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广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提案》(第20210690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科技厅、省政府办公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将此作为广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2018年3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三年来务实发展,取得初步成效,被工信部授予首批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之一。今年3月,马兴瑞省长主持召开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要求,研究部署广东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广东作为国内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主要优势区域,具备较强的产业和技术基础,集中力量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夯实网络支撑。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5G基站数累计达12.4万座,基本实现深圳5G网络全覆盖、广州主要城区连续覆盖、珠三角中心城区广覆盖;已建成并投产使用的中型及以上的数据中心数量约180个。华为、中兴等全球领先龙头企业积极推进5G通讯设备、5G芯片以及基站天线等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了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
二是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针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围绕行业典型应用场景,集中力量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为行业企业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三年来,累计培育了200多个标杆示范项目,其中80多个项目入选各类国家级标杆示范,数量全国第一。在若干战略性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美的从传统工厂起步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实施“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战略,从研发、营销,到制造、品质、物流以及服务各环节开展数字化转型,其中,美的南沙工厂经过改造,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8%,单位成本降低14%,订单交付期缩短56%;顺德新宝电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上下游产业链147个系统和1400多家供应商,通过生产要素实时数据对订单分级、分期、分批排产,疫情防控期间订单不降反增;宝钢湛江钢铁针对流程行业工况环境恶劣、高危险性、强电磁干扰等特点,聚焦5G+AR远程设备巡检、风机在线监测等场景,率先探索5G+工业互联网应用。
三是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针对中小型工业企业,采取平台带动、事后奖补的方式,以生产制造、中小企业、初级应用等为重点,在研发管理协同、生产设备状态监控、智能排单调度等领域提供了超过400项应用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三年来,累计推动1.5万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带动50万家中小微企业“上线用云”。如,玩具企业启梦玩具,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注塑车间从原来1.5个人管1台机器,提升到1个人可以管8台机器,人力成本降低的同时,车间产能提高了30%,并通过打通供应商与工厂数据,提升了供应链的制造协同效率;灯具企业雅耀电器,通过上线部署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仓储作业的全程精益化管理,新员工培训周期从2周缩短到3天,工作效率提升20%,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0%。
四是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针对广东产业集群特征明显的优势,从产业集群产业链资源共享、协同制造等重点环节切入,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3年来,共推动了16个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探索集群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如,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联合华为,针对企业研发、生产效率低等痛点,推出10类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助力集群70多家制造企业率先运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改造,研发效率平均提升30%,生产效率提升11%;揭阳揭东塑料日用品产业集群建设中央工厂、工艺智库、技术中心、孵化中心、人才培训基地,采用设备托管、入伙加盟中央工厂的方式,盘活区域存量设备,聚合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抱团升级,以更优的产能吸引优质订单,支持新锐企业在产品创新上轻装上阵。经过5个月的试运营,中央工厂生产成本降低25%、质量提升15%,以每平方米产出提升2.2倍的优势大大超越同行,满负荷接单生产且盈利好。
五是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壮大。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制造业企业与平台企业跨界融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新生态。首创“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引进培育了440多家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关键性指标,广东以37.07分排名第一(第二名江苏35.54分,全国平均31.76分)。一批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发展,重点培育了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腾讯等4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15家,广东数量第一),以及美的M.IoT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了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总部建设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
六是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立法工作,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起草了《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2021年4月10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已进入省人大审议阶段。推动成立了全国第二个省级大数据标委会,面向交通、教育、金融、医疗等领域成立了专题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组织完成42项标准制修订工作,其中数据开放和共享系列3项地方标准已正式发布。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编制发布《广东省大数据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18-2020)》。依托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育计划,连续6年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经济及大数据应用专题培训,帮助中小企业发掘数字经济应用与服务创新。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突出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展示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果、撮合制造企业与工业互联网交易,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广交会”。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省,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出台新一轮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您提出的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优化人才资本结构、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协同发展等建议,并结合相关建议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推动省电信运营企业、广东铁塔加大5G建设力度,推动免费开放公共资源、转供电改直供电、降低5G基站租金等5G扶持政策措施落地,营造全社会支持5G网络建设的良好氛围。科学有序推进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数据中心空间布局,引导和鼓励运营商和相关企业优先在粤东粤西粤北建设数据中心,整合提升全省低、小、散数据中心,有序推动老旧数据中心绿色升级改造,降低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探索推动工业数据资源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共享,推进工业大数据分级分类,支持工业企业提升数据汇聚、分析、应用能力,构建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推动工业数据集、工业算法、算力的综合布局,鼓励企业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建设面向特定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共享工业算力中心。推动广东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尽早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数据采集、汇聚和应用。
三是加快优化人才培育。落实《关于强化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的意见》,发挥省重大人才工程引领作用,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引进培养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以及复合型技能人才。开展“产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试点,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制造业数字化专业人才。实施“十万”数字化产业工人培训工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加强制造业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和社会舆论引导,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探索“揭榜挂帅”模式,围绕“芯片、软件与计算”“网络协同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与网络”“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专项继续深入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布局,力争突破一批原始创新瓶颈。同时,完善多技术路线并行资助机制,着力加强技术储备,不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与抗风险能力。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优秀工业软件企业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聚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等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合开展工业软件及基础软件攻关,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领域工业信创产品及解决方案,并逐步在重点行业落地推广。
五是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行业应用标杆示范,并分行业、分区域大力推广;推动中小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运用“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面向重点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建设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协同水平,形成新型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六是培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完善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遴选程序和评价体系,吸引优秀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入池。每年认定若干省级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优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并对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以及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予以重点推介。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挂牌。
七是营造良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环境。强化广东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及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服务支撑能力,为工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服务。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培育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平台予以重点支持,并择优推荐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工信部电子五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建设)等国家级创新机构建设,开展技术测试、标准研制、产融对接等服务。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10日
联系人:刘坤东,电话:020-8313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