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提案》(第20210348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大力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一)制定和实施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一是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工信厅装函〔2018〕66号)的要求和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厅、商务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粤工信装备〔2020〕111号),明确了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以广州、深圳、肇庆等市为核心城市,重点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并在省领导作为汽车产业链链长的领导下,建立汽车产业集群服务工作专班,设立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专项小组,通过统筹规划引导,开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向和技术研判以及拟定顶层设计方案的工作。
二是指导鼓励各地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示范应用、道路测试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其中,支持肇庆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肇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肇庆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肇公规〔2021〕1号),组织开展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工作,推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应用。
(二)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依托广州、深圳、佛山、肇庆等整车生产基地汽车工业基础,培育出广汽传祺、比亚迪、小鹏汽车、恒大、宝能、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主品牌和新兴造车及自动驾驶企业,为汽车电子、信息通讯、传感器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的良好局面。
二是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立足现有汽车产业园区基础及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坚持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空间布局。支持宁德时代、小鹏汽车、奥迪威传感器等上下游企业在肇庆集聚并推进自动驾驶城市路测示范区建设,逐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支持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Apollo等创新型科技企业在广州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支持腾讯、华为、泰斗科技、海格通信、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在深圳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培育裹动智驾、元戎启行、速腾聚创等一批创新型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在传感、控制、决策、通信定位及数据平台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路测及应用。
一是我省重点企业、公共技术平台、路测主体等继续推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路测及应用。前沿德至推出我国首个完整独立的自动驾驶测试评估技术体系(VSSA);广州自动驾驶封闭测试成本维持全国最低水平,共发放83张自动驾驶路道路测试牌照,数量居全国前列;开放78条156.3公里测试路段,开放路段长度居全国前列。
二是广汽新能源、比亚迪、小鹏汽车等整车企业迈入智能网联新车型量产化阶段,分别推出搭载自动驾驶系统、具备5G应用和C-V2X车路协同能力的Aion V、小鹏P7和P5、比亚迪汉等新车型。
三是指导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向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申请广州车联网试验频率,推进车路协同应用;支持广州市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发放了21张载客测试牌照,在国内率先启动远程驾驶测试申请。
(四)加快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贯彻落实制造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汽车领域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创新平台,于2019年11月批复依托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于2020年12月批复依托广东省威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广东省高端汽车电子制造创新中心。
二是贯彻落实《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把握新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汽车、交通领域加速渗透的机遇,紧抓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广州、深圳、肇庆等地开展车联网先导区建设。2020年广州市依托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编制了《广州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总体技术规范》和《广州市车联网先导区V2X云控基础平台技术规范》等首批车联网技术规范,突破车路协同C-V2X网络建设难点困点,为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区域性标准与依据。
(五)培育一批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重点企业。
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申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培育一批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细分市场龙头企业的知名品牌。目前我省已形成了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等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培育了汽车电子产品综合供应商航盛电子、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解决方案商布谷鸟、车载激光雷达的制造商速腾聚创和镭神智能、车载后视和环视摄像头供应商深圳豪恩、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商路畅科技、载超声波传感器领域制造商奥迪威等一批深耕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其中,德赛西威信息娱乐系统产品在前装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国内第一,自动泊车及L3级自动驾驶产品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速腾聚创、镭神科技、览沃科技(大疆旗下)均推出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合作伙伴覆盖全球各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车企、一级供应商等;华为正式发布了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已按照年产10万套的目标建立国内第一条车规级激光雷达产线。
(六)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开展研发创新。
一是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省科技厅按照《广东省重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持续实施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专项,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等专题科研项目,近三年已立项23项,总投入9.8亿元,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开展研发攻关。
二是支持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及创新载体建设。目前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建设有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分)等省实验室;组建有9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0余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了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相关学科领军人才团队,支撑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智能网联汽车路试和示范应用,打造示范应用区。
一是支持推动广州、深圳、肇庆等市制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评价、技术标准(地标、团标)、道路交通规范、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和措施,扩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示范道路开放,在公共交通领域探索道路测试和载人载物的规模化示范应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示范应用案例。
二是支持肇庆推动全国首个水泥行业智慧矿山5G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推进建设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体系。
三是深入开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探索建立广州、深圳、肇庆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机制,鼓励小鹏汽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开展跨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四是统筹广州、深圳、肇庆等市道路测试示范区及公共平台,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完善单项技术、整车产品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规范,全面提升测试验证能力,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大数据及云平台建设与管理,实现各示范区测试规范统一和数据库共享,为产品开发测试、安全性评估与功能评价提供基础支撑。
(二)全力推进高标准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完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管理机制,督促指导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广东省高端汽车电子制造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指导推动创新中心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应用,加强行业公共技术服务,促进“小核心、大协作、广开放”,辐射带动广州、深圳、肇庆等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三)推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工作。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推动广州、深圳、肇庆等市按照“一条一块一会一区”建设要求开展建设,加快运营主体、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部署建设。
二是加强广深惠三地区域协调,探索制定三地统一的基础设施标准,共同加快推进5G网络为核心的广深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面向5G+车联网的应用研发和试点示范。实现人-车-路-云平台高度协同及交通运输业务在车联网载体上的有机融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车联网跨行业标准化工作。
三是构建高水平丰富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城市级车联网及智能交通服务解决方案,大力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建设,支持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四)支持汽车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科研攻关。
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围绕汽车领域关键核心零部件及供应链上受制于人的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如动力电池隔膜、车规级元器件、车载智能芯片、整车信息安全及功能安全、车载操作系统、毫米波雷达及激光雷达核心芯片等。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促进汽车整车企业与国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加强合作,集中资源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元器件等关键零部件开展联合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切实解决制约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五)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持续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围绕自动驾驶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商业化落地设立更多的科研支持项目,通过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同时更加关注下一代的前瞻先进技术、颠覆性技术,超前布局科研。
二是加快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强化省内龙头企业、一流高校和重点研究机构同省外高水平机构的合作创新,继续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健全面向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加快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创新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10日
联系人:刘伟坚,电话:020-8313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