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力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特色产业园的提案》(第20210158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
(一)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一是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明确提出“支持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等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平台,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二是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印发实施《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探索北部生态发展区开发区绿色发展新路径,创新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县市开发区绿色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特色产业园,利用生态优势资源,科学开发生态产品;利用文化和科技手段推动特色农业、特色资源型加工业高端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
三是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从区域布局管控、能源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四个方面明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提出在北部生态发展区推动绿色钢铁、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等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向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发展,积极推动中高时延大数据中心项目布局落地,打造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要求新建项目原则上入园管理,推动现有项目集中进园。同时,将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纳入重点管控单元。
四是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指导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在编制(修编)开发建设规划时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落实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引导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入园发展。省生态环境厅在规划环评审查过程中,积极指导产业园区科学定位、合理发展,细化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等工作。近年来,先后审查韶关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表面处理站、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连平县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引导相关建设项目集聚发展。同时,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对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排污口、主要影响水域水质开展监测工作,推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指导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地市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规模
一是指导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强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中医药局遴选公布了首批26个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其中,支持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等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依托广药采芝林、华润三九等中药骨干企业和当地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培育建设11个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种植穿心莲、广藿香、广陈皮、肉桂等道地中药材,助力精准扶贫。出台《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培育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规划中医药产业园区、原料药产业园区等专业化、特色化医药园区建设。
二是将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韶关、云浮市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范围,协调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自主创新、产业集聚、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加快北部生态发展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2017-2020年期间安排约3.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韶关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三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制定出台《广东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北部生态发展区列入我省汽车产业空间布局的区域,将韶关列入我省高端装备零部件配套区。制定出台《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打造韶关绿色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集群。
四是围绕优势产业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行业产业链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布局建设2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组建国家级创新中心2家。2020年在北部生态发展区布局由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筹建的广东省高性能电极材料创新中心,实现北部生态发展区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持续在北部生态发展区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发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韶关、梅州培育认定广东东阳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梅州、河源、清远、云浮等市累计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3家。
(三)加大招商引资激励力度
一是省政府印发实施《广东省加快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打造先进制造业“大招商”格局,定期举办省、市、县(区)招商大会,搭建省市联动招商网络。实施产业链招商工程,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编制产业招商地图,成立产业链招商联盟,建立产业招商数据库和目标企业清单。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及港澳地区对接、协同联动,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推动互补招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市场化、专业化及内外资一体化投资促进机构,鼓励以更灵活方式对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
二是省财政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十四五”期间各地级以上市引进、建设先进制造业项目予以支持。对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等市总投资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省财政按其新增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超过2%的比例,分年度对地级以上市予以事后奖励。相关奖励资金可用于降低用地或生产运营成本、科研投入、产业园发展、道路环保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备奖励、贷款贴息、人才奖励、用工或职业技能培训等,建议韶关市积极做好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引进、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
三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落实《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通过普惠性事后财政奖补和一次性叠加财政奖补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珠三角地区优质企业(项目)转移落户北部生态发展区。2021年,省财政下达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产业共建扶持资金近4亿元,支持近110个项目转移落户北部生态发展区省产业园。此外,省财政还安排梅州市4800万元支持世界500强企业圣戈班项目落户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
四是省政府印发实施《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要求推动国有企业到粤东西北地区投资发展。省属国有企业性投资的工业项目原则上要安排在粤东西北地区,现有生产基地需要搬迁的,优先考虑布局在粤东西北的省产业园。珠三角产业转出市要推动本地国有企业到粤东西北地区投资产业项目。
(四)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省级整合100亿元以资本金形式注入粤财公司,由其出资并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省产业发展基金。2018年,我省成立71亿元的创新创业基金,并鼓励省创新创业基金设立子基金,重点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科技型企业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金围绕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目标,多层次多方位吸引社会资本和地方资金集中投入支持我省产业发展,建议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获得基金投资。
二是省发展改革委支持韶关等老工业城市发展,积极推动韶关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20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5030万元支持韶关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总投资约13.7亿元。
三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推荐韶关等地市成功纳入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后续将积极争取产融合作试点具体扶持政策。同时,牵头组织省有关部门对韶关等地市申报的省产业园进行审核,已将韶关韶钢产业园有关申报材料报请省政府审定。
四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完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的意见》,组织开展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在新一轮对口帮扶中,重点聚焦产业帮扶,从园区基础设施、帮扶平台、区域产业链、区域整体营商环境等方面着手,着力推动产业对口帮扶高质量发展,提高被帮扶地造血功能。例如,通过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促成了广汽集团、广药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到梅州投资,形成了“蜂王型企业+产业集群”的产业共建模式。
(五)加强公共平台建设
一是强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融资对接效率。依托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打造“稳企业保就业平台”,向银行精准推送相关部门提供的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推动银企对接,促进稳岗就业。截至2020年末,通过平台推动银行机构为371家涉农企业提供95.9亿元信贷支持。积极拓展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在农业领域应用,有效覆盖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服务、批发运输、加工和农业技术企业,提高涉农企业的融资服务水平。截至2020年末,广东共有45条农业供应链加入平台,涉及上下游企业、农业经营主体324户,促成融资689笔、9.21亿元。
