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843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粤工信案函〔2020〕190号A
来源:本网原创稿发布时间: 2020-05-13 10:38:22

黄辉球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建设中药材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卫生健康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引导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将于近期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并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推进中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方案》《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培育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从原料药材生产供应、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工业生产、中医药特色园区打造、中药强企和拳头产品培育的建设发展思路。

  二、出台政策保障中医药创新发展

  2020年4月3日,经省政府同意,省科技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中医药产品研发;支持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创新试点,建设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生物医药法定检验机构建设,推动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评价体系和粤港澳大湾区中药国际标准权威研究机构建设;推动中成药注册、检验标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互认,构建一体化中药评审机制。

  三、关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我省积极规划建设三种中医药集聚区。

  (一)打造一批南药和大宗中药材种植聚集区。广东是中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药材集散地之一,全省中药药用植物达2500多种,主要的地道药材有何首乌、巴戟、海马、沉香等。当前,我省已形成广藿香、阳江春砂仁、新会陈皮、德庆何首乌等一批道地药材种植养殖基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中医药局正在联合规划建设一批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化橘红、广陈皮、阳春砂、广藿香、巴戟天、广佛手等20种广东道地药材和岭南特色药材品种,广豆根、蛤蚧、九里香、穿山甲等15种珍惜濒危和难繁育品种,以及三叉苦、两面针、五指毛桃、白花蛇舌草等中药工业生产大品种产业化,从农民自发、零散种植走向道地化、规范化的规模发展模式。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中药材主产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至今,已支持建设博罗县南药产业园等12个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省财政共投入资金6亿元。江门市新会陈皮和云浮市云城区获批南药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中药材产区积极申报96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扶持中药材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二)打造中医药专业化产业园区。在梅州、肇庆、惠州、云浮、茂名等中药材集散地规划建设一批中医药产业园区,依托现有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中药配方颗粒开发等,形成中药材种植和交易、中药加工生产、中药废渣综合利用、中药流通、中医药旅游康养、走特色化、专业化的集聚发展模式。

  (三)打造医药综合性产业园。在广州黄埔开发区、深圳坪山和南山区、珠海金湾区、佛山南海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以及中药生产重点地市,引导中药企业入园发展,推动制造升级,走创新驱动、区域联动、产业链动的价值发展模式。

  惠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医药文化资源与中药自然资源,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去推进中医药的发展,成功在博罗举办了两届中医科学大会。省有关部门将继续支持惠州中医药做强做大,支持惠州市骨干企业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培育中药材种植基地,与惠州共建中医药产业园区,把惠州中医药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继续支持南药优势产区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提升药材质量,扶持壮大南药产业。支持南药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申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服务平台

  (一)支持搭建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甘肃省药检院、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量药业有限公司、广州汇标检测技术中心等联合开展“华南及西北地区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国药种业有限公司、鉴甄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等联合开展“华南地区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宁夏隆德县六盘山中药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九州通中药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文山三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展“道地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合计获得国家补助7100万元。这些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我省依托中药骨干大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制,构建逐渐覆盖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布局合理的集产地初加工、质量检验、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与追溯管理于一体的中药材供应保障服务体系;加强供需对接,稳定药材供应,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改变目前中药材生产分散、粗放的小农经济模式,不断提升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建立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检验检测和全过程追溯技术标准,实现中药材全过程质量可控,解决影响中成药、中药饮片质量的源头问题,保证和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中药全产业链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中医药领域创新平台建设。2019年,我省组建了15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其中包括以省中医院为依托建设的广东省中医皮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粤港澳科技合作,持续推动依托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建设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目前,我省在中医药领域已建13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针对中医药优势领域及行业主要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2018年底,成立“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以中医药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广东省中医药产学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

  (三)加强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一是依托广东省药学会成立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评价专委会,并结合广东省中医院的药学及临床平台优势,推动中药从种植到临床全产业链的质量评估工作。二是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将质量保证体系前移,指定产地,把产地初加工或趁鲜加工纳入过程质量控制范围,对加工条件提出评估要求并制订加工环节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目前,我省中药破壁饮片、煮散饮片试点,正逐步推行中药饮片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三是组织实施中医药领域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9年8月,省科技厅发布“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申报指南,针对岭南多发疾病,结合岭南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和中医药技术装备等,支持岭南中草药活性成分样品库的构建及创新药物研发、广东特色药材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中成药大品种上市后评价等。专项共支持22个项目,财政资金达1.14亿元。另外,在“新药创制”重点专项中设立中药研发方向,共支持2项,财政资金达1000万元。在“现代种业与精准农业”专项中设立岭南中药材新品种培育方向,共支持2项,财政资金达900万元。

  今后,省里将继续支持建立健全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将中药饮片标准体系从单一的饮片炮制规范标准向全产业链质量标准延伸,构建覆盖种质资源、种植采收、产地加工、炮制生产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明确各环节生产技术控制要点,形成广东省岭南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工及成品标准,指导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生产。省药监局支持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评价专委会建立广东省中药全产业链专家资源库,起草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评价指导原则、团体规范,组织专家开展质量考评、资质审核,评选并推荐若干个中药全产业链制造示范基地;建立具有权威性、公正性的基于“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评价体系”的中药质量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相关的标准制定、产品认证、体系认证、技术服务与培训等高创新性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公信力,健全中药质量规范和技术标准,促进中药企业提质增效、中药市场良性发展,推动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探索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工艺,综合利用中药资源产业副产品,提高中药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新价值挖掘和创造。

  五、鼓励中药资源产业副产品综合利用

  (一)推动中药材废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为解决中药材废渣综合利用问题,帮助中药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开征集中药材废渣等中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通知》(粤工信消费函〔2019〕1299号),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中药材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邀请中药企业专家、中药行业专家、政府部门代表共同论证,并于2020年4月将论证结果向社会通告,鼓励有需要开展中药废渣无害化综合利用的企业与技术提供方对接,共同推动中药固废资源综合利用。

  (二)鼓励中药材副产品再利用,提高附加值。近年来,惠州市九惠制药有限公司综合循环利用甘草废渣作为原料生产安胃疡胶囊,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我省中药资源产业副产品综合利用中先行一步。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正在研究提取药渣中的活性成分制成兽药用于畜禽养殖行业,增加药渣的附加值。

  今后,我省将继续支持我省中药骨干企业与中医药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开展合作,对中药材有效成分进行充分研究,研究开发实现中药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方法、新途径,支持甘草、黄芪、丹参等大宗中药材的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用于中成药、兽药、日化等的原料。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5月12日

  联系人及电话:黄海丹 020-8313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