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11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粤工信案函〔2020〕210号A
来源:本网原创稿发布时间: 2020-06-10 18:41:06

冯琨琮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抢抓“5G+工业互联网”新机遇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商联意见,现答复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加快布局。2018年3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从提升供给侧能力、激发需求侧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营造“定位准、实招多”的广东特色政策环境。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订《广东省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及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入谋划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你们提出的建议内容已吸收入《行动计划》当中,共同推动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重点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关于加快构建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服务商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我们在全国首创发布“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制定严格的遴选程序和标准,遴选优秀平台商、服务商入池,并在组织平台商、服务商与制造企业精准对接、“上云上平台”政策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建立以资源池企业为主体、制造业企业与服务商跨界融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截至目前,资源池内已经汇聚了370多家优秀服务商,引进了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总部、树根互联总部、海尔、徐工等80多家省外优秀平台商、服务商,推动华为、富士康、美的、格力、华龙迅达等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服务商加快发展。

  我们深入落实“粤十条”“民营经济十条”,充分利用粤商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帮助民营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开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开展政企联动暖企行动,推动政策落细落实落地。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广泛“上云上平台”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降本提质增效,按照“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原则,以服务券后奖补方式,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运用“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解决生产制造环节的痛点难点问题。以生产制造、中小企业、初级应用等为重点,在研发管理协同、生产设备状态监控、智能排单调度等领域提供了超过400项应用服务。以服务券奖补方式累计支持和带动超过6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

  同时,我省拥有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空天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均居全国前列,也是全球最大的5G产业集聚区,形成涵盖器件材料、主设备、终端制造和行业应用的5G全产业链体系。我们积极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广州、深圳、汕头创建首批省市共建5G产业园,建设各具优势的5G产业集聚区,优先布局发展5G器件、5G核心网络与基站设备、5G智能终端等产品,完善5G产业链生态;支持16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和9个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培育了一批大数据创新型中小微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立开放合作的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引进培育一批专业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组织工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精准对接。同时继续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暖企行动”,支持民营企业组建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动运用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大力度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进一步优化“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支持工业企业围绕生产制造核心环节,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排放、优化产业协同等。我们还将重点培育具有产业基础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分工合理、差异化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培育一批世界顶尖产品,提高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并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视频(4K/8K)、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等领域培育1000家5G应用上下游企业,促进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落地应用。

  二、关于建立健全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广东以产业集群为切入点,着眼于实现产业链协同制造与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升级,以特定行业、特定领域服务商为牵头方组建联合体,从解决集群企业关键问题、打通关键应用场景出发,为集群提供工业互联网优秀解决方案,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逐步推动集群中小企业整体实施“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并逐步形成特定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龙头制造企业将自身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形成解决方案,赋能供应链企业和产业集群中小企业。2019年重点选择10个集群开展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涉及注塑、模具、定制家居、灯饰、小家电、能源、装备制造等行业和订单集散、产能共享、集中采购、集中运维、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等产品,通过示范引领带动集群内一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华为FusionPlant平台、富士康BEACON平台、树根互联根云平台3家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我省也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列为社会紧缺专业,作为我省高校“新工科”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积极增设。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特别是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主干课程的建设,并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截至目前,我省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等23所本科高校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专业,在校本科生5700余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等39所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等专业,在校生8400余人。同时,大力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建立了东莞、佛山等4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年新增专业硕士研究生指标将近50%用于计算机等工科类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大力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建设,广东高校现有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博士一级学科点13个,硕士一级学科点19个,共有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11个人工智能相关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省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上榜共11个。积极整合校际和社会资源,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广东工业大学成立粤港机器人学院,在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开放大学等高校设立机器人教育专门培养机构,支持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白云学院等高校与企业设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通过项目建设促进校企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支持我省高校牵头建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省高校已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农产品智能冷链物流装备工程实验室等人工智能领域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超过12家,已建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生物医学大数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广东省财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大数据领域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超过10家。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建设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技术水平高、集成能力强、行业应用广的跨行业、跨领域,以及专业服务能力突出的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云化软件和生产数据资源,向工业企业输出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人才等服务,提升平台核心能力。开展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依托大型龙头制造企业,向产业集群企业输出先进集成装备、系统应用等软硬一体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特色产业集群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组建产业联合体,打造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推广具有行业特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继续加大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高校瞄准国际前沿科研方向,引进世界知名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或研究方向,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师资水平,建设完善的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科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探索适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与其他工科专业的交叉融合。

  三、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广东积极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先导示范区,强化广州、深圳引擎作用,引入港澳及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资源,加快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服务商,提升工业互联网服务辐射带动全省的能力。重点建设广州(开发区)、深圳(龙华区)、佛山(南海区)、东莞等4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以及中山、湛江、汕头、阳江、揭阳等5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区,先行先试,探索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带动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以当地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落地建设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区域示范,促进区域整体数字化升级。我们也加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五所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在广东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等领域的探索,推动平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引进培育工业和信息技术跨界人才,打造基于平台的产业生态。成立广东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及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开展供需精准对接、标杆项目培育等系列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应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金融、标准、数据等关键要素供给,引导社会金融资本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力度,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有关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标准规范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试点区域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引进工业互联网创新资源落地,探索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构建协同有序、功能互补、科学高效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格局。

  四、关于狠抓重点项目攻坚

  广东积极推进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于2018年起在部省联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重点专项中部署实施相关研究专题,集中优势力量做好工业互联网关键环节支撑技术的攻关工作。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中以部省联动的方式部署了“低功耗、低时延、海量连接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任务,有望攻克工业互联网终端的分布式感知与可靠传输一体化等关键核心技术,并在我省开展规模技术验证与应用示范。部署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重点专项。专项围绕现场设备工业控制芯片、智能感知芯片、工控协议等关键环节,部署了现场设备工业控制芯片和智能感知芯片的研发、工业设备互联网通用接入协议及现场数据采集网联设备的研发、工业时敏网络关键技术与现场网络交换设备的研发、面向典型行业工业软件集成与操作平台的研发、基于 NB-IoT 网络软硬件与智能制造设备工艺融合关键技术的研发及行业应用等五个专题。积极推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建立省市联动机制,布局建设惠州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策源,其中,惠州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侧重工业互联网一体化感传终端、网络技术、仿真测试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领域。特别是加大对5G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中高频器件产业化,加快我省在5G核心器件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推进5G终端核心芯片集成化程度。瞄准射频前端芯片、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等中高频器件关键薄弱环节,加强在材料、制造工艺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布局,推动我省中高频器件产业化,支持华为、中兴、京信通信等龙头企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突破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时、高可靠、内建安全功能的工业系统核心设备及系统研发,并在重点行业实现产业化应用,推动国产系统和安全产品替代。持续推动“5G+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推进5G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各重点行业、重点创新主体的困难和需求,围绕核心技术、芯片器件、关键设备、安全防护、网络管控等关键环节,部署一批示范性强、集成度高、辐射面广的5G+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形成适用于制造业的行业解决方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五、关于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广东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初步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平台”,通过平台监测重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预警,全面检测安全漏洞和攻击事件,综合分析风险态势,对关键行业进行重点防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工业控制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工业控制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安全自查和抽查。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贯标,开展企业防护能力评估、宣传和试点等工作。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平台,建立“部—省—基础电信企业与云平台”三级系统联动、多方协同共治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6月9日

  联系人:戴艳,电话:020-8313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