完成揭阳潮汕机场扩建。推进阳江核电6号机组并网发电。抓好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推进北江、西江航道扩能升级和畅通运营,加快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西江干流治理、潖江蓄滞洪区等项目建设。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省政府印发实施新一轮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振兴工程、推进百兆光纤进农村等列入建设重点。我厅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欠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019年新增不少于5000个粤东粤西粤北20户以上自然村连通光网,提升百兆宽带用户占比,推动农村光纤用户免费升级。摸查全省14.2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网络覆盖情况并建立台账,会同省通信管理局印发《2019-2020年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建设计划》。2018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增光纤接入用户246.7万户,累计1110.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8.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推动省产业转移园提质增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积极指导粤东粤西粤北和江门、惠州、肇庆等15个地市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区域,加快建设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省产业园),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目前,15个地市已基本实现省产业园县域全覆盖。2013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作方案》(粤办发〔2013〕22号)、《广东省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6〕126号)等政策文件,从建立产业转移倒逼机制、

  强化产业转移政策支撑、加大产业转移帮扶力度、推动项目加快落地、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园区建设水平、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促进园区绿色高效发展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形成省市合力,加快推动省产业园提质增效发展。2018年,省产业园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全口径税收分别增长8.1%和13.3%,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增速;鼓励推动省产业园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湛江、茂名产业园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省产业园中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到6家。

  (四)持续深化产业共建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全面对口帮扶的工作部署,珠三角对口帮扶方实现了人员、机构、资金、项目四个到位,帮扶双方依托8个市级共建园和43个县区(镇)共建园开展产业共建,建立完善了园区合作共建机制,明确了共建范围、内容和工作任务,共同组建了协调联席会、园区管理机构和投资开发公司三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化运营架构。2018年,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对口共建产业园共有26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落地建设,现有入园企业中来源于珠三角核心6市(注: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市)的企业占比约四成,其中,河源、肇庆、惠州三市园区中来自珠三角核心6市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60%。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联系日趋紧密,河源、梅州、汕尾等地有效融入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阳江、清远、韶关、云浮等地有效融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产业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环珠三角区域逐步嵌入珠三角产业分工体系。

  (五)强化政策支持

  一是出台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厅牵头制定了《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粤府〔2018〕79号),重点围绕用地保障、用地价格优惠、工业厂房分割登记、项目审批等问题,在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强化重大产业项目服务、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盘活工业企业物业资产和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运输、融资成本等方面提出了一批针对性更强、支持力度更大、更加务实管用的新举措。

  二是制定实施财政扶持政策。省财政部门集中资源、持续发力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转移。据初步统计,从2005年省产业园启动建设以来,省财政已预算安排财政专项资金400多亿元支持省产业园建设发展,其中用于支持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300亿元。目前支持省产业园的财政政策为2016年11月印发的《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粤财工〔2016〕384号),该政策主要对珠三角地区向省产业园转移的优质企业项目给予普惠性和叠加性奖补。普惠性奖补主要对从珠三角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的投产企业项目进行事后奖补;叠加性奖补在普惠性奖补基础上再给予叠加奖励,支持珠三角地区技术含量高、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项目转移。今年,非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落户省产业园也可比照享受产业共建财政扶持政策。

  三是落实用地保障政策。省自然资源厅每年安排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省产业园专项用地指标;对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园区,省按规定再给予指标奖励;从2018年起,在未来五年内持续下达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扶持指标。印发《广东省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指标奖励办法》,对粤东西北各地引进符合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由省给予指标奖励,对位于省产业园范围内的符合条件项目进一步降低获奖励条件。粤东西北各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当年指标确有不足的,还可按规定向省预支奖励指标。对位于粤东西北地区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省产业园(产业转移集聚地)建设的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用地,容积率超过2.0的可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予以返还用地计划指标。

  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省金融局积极统筹协调,引导和鼓励辖区内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省级和地方金控平台积极参与粤东西北地区建设,加大对地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先后与14家中央金融机构签署“十三五”战略合作协议,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等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性银行建立合作机制,引导政策性资金投向我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通过完善融资对接平台和机制、实施倾斜性货币信贷政策、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信贷投放。截至2018年12月,广东金融机构投向粤东西北地区贷款余额为14085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等领域。

