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017号代表建议意见的函
粤工信案函〔2023〕312号A
来源:本网原创稿发布时间: 2023-06-27 09:10:27

杨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制造业做优做强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商务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省两会政府系统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试行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合并交办集成办理的工作方案》要求,我厅对第1017、1052、1171、1254、1334等5个建议进行了合并梳理,并根据具体诉求制定工作方案,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并在广东视察时指出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广东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并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出台《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简称“制造业当家22条”)进行全面部署,着力实施制造业当家“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等五大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制造强省各项工作,在广东大地掀起一股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的热潮。关于您的建议,我省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实施“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建设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

  一是创新构建制造业当家领导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抓制造业当家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制造强省建设工作,健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工业经济研究队伍力量建设。

  二是实施“粤产粤优”亩均效益资源配置改革,推动要素资源向制造业集中配置。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实施“节地提质”专项行动,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供应,推动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对制造业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支持。2023年一季度末,广东省制造业贷款余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4%。

  三是以“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为导向优化服务机制。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加快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元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优化线上线下融合高效服务,营商环境、数字政府、要素市场化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广东自贸试验区41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四是加快建设制造业战略人才力量。全面落实国家人才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人才专项行动和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等,建立新型产业工人队伍。2022年,统筹推动高水平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集中政策资源培育产业人才,推动人才要素融入工信领域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等各方面。开展产业人才综合调研,深入梳理战略性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对接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咨询机构,探索完善人才要素供给机制。出台我省产业技能根基工程、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等政策措施,集中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引导优质企业创建“产教评”融合型技能生态组织,打造产业集群高技能“新工匠”队伍;开展11个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和两批1200余家企业试点培育,动员各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对接院校建设实训实践体系和设施基地,鼓励企业联合省内重点高校共建共管共享产业学院,有力推动人才培育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积极开展南粤工匠宣传学习,进一步增强人才获得感和荣誉感,激发产业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营造产业人才发展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开展“广东制造”文化发展专项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推出更多广东工业旅游精品线路,谋划研究编纂广东工业志,推动制造业知识普及和实践实训融入中小学教育课程。

  六是设立省产业发展基金。2018年在整合原有4支政策性基金的基础上,由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设立省产业发展基金。围绕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目标,多层次多方位吸引社会资本和地方资金集中投入支持广东产业发展。根据《广东省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目录(2022年修订版)》,基金围绕我省制造业“十四五”规划,结合制造业“六大工程”和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要求,主要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领域开展投资。基金先后支持华星光电、小鹏汽车、艾佛光通、高景新能源、东华能源、京信通信、云天励飞、科通技术、格创东智、大族机器人等重点项目11个。省产业发展基金有力支持了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支持了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凸显了政府投资基金进一步发力“稳投资”、夯实“压舱石”的功能定位。

  (二)营造优质市场、科创环境,推动形成坚持制造业当家的浓厚氛围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大制造业招引的政策支持力度。印发《广东省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制造业引资,从建立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围绕产业发展提升内外资招引质量、打造品牌化招商引资活动平台、强化招商引资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助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落实落细跨国公司总部政策。为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培育,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粤设立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支持其在粤集聚业务、拓展功能、提升能级,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推广东贸易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经省人民政府同意,2021年8月我厅出台了《广东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办法(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总部扶持政策。2022年,已认定首批18家跨国企业总部落地广东。落实好支持外资企业的各项政策,把国家稳外资、稳外贸和减税降费等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系列政策落到实处,用足用好我省外资财政专项奖励政策等惠企政策。

  二是高度重视存量企业服务,打造良好投资环境。建立健全外资运行监测体系,加强运行检测结果应用,全力防范外资企业特别是外资制造业重点企业转移风险,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利用外资工作联席会议、稳外资工作专班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等机制作用,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纳入专班机制协调,建立完善工作台账,持续落实挂点联系服务,坚持对10亿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实行“一周一调度”,对其它外资大项目实施“一月一调度”。同步发挥省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全球招商顾问等常态化联络机制作用,做好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及时为外企解决政策咨询、选址考察、高管出入境以及保供企业通行、粤港跨境货运、原材料供应、复工复产受限等困难和问题。

  三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加强与省税务局协同配合,出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指引等政策。有效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有力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联动开展科技企业财税优惠政策宣传,确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增值税免税、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征等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推动国投(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落地并开展投资。引导银行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培育新增3—4个超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和4—5个超五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海洋工程装备、农业机械、食品工业等产业。2023年一季度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1.14万亿元,增加值增速达3.1%。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数量居全国前列。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营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定战略性产业集群技术攻关任务清单和“卡脖子”问题清单,组织开展“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支持一批重大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建设,谋划设立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投入,全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三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培育6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建成5G基站超23万座,数量居均全国首位。201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省级财政资金持续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推动中小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数量全国领先。深化“两高”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石化、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编制印发《广东省石化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支持惠州埃克森美孚、湛江巴斯夫、揭阳中石油广东石化、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茂石化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

