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代表:
您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广东银保监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
您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意义,我们深表赞同。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把数字经济作为引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出台《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围绕您提出的几个领域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我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推动龙头企业集成应用创新。聚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食品医药、轻工材料等重点行业,大力支持数字化转型意识强,自动化、信息化基础好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累计培育300多个制造业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其中100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标杆示范。二是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数字化普及应用。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转型意识不想转”“缺乏资金不敢转”“缺乏技术、人才不会转”等问题,对产业链较为完善、集聚效应明显的行业,以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平台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者提供超过400项价廉质优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产品,帮助企业提高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效率。三是推动产业园区整体数字化升级。在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湛江、肇庆等地布局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创新性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牵头,联合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园区提供整体数字化应用方案,带动园区上下游、产供销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开展16个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试点。四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持“链主”企业牵头,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协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实现订单、生产等关键数据的互联互通,降低产业链整体运营成本。五是构建数字化转型供给生态。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汇聚500余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重点培育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腾讯、美云智数、华润数科等6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国第一。
(二)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一是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18以来,省财政安排资金16.4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二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30亿元,通过设备奖励的方式,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方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设备更新与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扩产增效和绿色发展。三是支持引进培育人才团队。省财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保障省重大人才工程,支持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对已入选的人才和团队分别给予生活补助和科研经费支持。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22〕14号)等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为数字产业人才“松绑减负”。四是发挥政策性基金作用。省财政出资设立省创新创业基金、省产业发展基金、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对数字产业创新创业项目予以支持。
(三)完善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一是有力发挥银行信贷关键支撑作用,调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科技创新。指导全省金融系统以“广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25条”“广东稳经济131条”中相关金融政策举措为有力抓手,成立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专班,每月组织召开全省银行机构调度会,按旬统计信贷投放数据,举办多种形式的产融对接活动,持续优化信贷资源投向,有力支持科技创新。2022年我省制造业贷款新增4600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的1/4,21家全国性银行在粤分支机构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至3.93%,惠及科技企业8880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17257亿元、2632亿元和13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6%、25.1%和35.9%,比全部贷款增速分别高9.6个、14.1个、24.9个百分点。二是充分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我省以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契机,联合沪深北交易所开展“三所联合上市培训活动”华南专场企业上市系列培训活动,联合广东证监局、新三板公司、北交所出台《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和北交所上市融资实施方案》,联合深交所设立了“广东资本市场培育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全省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截至2022年底,广东A股上市公司总数834家,占全国A股上市公司总量的16.46%,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落地后,广东新增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共174家,在全国排名第一,首发累计融资规模1794.66亿元,总市值为13.46万亿元。此外,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了“科技创新专板”,目前已聚集776家科技属性强、成长性好的初创型、成长性企业成功挂牌。三是对科技创新风险量身打造保险解决方案,为科技企业保驾护航。截至2022年末,广东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07万亿元,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894亿元,保险资金在粤累计投资金额超2万亿元,其中保险资金投资超300个科创项目,包括核电厂、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型企业,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动能,科技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保险等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1.8万亿元。四是强化科技赋能金融,加快建设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是以广东数字政府为依托,有效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而成,整合税务、水电等34个部门250项政务数据,覆盖广东21个地市,涉及政务字段1865个共86亿条数据,包括不动产登记信息28类、纳税信用信息7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类、许可证信息67类等政务数据资源,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调用服务超过2000万次,日均调用数据超过2.49万次,发布金融产品近2000款,发布600多条惠企政策,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40万家,累计推动实现融资金额近2000亿元。