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立足全球创新网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集群的提案》(第20230305)提案收悉。经综合省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场监管局,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省两会政府系统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粤办函〔2023〕28号)、《关于试行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合并交办集成办理的工作方案》(案号〔2021〕1640)要求,我厅对第20230332、20230574、20230935、20230305等4个提案进行了合并梳理,并根据具体诉求制定关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系列建议提案合并办理工作方案,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
一、相关工作情况
(一)加强统筹规划与政策引导。2021年6月,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省级财政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累计支持超过16亿元用于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推动中小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从实施效果看,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了引导带动作用,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放大器”和“助推器”,提升了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后劲。
(二)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一是2022年4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培育入库申报的通知》,明确提出以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导向,按行业龙头制造企业牵头和行业公共服务企业牵头两类路径予以推进,支持智能终端、印刷电路板、纺织服装等27家牵头单位,围绕试点起步区域,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工作,培育一批扎根细分行业、熟悉产业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二是省级财政拟对通过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认定的企业予以资金奖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引导作用,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或行业公共平台型企业等“链主型”企业牵头,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商、运营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研究机构等共同推动传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内的中小微企业规模化数字化转型。三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大力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生产制造全过程的绿色化,全产业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41家、绿色设计产品871种、绿色工业园区1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1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数量居全国首位。
(三)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良好数字化转型供给生态。一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全国首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汇聚超500家优秀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培育华为、富士康、树根互联、腾讯、美云智数、华润数科等6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华龙讯达等30多家优秀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活跃的数字化服务市场和完备的产业生态,深入产业集群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持续做好供需对接。连续六年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主论坛、分论坛和专题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示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成果,搭建高端合作交流平台,汇聚政产学研各领域资源,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供需对接。
(四)强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撑。一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强社会资源聚合,组织搭建“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0人会”。汇集政府部门、制造企业、服务商重点企业、金融机构、智库团队等,提供跟踪研判、技术研发、诊断咨询、标准研制、试点示范、成果推广、宣贯交流、人才培训、国际合作等服务,促进各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梳理细分行业转型需求、路径与供给情况,形成一批典型场景、转型标杆、优秀案例,加强供需对接和经验推广,高效服务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围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的具体项目场景,组织牵头单位会同高校、职业学院、行业协会等,市场化机制组建产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训共同体,开展人才培训试点,面向企业家、企业技术管理骨干、现场一线工程师,开展数字化转型相关培训,同时提炼集群企业真实共性需求,帮助产业联合体单位不断迭代数字化产品。三是培养企业数字化转型急需的技能人才。省人社厅围绕我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出标准、出岗位、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企校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训、共同评价、共同激励、共同管理”模式,积极构建以产业龙头企业真实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招生和培养能力为基础、以人才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技能生态机制,对接产业链建立从招生、培训、评价到就业的一体化技能人才供应链。今年3月份,省人社厅遴选出第一批63家“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吸引省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等积极参与。
(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广东银保监局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200亿元,同比增长140%。支持银行机构积极开发符合智能制造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扩大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截至2023年2月底,大湾区高技术制造贷款余额6340.53亿元,其中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达28.37%、51.28%。二是推广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广东银保监局、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实施方案,已在20个地市、32家银行、161个网点开展试点,累计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4750多笔、涉及金额130亿元。引导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200亿元,同比增长140%。
(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化基础性保障。一是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省政府与标准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省市场监管局联合香港工业署、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编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发展指南》,签署推进标准工作合作备忘录,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研制110项“湾区标准”,其中包括《移动式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装置发射端通用规范》《超高清视频服务用户体验评估规范》《智能坐便器座圈》等一批智能制造标准。二是省市场监管局大力加强标准化资金、人才等基础性保障建设,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全省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约3亿元/年,撬动企业不断增加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推动国际、国家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等技术机构落户,目前广东拥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56个,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15个,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对口单位21个,逐步打造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高地。
(七)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基础支撑。一是省科技厅持续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推动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获批建设,“鹏城云脑II”重大科学设施正式上线运行,AI算力水平居国际领先水平。全面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室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二是加快创新中心和高水平研究院建设。推进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积极对接国家级院所和重点建设高校,引进建设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目前全省共建设27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为培训产业人才,加快产业转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支持广州、深圳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先导区;获批建设7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智慧医疗、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金融等领域,建设16家省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建设完善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一是聚焦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积极组织申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等,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遴选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推动资源池服务商技术集成,合作共赢、耦合共生,助推产业生态资源池加快形成基于新型工业软件技术架构体系的供给能力,提升资源池质量效能。二是持续推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三是持续加大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好实验室体系、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研究院等在产业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的支撑作用。四是推动创新主体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提高高校院所、国有企业专利技术转化效率,降低中小企业获取专利技术门槛。完善广深莞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扩大优质运营服务辐射范围,优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服务功能,鼓励企业进场交易。
(二)持续支持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一是将积极落实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出台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继续用好企业技术改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发展等政策,大力支持产业集群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将继续督促辖内银行保险金融银行保险机构围绕大湾区智能制造集群发展,不断完善内部机制流程,优化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强化以金融赋能,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集群发展。三是持续跟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项目,推动省内重点行业开展集群数字化转型,形成标杆示范,深化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模式相关研究,凝练细分行业案例,探索在产业集群内规模化推广。
(三)突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技能根基行动计划。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针对新职业新技术领域出现的“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接产业链建设“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组织链内企业开展学生学徒、“技培生”等培养,吸引青年人成长为技术技能骨干,培养产业“新工匠”,夯实产业技能根基。二是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高标准创建2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和30所示范性技工学校。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与内容,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扩大学制技师试点范围。三是支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联合体单位建设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依托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的具体项目场景,实施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训试点。
(四)加大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在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制造专利与标准融合、加快智能制造“湾区标准”建设,推进国际标准化跃升工程,锻造梯次衔接的制造业标准化人才队伍等举措上继续发力用力。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7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高新国,020-8313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