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821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粤工信案函〔2023〕306号A
来源:本网原创稿发布时间: 2023-06-25 12:30:02

张大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协同”,推动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情况

  (一)聚焦重点产业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广东省围绕工业技术强链补链,系统梳理技术发展瓶颈、技术创新需求以及相关创新基础,分批次、分步骤精心组织实施重大重点专项,加快重点产业链短板环节突破。截至2023年5月,我省共组织实施了10批重大重点专项,覆盖5G、芯片软件与计算、新一代通信与网络、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省财政投入97.35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超210亿元。二是重点聚集“卡脖子”技术、国际科技前沿和国产替代需求,坚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企业参与的项目占比达92.6%,牵头项目超过一半。实施广东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组建国家级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集团;广州粤芯实现量产,一批半导体设备、元器件等项目加快落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部分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

  (二)打造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创新高地,树立创新标杆。一是积极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广东省已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汽车、先进材料、智能家电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4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4家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全国第一,有效汇聚创新资源,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二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总数占全国1/6,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全省共培育153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培育建设25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广东省企业提供了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产业运行分析、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等信息化公共服务。构建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为依托,创业团队、科技企业、投资人等多种创新创业要素组成的科技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加速科技型企业孵化和成长。广东省已建众创空间1076家,孵化器1111家,数量持续6年保持全国第一。

  (三)加大对企业培育支持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2021-2022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06亿元支持三批次8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4.79亿元,对专精特新或“小巨人”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贴息补助。2022年,省财政安排资金1.74亿元,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奖补。通过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二是有力发挥银行信贷关键支撑。推动广东省金融机构定向加大对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2022年广东省新增贷款2.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贷款新增4563亿元,增速22.2%,超各项贷款增速2倍,增量为2021年1.7倍,再创历吏新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439亿元,同比增长45.6%,增速超各项贷款增速4倍。三是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提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效能。持续发挥广东省现有的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站点的支撑作用,扩大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覆盖面,综合运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优化完善质量基础设施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为产业链提供质量技术服务和帮扶。四是积极培育建设特色产业园,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空间。目前已有38个特色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广东省特色产业园”,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四)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一是鼓励引导广东省各主要产业集聚区成立政产学研检联盟,实施共性质量技术攻关,打通产业链质量提升堵点断点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和协同能力。二是鼓励企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开展产业链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建立全周期全流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组织实施质量提升帮扶计划,发挥“链长”“链主”企业和“领航”企业作用,将链上中小微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实施质量一致性管控。三是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企业质量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重点领域行业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和服务机制,借助高等院校、专业机构等学术专业力量,在部分重点企业内设立质量人才培训与实践基地,遴选培育一批高端国际质量人才,分类建设企业质量人才专家库,加强人才储备和人才交流。

  (五)构建产业招商体制机制,助力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建立粤港澳三地联合招商推介机制。与港澳特区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成立“泛粤港澳大湾区外来投资联络小组”,研究年度联合招商推介计划,定期会商有关工作,加强吸引外资的协同效应。二是建立与国家级投资促进平台的常态化招商交流机制。借助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国际网络、产业资源与国家级合作平台优势,拓宽各地市招商引资网络与渠道,加大对各地市投资促进工作力度。三是充分发挥省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机制、广东省全球招商顾问等常态化联络机制作用,通过高层推动和定制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对跨国企业的投资服务水平,推动跨国企业加强与广东省开展投资合作。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力支持保障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发挥作用,带动省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二是集中资源聚焦“工业五基”领域,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补足重大技术缺失和产业链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十四五”行动方案》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实施一批重大、重点专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转化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力争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瞄准全球产业高标准和高技术,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三是组织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面向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选取对产业综合实力强、发展带动能力强、核心技术水平高的若干条产业链供应链,由各产业集群牵头单位联合“链主”企业制定推动解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及国产化应用的产业链建设方案。

  (二)瞄准高附加值环节,组织开展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加强质量技术帮扶和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鼓励发挥“链长”“链主”企业和“领航”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产业质量发展氛围和质量治理格局等措施,实现识别产业链质量短板弱项、打通产业链质量提升堵点、抓好产业链供应链中关键节点产品质量、促进产业链质量提升互助等工作目标,帮助产业链补齐技术短板、提高创新能力、扩大优质供给,以“点”带“链”推动广东省各重点领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为例,把握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新发展契机,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能级提升、农民增收致富,打好“龙头、园区、品牌、配套”四张牌,紧盯现代化海洋牧场、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至高点,做实做深“粤食越好 粤品世界”专项行动,推动我省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加快培育发展优质企业,构建“群-链-企”发展格局。一是开展“链主”企业遴选、培育工作,完善“链长+链主制”。发挥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鼓励“链主”企业牵头组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沟通,构建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以优助强的融通发展格局,推动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优化和提链、补链、强链。二是谋划出台省级层面的专精特新专项指导意见,加快形成专项政策的叠加效应。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发挥省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加大宣贯推广和服务支持力度,持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

  (四)构建绿色低碳型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提升绿色制造能力水平。以电子信息、家电、汽车、化工、建材、纺织等广东省特色行业为重点,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大力培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加大绿色产品供给,促进绿色消费,着力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持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能力共享、智能化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确立企业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二是进一步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引导目录及配套支持政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在珠三角地区打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基地,在粤东粤西粤北打造新能源电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推广高效节能产品,鼓励先进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集成优化运用。

  (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做好产业循环畅通。一是实施产业链核心环节备份计划,建立“备份环节”和“替补企业”清单,在省内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关键原材料、元器件战略储备中转仓和集散分拨中心,常态化动态储备紧缺部件和物料,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二是优化产业合理布局。提升珠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汕头、湛江成为粤东、粤西地区核心增长极,支持粤北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新材料、新能源、中药康养等特色产业。强化“一核一带一区”产业协同联动、配套关联,形成以珠三角核心区为“头雁”,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北部生态发展区紧紧跟随的“雁阵模式”。三是推动《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加快推进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和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在省内梯度转移。鼓励各产业集群、各区域积极创建特色产业园区,着力补足现代物流、会展、金融保险、供应链管理、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板。

  (六)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一是狠抓稳外资和稳产业链政策落实。全面贯彻落实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推动外资企业用足用好广东省“招商引资20条”、外资财政专项奖励政策、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政策、外资研发中心支持政策等,积极引导外资投向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二是持续搭建与跨国企业的交流平台。针对20大产业集群举办相关交流活动,促进跨国企业与广东企业的对接,进一步推动相关项目落户。高质量举办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等重点投促活动;利用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开展招商活动。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