二是大力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北部生态发展区产业发展,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北部生态发展区建设了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铅锌及建筑钢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国家水泥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石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共4个国家级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了卫星导航产品、物联网产品、无人机、车载智能网联产品、电声产品、热泵空调产品、紧固件、塑料模具、日用精细化工、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水泥及制品、建筑陶瓷产品、稀土产品、煤炭、石材加工机械、畜牧机械、粮油、深加工农产品、加工食品(饮用水)、茶叶、蜜饯、烟花爆竹共25个省质量监督检验站,正在梅州筹建广东省质量监督富硒产品及深加工农产品检验站。
三是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措施》,加大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科技与人才支持力度。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和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产业园,为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支持依托农业产业园建设县域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及县域特色产业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特色村镇绿色宜居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特色村镇产业科技扶贫基地、国家级和省级星创天地,农业产业园内企业承担相关基地及项目建设的,按规定给予财政补助。
(六)加强产融对接服务
一是省财政累计统筹安排50亿元资金支持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出台广东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绩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聚焦支小支农和服务小微企业。突出农业信贷担保支持,投入12亿元组建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精准支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以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产业融合项目,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二是不断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着力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政银合作创新质押融资产品、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政策等措施,不断提高银行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认可度,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成为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最主要模式。截止2020年底,北部生态发展区已有3个地市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其他2个地市相关政策正在起草或报批中。2020年,北部发展区地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部破零,质押融资金额达5.45亿元。
三是加强银政合作,深化产融对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指导辖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签订包括《金融支持英德市城乡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等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辖内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签订乡村振兴领域合作协议等累计106份,促进金融资源有效对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提供不少于1300亿的意向性融资支持。推动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与省农业厅签订《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合作协议》,为园区配置5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全产业链,突出“一县一园一服务方案”,为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便捷、高效、差异化综合金融服务,全面支持广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四是推动产品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开发信贷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如,翁源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结合翁源当地特色兰花产业,创新推出各种“兰花贷”产品,对兰花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贴,截至2020年12月末,贷款余额合计2.12亿元。指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推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订单农业贷款、线上自助循环贷等多种融资模式,便利农企(户)融资。截至2020年末,辖内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发放订单农业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余额合计7912.9万元,同比增长165%;发放线上办理的信用贷款产品余额332.46亿元,同比增长82.9%,惠及农户8.16万户、涉农企业2.78万家。
(七)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了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范围涵盖了北部生态发展区五市,内容围绕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等19个一级指标,特别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深度融入开办企业、建筑许可、水电气、缴纳税费等各个环节,全力推动各地市查找问题不足,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效。近期,省发展改革委正在起草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价,着力优化全省营商环境。
二是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了完善全省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若干措施,推动各职能部门制定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改革行动方案,着力破除妨碍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制约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同时,部署在广州、珠海、汕头、河源、汕尾、东莞等市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围绕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各有侧重开展差异化探索。
三是持续推进环评制度改革,优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优化区域规划环评机制、优化项目环评分类管理、简化建设项目环评内容、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探索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融合等改革举措,对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办理,对位于产业园区内、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简化环评编制内容,推动产业园区内建设项目加快落地。
(八)加强园区管理服务
一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已设有工业园区处,根据中央和省有关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精神,省委编办建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统筹协调、资源保障、工作指导等工作,不再专门成立省特色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若确有必要的,根据议事协调机构管理有关规定按程序报批。
二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科技厅、商务厅印发《关于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计划,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工业园区加挂“特色产业园”牌子。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组织申报省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聚焦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擦亮区域产业“金字招牌”。对于通过评审的园区,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特色产业园牌子,并按照产业特色统一命名。首批收到北部生态发展区5个地市提交的16个特色产业园申报材料,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在组织开展评审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来,我厅将联合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对北部生态发展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地级以上市“十四五”期间引进、建设先进制造业项目予以资金支持,统筹相关奖励资金用于产业园发展、园区环保、道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是继续强化对全省产业的统筹布局。支持韶关市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功能定位和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创新招商模式,加强高端龙头项目精准招商,形成龙头带动北部经济发展,赶上珠三角经济发展的步伐。积极引导省属国有企业到粤东西北地区投资发展,鼓励现有生产基地需要搬迁的省属国有企业优先考虑布局粤东西北。
三是积极培育建设省级北部生态环境、农业、林业、生物科研园区。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园,为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支持依托农业产业园建设环境、农业、林业、生物科研等研发机构,以人才、科研高地促进北部生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积极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用足用好各级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奖补和风险补偿基金制度,进一步联合银保监、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形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合力,切实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
五是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产业园区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改进考核机制、完善尽职免责等机制,围绕各地的特色产业园区,结合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发挥“几家抬”合力,推动有关政府部门整合政策、资金资源,加大对产业园区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陈江峰 020-8313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