  五是优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服务。省生态环境厅不断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将一大批建设项目包括制造业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权限下放至包括粤东西北地区在内的地市生态环境部门。督促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引导制造业项目科学布局和合理选址,对于在东西北地区落户的制造业项目,实行从项目选址、总量指标来源、环评报告编制到环评批复、环保验收的全过程服务。针对部分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业园区及制造业项目建设存在环境制约因素的情况,积极分析研究,协助提出解决方案,加快环评审 查进程,提高开发建设的环境保护水平。

  六是加强人才引进和服务。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不断强化人才配套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产业人才向省内欠发达地区流动。出台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各地市根据引进人才实际情况,明确高层次人才范围。充分发挥“扬帆计划”人才项目带动引领作用,鼓励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至2018年共评选出“博士后扶持项目生活补助”165人次。对粤东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培养给予特殊优惠倾斜,保障优秀人才安心和长久留在粤东西北地区安家置业。加快搭建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安排资金分别支持汕头、湛江、清远等5市建设博士和博士后区域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健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符合条件的15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停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安居保障、医疗服务等32项“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行人才优粤卡服务,持卡人可在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停居留和出入境、工商登记、金融服务、交通服务、就业服务等方面享受“一卡通”便利服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市共建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粤东西北13个地市“人才驿站”柔性引才和公共服务及成果转化平台,结合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等,开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地市行,为全省各地市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加速高端人才聚集,助推科研成果转化。 

  七是支持大专院校培养地方发展所需人才。省教育厅加强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2017年以来,粤东西北地区本科高校增设44个专业,高职院校开设制造类相关专业点209个,进一步扩大制造业相关专业培养规模。优先支持粤东西北9所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等23个制造类相关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遴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3所粤东西北地区高校为转型试点高校,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制造业发展和提高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粤东西北地区成立了包括岭南师范学院-东软睿道软件学院在内的4所产业学院,推动实现区域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帮扶粤东西北技工院校加速发展,大力实施省技工院校百校协作腾飞计划,重点帮扶粤东西北地区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加大对粤东西北技工教育的投入,2017年安排了2.5亿元对粤东西北及惠州、肇庆、江门等15个地市服务产业共建,安排了9250万元对粤东西北历史包袱重、资金紧缺的技工院校和实训基地予以扶持。大力支持粤东西北技工院校高水平发展,与汕尾市政府签署了共建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框架协议,力争到2020年建成汕尾市高级技工学校,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富于创新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八是完善医疗保障措施。省医保局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全省总体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全省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87%、76%,将28种诊断明确、治疗周期长、费用较高的疾病的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大病保险“二次报销”,形成覆盖职工和城乡居民、政策统一、相互衔接的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截至2018年底,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上线分别达到880家和925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合理降低职工医保用人单位费率,省政府印发《关于广东省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18〕114号),符合条件的市均已出台职工医保降费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国办发〔2019〕13号),要求调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口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参保人员和企业的社保缴费基数。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统筹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继续按照“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强省内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发展规划,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加强产业转移的政策引导。结合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对口帮扶工作,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促进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继续推动珠三角制造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继续加强“实体经济十条(修订版)”政策的宣贯工作,督促地市在税收、用地、融资、用电等方面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推动更多优质金融资源为粤东西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持。

  三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2019—2020年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建设计划》,2019年新增不少于50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连通光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覆盖率提升至94.1%。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安排1.6亿元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亿元支持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市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覆盖建设,0.6亿元支持全省100M高带宽光纤用户发展。

  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制造业项目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动态跟踪。指导督促各地在确保基金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合理降低职工医保用人单位缴费费率和企业社会保险成本。鼓励粤东西北地区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制造业相关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承接制造业转移提供人才支持。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帮扶粤东西北技工院校增强办学“软”实力、改善办学条件,支持粤东西北技工院校提升办学层次,继续大力推行“人才优粤卡”服务,做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争取在粤东西北地区有条件的地级市建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9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