  四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启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布局重大重点专项,省财政实现了对九大领域的全覆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突出科技自立自强,全面覆盖二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例如,华为创立并推出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珠海奔图研发出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打印机,打破国外企业长达30多年技术垄断,使中国成为继美日韩后第四个掌握打印核心技术的国家,改变了全球产业格局。

  五是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区域创新能力、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我省共培育153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我省累计培育建设25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我省企业提供了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以及产业运行分析、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等信息化公共服务。

  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约6.9万家,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跃居全国第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比亚迪、广汽、小鹏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做大我省整车产能规模,推动汽车出口,进一步巩固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领先地位。

  六是积极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我省已在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建设4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此基础上成功组建了国家柔性及印刷显示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与四川省共同组建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4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全国共26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企业+联盟”的模式,汇聚同领域的产业链优势创新资源,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实现创新成果的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并为行业提供检测验证、标准制定等公共服务。创新中心由多家股东共同出资建立,股东要求包括产、学、研、用等各类主体,建立有责权明晰的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团队,形成包括市场化运营、成果转移扩散、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等“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化运行,打造产学研用为一体的产业科研创新载体。

  (四)优化完善纵深协同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强区域协同联动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方案》以及支持老区苏区等系列政策文件,提出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以现有园区为基础,各打造1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推进珠三角高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高新区开展结对帮扶和产业共建,支持粤东粤西粤北高新区提高产业创新发展能级,提升产业有序转移发展水平等措施,推动全省产业有序转移、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科学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健全省级规划统筹机制,加强珠三角地区与港澳、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全省与国内国际重点区域的协同联动,不断拓展产业发展腹地和战略纵深。对标世界一流谋划珠三角地区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结合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全面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以湛江为核心在粤西地区打造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主战场,以汕头为核心在粤东地区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粤北地区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先进装备、资源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纺织服装、现代农业与食品饮料等产业集聚发展。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等契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完善优势特色产业全球布局。

  三是高标准打造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经省政府同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印发《关于支持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实施方案》(粤工信园区函〔2022〕40号),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以及惠州、江门、肇庆3市部分县(市),依托现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统筹资源环境和要素禀赋,支持每市高标准建设1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着力打造成为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的主要载体、产业内生发展的创新高地、城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是优化高新区发展布局。一是新布局建设一批省级高新区。近年来,我厅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支持新兴产业园区通过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创新发展,支持传统工业园区通过创建省级高新区实现转型升级;鼓励符合条件的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工业园、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培育高端竞争优势;新认定省级高新区23家,其中大部分园区布局在粤东西北地区,并且以制造业为主,进一步强化了我省制造业发展优势。二是加快粤东西北国家高新区全覆盖。韶关、阳江高新区通过科技部专家考察,梅州、揭阳高新区列入科技部考察名单,云浮、潮州、汕尾高新区申报国家高新区材料已转科技部办理。粤东西北高新区通过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以升促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我省高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省46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79万亿元,同比增长6.75%,培育高企约2万家,占全省高企比例达28.7%,有力支撑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五)实施“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打造吸引全国全球重大项目和投资的首选地

  一是大力提升制造业招商引资增量。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省、市、县以及园区承担制造业招商职能的机构。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等企业加大项目招引,谋划推动央企、军工企业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基金加大对在粤制造业项目投资。实施招商伙伴合作计划,打好以链引商等招商引资“组合拳”,推广“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支持跨国企业在粤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举办招商大会。今年以来,与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一批大项目好企业纷至沓来、扎根广东。