五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发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指导广州、深圳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指导广州市印发《广州市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截至2022年底,广州市各参与试点金融机构累计开立个人钱包657万个,对公钱包95万个,流通(转账、消费)业务总计2286万笔、59亿元,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门店36万个,以上指标排在国内各试点区域前列。目前,正加快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在全省范围开展实施。六是积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建立企业数字化服务生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定期报送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展。印发《广东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辖区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银保监办发〔2023〕31号),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完善顶层设计,定期开展数字化转型效果评估,加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型风险的防范。选定广东华兴银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数字化转型试点机构,以点带面探索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围绕企业需求推动数字化转型应用成果落地。如指导顺德农商行搭建全场景数字供应链金融“链融快线”,依托企业交易数据,通过大数据结构化分析和智能风控决策模型,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线上化,累计为33个上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线上融资1.42亿元。指导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出“裕农快贷(产业链版)”产品,与温氏集团、天农集团、海大集团、恒兴集团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业务合作,累计为上述企业上下游农户发放线上供应链融资达7亿元,惠及农户数量超过3000户。七是指导银行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支持科创企业服务质效。推动银行机构优化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组织体系,支持辖内银行机构依托科技资源集聚区,设立超百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通过深入科技园区、下放授信权限、打造专业团队等方式,提供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如指导浦发银行广州分行作为广州市科技局的首批科技金融特派员,成功对接科技园区43个,开展园区服务活动超过20场,惠及园区企业数百家,以金融力量赋能广州市孵化育成体系。推动银行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工作联动;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线上质押登记,支持32家银行机构在161个网点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截至2022年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过200亿元,近四年年均增速超40%。
(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一是持续夯实基础支撑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为充分发挥数字政府构建起的大数据、大平台、大协同优势,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于今年5月上线了全国首个集政务云、政务网及身份认证、电子印章于一体的粤基座平台,持续优化完善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等公共支撑服务,全面提升数字政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目前,身份认证系统已对接全省1700多个业务应用系统,服务超2亿名用户,累计提供认证核验服务超12亿次;电子印章系统已对接全省400多个业务应用系统,服务3.52万个单位,累计提供7.37万枚电子印章,提供签章服务超27亿次。按照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部署,积极推进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电子证照系统建设,目前已注册、签发、汇聚147种法人电子证照,其中包含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等常用证照。目前,已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约61万个政务事项调用电子证照,用户办理政务业务时可免提交实体证照。二是持续提升公共支撑水平,提升服务效率。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持续提升身份认证、电子印章及电子证照系统等公共支撑平台在政务服务和民生事项等领域的服务效率。身份认证系统已发布全国首个身份认证与电子签名小程序粤信签,粤信签已对接人口基础信息库认证源、公安人像认证源等可信数字身份认证源,具备人脸识别、电子社保卡、电子营业执照、数字证书等10余种身份认证能力,支持无介质移动签名场景,可为用户提供签名制作、文件签名、签署文件验签等服务。电子印章系统持续加强政务部门印章的应用安全监管,提升公众用户电子签名的应用接入能力,大力推进电子印章在商事登记、看病就医、房产交易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目前,各公共支撑平台已具备向商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可助力完善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企业和群众可依托公共支撑平台,使用统一账户登录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办事;同时,还可对接省“数字空间”平台开展持证主体授权用证,通过手机亮证和授权第三方使用电子证照等方式,完成信息核验、证件有效性核验、办事证照存档等业务。商务领域企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身份认证、电子印章及电子证照等基础支撑能力,推进信息互认、互通、互信和统一线上签约相关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充分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境内境外优势金融资源。落实好《2023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等有关要求,推动省内科技企业有效利用大湾区资源,加速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通过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优胜劣汰功能、丰富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产品,同时鼓励大湾区创投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畅通“募投管退”。
二是创新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各类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全链条培育计划”。加强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的合作衔接,发挥广东省资本市场培育信息系统功能,实施企业上市护航计划,对科技型企业申报上市开展指导服务,力争全年境内上市公司增加70家以上。推动科技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通过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等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直接融资。
三是持续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在我省落地落实。指导广州、深圳金融业态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场景,形成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等特色示范场景。支持广发银行等首批接入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的银行机构并积极筹备扩大到全省范围。探索在横琴、前海、南沙试点数字人民币和数码港元在跨境金融产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供应链等场景的融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财、信息互联互通。
四是强化资金支持。发挥好财政资金和政策性基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继续用好企业技术改造、人才发展等政策,大力支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业务模式,提升对科创企业的服务质效,更好地赋能“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五是持续夯实数字政府基础底座。持续提升政务云、政务网及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等公共支撑能力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提升,推进全省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做好基础支撑保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