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广东省制造业经营状况大数据监测服务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统计局及广东省税务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关注制造业向外转移情况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特别是2019年11月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制造业十九条”,扎实推进“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推动广东制造不断向更高水平跃升。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高技术制造业占比等核心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奋进“十四五”,广东将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强化广州、深圳“双核联动”,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不断增加制造业竞争优势,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您在建议中反映的制造业企业外迁现象,确实是当前我省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总体来看,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部分制造业企业有序梯度转移是产业发展规律使然。但近年来,由于部分发达国家采取针对性措施吸引企业“回流”、新兴经济体加大政策力度吸引外资企业、逆全球化与经贸摩擦加剧、生产要素优势逐渐弱化加大企业经营成本等原因,导致我省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企业外迁意愿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主动作为,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全力稳住制造业基本盘。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批示要求省有关部门关注企业外迁问题,把防止企业大规模外迁放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的高度来抓,建立重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将防范产业链外迁风险作为该机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二是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省委部署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引导珠三角相关产业向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有序疏解,累计设立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聚地)93个,吸引工业企业7000多家,其中近四成来自珠三角地区。规划建设珠海-江门、汕头、湛江三个大型产业园区,着力承接大项目、培育大集群。推进珠三角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提升产业承载力,尽最大努力留住优秀企业。强化对制造业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制造业十九条”“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外资十条”“制造业投资十条”“中小企业26条”等惠企政策,全国首创“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制造业人才政策”等政策措施,为制造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三是以集群化链条化思维提高企业根植性。加快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每个集群建立“五个一”工作体系,对集群产业链补短板、育长板作出部署安排,推动形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周边配套活跃强韧、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生态体系,让企业不想走、离不开。没有落后的企业和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二十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培育并不盲目求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金属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亦列入其中。四是加强监测防风险。工信、商务、统计等部门把制造业企业外迁作为日常监测和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专题报告。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确实存在部分企业出于成本或规避关税等因素考虑迁往东南亚等地区的情况,转移的主要是企业产能的增量部分,企业主体仍在我省,产业链安全形势总体可控。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国外疫情蔓延,部分企业产能又回流到我省。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疫情过后企业是否会继续外迁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谨慎观察、积极防范化解。
二、关于成立专门的制造业研究监测机构
省委省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的研究监测,近年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多次听取制造业发展情况汇报。省有关部门立足各自职责,加强对制造业发展的研究监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为工业主管部门,专门成立运行监测与综合分析处,每月定期编写全省工业运行情况报告、制造业企业运行情况报告、制造业大数据指数报告等3份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不定期开展相关专题调查研究,仅2019年以来已完成专题报告50余篇。省统计局定期组织实施包括工业在内等各领域的统计调查,收集、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市场监管以及海关、税务、金融等部门基于自身业务以不同方式掌握和分析制造业登记注册、生产经营、研发创新、资质信用等方面情况,不断提升管理服务市场主体的水平。
同时,经省政府同意,在省制造强省领导小组框架下成立了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询委),由周济院士担任咨询委主任,数十位院士和行业专家担任委员。咨询委下设秘书处,承担日常工作,定期收集发布制造业相关信息,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此外,我省因应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需要,依托咨询委建立若干家战略性产业集群综合性咨询机构,每个产业集群选择一家主导咨询支撑机构,并根据实际需要选定若干子集群咨询支撑机构,形成广泛覆盖、紧密协同的决策咨询支撑体系。下来,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制造业研究监测机构设置,更好服务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监测和研究基于内需和国家安全需要的制造业体系和规模
摸清家底是科学决策的基础。省委省政府多次就摸清制造业家底、研究基于内需和国家安全需要的制造业体系和规模部署专题调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咨询委及其秘书处等单位积极开展专题研究,目前已基本掌握全省制造业企业和产业基础数据,正在抓紧绘制产业图谱等。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分别制定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构成“1+20”政策文件,编制《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完成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省调研报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调研报告》《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政策研究》等成果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智库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优秀研究成果二等。下来,将充分发挥咨询委及其秘书处、战略性产业集群咨询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强基于内需和国家安全需要的制造业体系和规模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提供高质量参考。
四、关于监测和研究制造业经营状况
省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对制造业经营状况的监测和研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有关单位,发挥密切联系企业优势,通过实施企业情况综合统计调查、常态化跟踪服务重点企业、开展专题专项调研、建设“工业企业大数据云平台”等手段和方式,较为全面地掌握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盈利、投资、市场、技术、土地、人力以及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等情况,认真分析各类信息背后的逻辑,查找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省统计局利用全国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定期对全省5.8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情况调查,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对重点企业开展专项调查、电话调查和回访,结合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统计监测分析,并及时发布统计数据,从生产、经营、景气等多方面反映制造业企业发展情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广东省税务局发挥以税资政作用,构建广东税收经济分析指标体系,聚焦重大战略对接、重要项目承接、党政决策衔接,深入开展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分专题税收经济分析,打造一批分析精品;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汇聚相关数据资源,根据专业视角开展制造业行业运行动态监控,促进跨部门协同监测服务,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反哺企业扶持和政策制定能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利用税收数据颗粒度细、真实性高、时效性强等特点,强化数据加工分析,促进分析成果转化为政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精准之策,创新运用税收大数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市场监管、海关、金融等部门也结合部门业务,定期围绕制造业发展开展重点分析,形成相关报告。下来,将充分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平台,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通道、机制和流程,推动数据统一编目和集中汇聚,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部门数据联通,加快解决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交换问题,促进各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提高对制造业经营状况的研究监测效率和水平。
五、关于研究制造业扶持政策
近年来,我省围绕实施“六大工程”,不断加大制造业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投资环境吸引力,有效支持了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仅今年以来,就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支持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加快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大型产业园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广东强芯”工程等重要政策措施,将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政策文件在起草制定过程中必须经过深入全面的研究,才能确保精准、有效。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咨询委及其秘书处、战略性产业集群咨询机构作用,围绕深化“六大工程”、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持续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针对行业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难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以高水平的政策供给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10日
联系人:林文侯,电话:020-8313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