  二是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明确领导服务项目机制,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盘子”。落实省领导同志联系跨国企业直通车等常态化联络机制,发挥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作用,实施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服务。充分发挥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职责作用,建立“省市联动、分级负责”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省重点对投资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重大项目进行跟踪服务,逐个项目制定重要节点“作战图”,积极协调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困难,以“清单式管理、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投资较快增长,2022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3%,今年1—5月增长24%,连续2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下一步,我厅将持续做好制造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为全省工业投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承办“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启动仪式暨广东专场推介活动。三星、现代、松下、新华集团等近200家跨国公司高管参会,达成制造业的合作项目74个、投资总额905亿元。活动特别举办了广东专场推介活动以及粤东、粤西、粤北地市与跨国企业的对接交流会活动,组织跨国企业赴横琴、前海、南沙现场考察,深度宣传推介广东投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进一步投资广东。组织系列招商推介活动。联合粤港澳三地政府成功举办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以“投资大湾区,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展示大湾区建设成效,传递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决心,邀请海内外企业到大湾区投资兴业,共享大湾区发展机遇。2月初,组织到香港举办“广东省投资贸易政策宣讲会”,宣讲会采取“1+4+9”形式进行主体推介,开展经贸活动。3月初,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珠三角九市和湛江市在上海、江苏举办招商活动,采取“主题推介+场边活动”同步举办的形式,开展省市联动招商。3月底,与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联合在澳门举办“广东省投资贸易政策宣讲会”,广泛对接澳门新业态新力量,全面立体地展示我省的最新投资贸易政策举措。组织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知名展会。2022年7月,组织广东省经贸代表团赴甘肃兰州参加第二十八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组织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参展,并与甘肃省商务厅共同主办广东甘肃两省经贸交流暨“粤贸全国”(甘肃)对接洽谈会。2022年11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充分利用重大经贸活动平台招商机会,广东交易团组织了一批企业与专业采购商报名参加进博会,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特点,与相关商协会、产业园合作,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现场,拓宽对外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四是建立产业招商机制和指引。建立完善产业招商协调联动机制。2022年6月,联合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举办投资促进工作座谈会(广东片会),建立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我省及各地市常态化交流机制。2023年2月,与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围绕深化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我省及各地市常态化交流机制进行座谈。借助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国际网络、产业资源与国家级合作平台优势,推动我省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编制《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招商地图》。持续编制战略性产业集群招商地图。在分产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产业、行业特点,科学编制战略性产业集群招商地图,更新产业现状、产业布局、招商方向、重点工程、产业政策等情况,为企业来粤投资提供指引。编制《广东投资指南》。梳理介绍广东最新的外商投资相关政策文件,积极向各外国驻广州总领馆、商务机构、外国商协会、500强企业、海内外主流媒体等进行宣传推介,为广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实施“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

  一是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群。开展省级“链主”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遴选,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8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27000家。华为、比亚迪等8家广东制造业企业进入2022世界500强榜单。

  二是大力支持培育中小企业。充分发挥省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2018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近年来11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有关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制定多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出台《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新一轮“小升规”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方案》,从加大财政融资支持、提升创新水平、开拓市场需求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我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建立省市联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省里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融资支持、人才支撑等手段,加大孵化和培育力度,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大力发动企业积极申报工信部重点“小巨人”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地市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如广州印发《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深圳印发《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东莞印发《东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等,汕头、韶关、佛山等地市开展了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目前,我省已构建形成了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链主”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四是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2022年,省财政安排资金对专精特新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贴息补助。2022-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行奖补。部分地市配套奖补,广州、深圳、惠州、中山等地市对新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奖励。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

  五是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首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2021年2月,在全国首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方案》,聚焦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发现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上市一批”工作思路,推动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直接融资。2022年举办路演、沙龙、培训等活动178场,一对一走访专精特新企业481家次。2022年,印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方案》,组织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和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路演和现场对接,获得好评。截至2022年底,累计成功推动57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加大对战略性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先后与工农中建交、邮储、浦发、光大等八家银行合作金融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先后与省中行、建行印发《专精特新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2022年全年推动协调合作银行举办了近700场超14400家次企业参加的针对性银企对接活动。

  六是构建优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体系。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及培育体系建设等情况。推进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项目。2018年至今,新粤商培训工程共为966家专精特新企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把专精特新企业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纳入制造业人才专项工作中,打造与制造强省相适应的中小企业人才支撑体系。建立“专精特新万企行”活动联络机制。为每家专精特新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送政策、服务上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扎实推进“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赋能类服务3.6万家次、创业培育类服务1.8万家次。助推市场开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荐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全国专精特新企业高峰论坛等展会论坛活动。结合战略性产业集群产业图谱构建优质企业图谱,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暨广东省大型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推进大型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对接,支持集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努力实现全产业链协调推进。

  七是提升企业质量标准和品牌能力。实施“广东制造”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和制造业新兴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大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加快打造世界级产品品牌。目前全省获批设立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32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6个、国家级标准检验检测验证点2个,国家质检中心83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提升承接能力。支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2023年,省财政牵头制定印发《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财政支持方案(试行)》,以支持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为主抓手,通过以注入资本金、融资奖励、标准厂房建设奖励、地市考核奖励等方式,多措并举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支持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2023年省财政通过省市联动纵向协同、“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安排资金统筹用于支持地市高新区高质量建设,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

