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44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粤工信案函〔2022〕250号A
来源:本网原创稿发布时间: 2022-06-21 10:17:49

肖维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我省产学研用一体化数字创新基地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

  您提出的构建我省产学研用一体化数字经济创新基地的建议很好,我们深表赞同,并积极努力开展相关工作。

  (一)大力培养支持数字经济人才

  一是创新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支持高校深化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立经济学类、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指导高校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善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条件,“十三五”以来,共立项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6个,教学团队15个,课程1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13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4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2021年,我省又立项建设数字经济相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项,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1项,现代产业学院1个,校企联合实验室1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2个。二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我省启动实施了省级人才计划,主要面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教育领域,给予相关高层次人才政策优惠,项目实施以来有效支持了一批数字经济人才。2021年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更加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重点产业,加大对高精尖缺人才的支持力度。2021年12月,我省出台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高校按规定自主设置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大人才引进与扶持力度。做好人才发展顶层设计,首次分类制订职业教育、公办本科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等教育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推进各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进修。实施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每年遴选推荐600人左右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开展地方合作项目,资助高校优秀教师出国访学,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四是优化数字经济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意见落地落实,抓紧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我省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的工作生活环境”。我省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提出省重大人才计划要设立企业人才专题,支持企业引进培养科技人才并单列评审,为互联网龙头企业发挥集聚效应、引进数字经济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二)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

  一是鼓励高校联合企业建设多主体现代产业学院。据统计,全省共有8所本科高校建有面向数字经济领域的10个产业学院,涉及电子商务、跨境电商、金融科技、国际商务等行业领域。2021年,又增设了“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数字经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等项目,数字经济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不断深入。2013年以来每年举办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搭建校政行企、产学研用合作和交流平台,促成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二是引导校企合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近年来,加强省市共建,分别成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佛山基地、东莞基地、中山基地,通过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面向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区域发展战略,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企业专业实践,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三是积极开展产业人才工作。把握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关键重点,整合教育、人社、工信等部门资源力量,形成政策合力,强化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推动实施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试点、产教融合城市、企业培育试点等,以产业创新平台吸引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团队和专业人才参与研发建设,汇聚战略性产业集群优秀人才,初步建立起省市县和相关部门“横向联动、纵向一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

  (三)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是在集成电路领域。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制定广东省强芯工程实施方案,推动成立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的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等三大产业集团,推动设立风险、设计、生态三支省政策性子基金和总规模超千亿元的三支产业投资基金,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补短板、育长板,全链条构建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打造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第三极。二是在区块链领域。编制了全产业链产业技术图谱,目前,全省区块链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区块链技术为政务、民生、金融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如:区块链电子发票接入企业近万家,跨境交易实现千万级,供应链金融达到亿级。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企业160余家,约占全国备案量的22%。三是在工业软件领域。2022年启动实施“工业软件”战略专项,根据“有界、有限、有为”原则,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家电四大场景,重点聚焦在工业软件内核共性技术、核心工业软件、工业领域基础软件等领域,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工业软件软件破局的广东路径,争取将我省打造成为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第一极。目前,广东软件产业综合实力和发展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和PCT申请量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中望龙腾、安世亚太、国微电子等工业软件企业,以及华为等基础软件和云平台龙头企业,具有产业配套集聚、企业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四是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建立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政府及其他重点领域应用的标准、规范,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风险评估和监测、检查、管理体系。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我省第一大产业,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5G网络建设和行业应用。2021年,全省新建5G基站4.67万座,累计建成17万座,约占全国八分之一,实现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域主城区5G室外连续覆盖,80%以上乡级行政区主要区域5G基本覆盖。5G基站数和用户数、光纤用户数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促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建设一批5G试点示范。二是建设算力及新技术基础设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布局建设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支持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先进算力鹏城“云脑”、珠海横琴等智能计算平台建设,率先开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行业/区域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和累计标识解析量均居全国第一。三是补齐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短板。率先在全国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百兆光网100%覆盖,截至2021年底,15.35万个涉农县(市、区)行政村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达99.75%,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网络支撑。

  (五)打造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平台

  一是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打造产业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按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36个领域总体布局要求和广东产业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全省创新资源及产业链龙头企业深调研,在此基础上每年开展一批创新中心遴选培育。出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创新中心运行管理,省市联动奖补支持创新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布局建设了3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数字经济领域有7家,分别为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广东省CPS离散制造数字化创新中心、广东省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广东省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广东省超高清视频前端系统创新中心、广东省工业边缘智能创新中心、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二是推进数字乡村创新基地建设。探索建设广东省数字农业功能性产业园,根据《2021-2023年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的通知》精神,我省2021年批准建设了74个省级现代产业园,支持粤东西北每个产业园安排6%的财政资金用于数字农业建设,重点用于先进5G通讯技术建设数字农业项目。其中,重点建设广东省数字农业功能性产业园,围绕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主导产业,以促进5G先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度融合为发展路径,将5G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起到推广示范作用。