  二是支持产业项目引进建设。支持制造业投资。实施先进制造业投资奖励相关政策,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对地级以上市符合条件的制造业项目予以奖励,奖励资金由地市政府统筹用于促进当地先进制造业发展,调动地级以上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的积极性。支持产业共建。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对转移落户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优质企业项目给予奖补,支持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引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推进区域平衡联动发展。

  三是支持产业提质升级。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通过设备奖励的方式,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方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设备更新与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扩产增效和绿色发展。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发展。省财政继续支持制造业企业上云用云,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降本提质增效。

  四是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对符合国家或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要求,且实现销售的产品研制企业实行事后奖补,推动企业加强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创新研发力度,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整体提档升级。深入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十四五”行动方案,省财政瞄准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需求,重点投入保障重大科技工程,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落实国创中心建设财政保障,支持国创中心总部建设发展,建立省市共同投入机制,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在国创中心内循环互动,将国创中心打造成为我省技术研发与成果产业化的重大转化平台。

  五是支持民营经济及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应收账款融资奖励,落实融资再担保代偿补偿机制,推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和创客广东大赛举办,支持开展中小企业人才培育,组织开展中小微企业日系列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此外,省财政还设立了省产业发展基金、省创新创业基金、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通过市场化方式,对我省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予以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落实“制造业当家22条”

  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等五大专项行动,在制定产业规划、出台产业政策、打造产业集群、谋划产业项目过程中,充分吸收借鉴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快推进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以实际行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是深化部省联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推进“广东强芯”工程等,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广东实践”,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优化“需求方出题、科技解答题”的项目形成机制,“一技一策”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创新主体能力提升。

  二是加强统筹谋划,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建立完善有利于原创技术研发的科研体系,持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持续开展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专题调研,组织编制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培育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聚力打造行业新制造生态系统的样板工程,利用第六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进行宣传推广。

  (三)深入贯彻落实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措施

  支持粤东粤西粤北高新区承接珠三角和全国全球制造业企业和项目,加快推动我省各类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制造业,推进“一县一园”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力支撑制造强省建设。

  (四)持续抓好招商引资

  一是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构建大招商格局,重点建立内外资一体化招商新机制。我厅将经常性组织省直有关单位和各地市加大力度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及北京、上海、苏州等国内重点城市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广东的投资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支持政策。同时,继续办好下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以及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等品牌化招商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招商引资平台。组织重点企业到各地市开展投资贸易考察活动,会同有关地市为企业来粤考察洽谈提供更多便利,充分发挥重大活动平台的溢出效应,积极做好产业链招商工作。

  二是提高我省制造业国际布局和资源配置的主动性。持续培育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梯队,组织合作区招商推介活动,进一步优化境外合作区布局,引导制造业企业主动构建多元的区域产业链协作,带动中国标准、规制和规则“走出去”。

  三是加强对我省本土链主型企业的引导和服务。针对美的、TCL等我省制造业链主企业,省市联合建立“一对一”服务专班,及时了解企业对外投资动向,积极响应诉求,确保企业扎根省内,将总部、主要生产基地、研发和高端制造等环节留在省内,保持省内生产产品和境外生产产品的“代差”,稳定我省产业链供应链。

  四是抓好项目落地。推动我省与跨国公司在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和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广东专场推介会签订的战略合作项目以及在谈在建外资项目落实落地,建立台账、专班跟进,定期实地督查指导,做好服务跟踪工作,争取产生更多的实际入资量。

  五是促进国际合作。不断优化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优势产业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做好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工作。支持各地深化与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的对接合作,借助其国家级投资促进平台优势,促进各市与境内外跨国公司、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

  (五)抓好中小企业培育

  我省将围绕制造业当家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的“政策统筹体系”“梯度培育体系”“服务和要素支撑体系”,聚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紧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助推更多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一是强化领导协调机制,完善政策统筹体系。加强顶层谋划,出台省级层面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指导意见,强化财税、金融、创新、人才、用地等政策工具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面的政策协同,加快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充分发挥省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研究建立跨部门专精特新工作联络机制,推动各地市政府主责主抓。

  二是扩大培育后备梯队,强化梯度培育体系。强化梯度引导,引导企业对标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相关认定标准,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牟定发展方向。加强“小升规”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夯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基础。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构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强化财政扶持和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人才培训项目,积极举办“创客广东”赛事,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支持中外合作区建设,发动中小企业组团参加中博会、进博会等国际性展览活动。

  四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政银合作,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创新打造专属产品、服务,增强中长期信贷供给,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和融资供给质量。加强与三大证券交易所及相关上市服务机构的沟通衔接,组织专业机构为有上市意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培训、路演对接等服务。引导投资基金“投早投小”,丰富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供给。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