  (六)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一是强化政策部署。出台《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电子商务、数据跨境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核心战略枢纽”、“加强国际创新要素集聚,引导国内外数字化发展领域高端团队和原始创新项目在广东落地转化和发展”、“鼓励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强化知识产权海外布局”等相关部署。出台《广东省加快数字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研究出台推动我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新增一批省级服务出口基地和省级数字贸易企业”、“以广州市天河中央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为支撑,支持广州创建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等相关部署。同时,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有关政策文件中,均将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核心战略枢纽作为重点任务予以部署推进。二是推动和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走出去”。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我省企业拓展新合作领域,聚焦新发力点,推进数字、绿色、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中对企业开放对外合作的贷款利息、前期专业服务费用、政策性信用保险保费及担保费用、安保费等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扶持。推动投资与贸易联动发展,鼓励企业以投资带动国内数字经济设备、原料及零配件出口,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投资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广东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考核的办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设计、实验、试制为主导的科技研发型园区”列为重点支持的园区类型之一,引导企业创新境外研发模式。三是推动开展电子商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我省先后出台《广东省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服务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服务规范》《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服务管理规范》等3项标准规范。2021年11月印发《关于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十个方面提出45条措施支持跨境电商发展,逐步形成一整套支撑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与澳门经济局联合举办“粤澳跨境电商交流会”,以澳门为纽带,拓展对葡语系国家跨境电商业务。搭建起跨境电商国际合作交流平台。2021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广东)—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交流会,搭建起广东与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沟通合作平台。四是通过“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作为我省与“一带一路”国家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已连续8年成功举办。2021年展会专门设置了科技丝路(人工智能)、数字丝路(数字经济)、数字丝路(丝路电商)等专业展区。展会总体线上外贸订单12000多单、线上线下观展参会观众超70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经贸交流合作成果。2022中国(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将升级为国家级展会后于2022年12月在广州举办,将继续设置数字丝路(丝路电商)等展区,主要展示我国开拓数字丝路过程中,跨境电商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新亮点带来的新商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鼓励高校针对数字经济人才市场需求,扩大产业相关专业布点。加强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建立相关专业课程教研室,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队伍。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培育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技能,具备创新创业素养的数字经济人才。二是设立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与数字经济行业骨干企业、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等设立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鼓励高校聘请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技术骨干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通过共同实施科研项目、建设实践基地、企业接收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等方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三是深化产教融合育才。一方面支持高校围绕我省战略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建设特色化现代产业学院、联合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与平台,形成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创新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创新平台有力支撑,教学科研与生产应用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生态圈,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另一方面,以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为牵引,积极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入库培育和产教融合试点建设,持续支持配套好、建设好我省已有的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大力推动优质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强化产业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二)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一是加强统筹部署。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瓶颈问题,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方面持续加强,支持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以及其他组织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的各项服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优势的技术体系和机制。二是抓紧突破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我省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终端需求市场规模大的优势,主动担当作为,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提高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继续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和核心软件攻关工程,组织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重点专项,加快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设备、新材料等领域补齐产业链短板。推进鹏城国家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和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在信息通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三)加大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力度。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底层基础平台,建立领先的通用技术能力支撑体系,为广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数字经济创新基地提供科技支撑。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妥有序推动5G网络建设和5G应用规模化发展。推进全光网省建设,普及千兆宽带,建设“双千兆”城市。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广东省分中心。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住建、水利、应急、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二是强化全省算力网络布局。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编制加强全省数据中心布局建设的意见,明确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项目准入条件,加快推动数据中心集聚、绿色低碳发展。

  (四)加快数字经济创新载体建设。一是加快全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发挥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领带动作用,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小核心、大协作、广开放”。持续推进相关领域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创新能力项目建设,加快突破制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建设广东省数字农业功能性产业园围绕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主导产业,以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度融合为发展路径,以搭建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核心,纵向联通农业生产、加工、科技、物流、营销、质保、追溯、品牌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横向涵盖粮食、蔬菜、岭南水果、畜禽、水产、茶叶、南药、花卉、油茶、现代种业、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广东主要产业,打通省部级规划引领与农业园区发展之间的动态数据通道,建设应用场景示范。

  (五)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化发展。一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智慧城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合作,探索建设网联安全产业特色园区,打造国际化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基地。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交易平台,研究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探索跨区域和跨境数据合作,不断增强我省数字资源全球化配置能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数字经济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助力有实力的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包括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在内国际投资交流。继续提升海丝博览会等重大经贸交流平台作用和影响力,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领域贸易合作,扩大我省物联网、信息设备等优势产品出口。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