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宇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及支持工业机器人应用补充产业劳动力的提案》(第20230235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教育厅、科技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水平是衡量高端制造业发达程度的重点标志。实施“链长制”以来,广东省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2022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实现616.4亿元,同比增长15.45%;实现增加值111.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广东省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6.57万台(套),同比增长2.1%,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
(一)政策持续推动,产业规划引领发展。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聚焦技术创新,重点支持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软件技术水平,突破瓶颈制约,提升国产化率。指导各地市积极部署推动行动计划实施。深圳市2022年6月出台《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推动机器人产品向自主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2023年5月出台《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加强科技研发攻关,聚焦通用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实施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扶持计划,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载体扶持计划,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佛山市先后出台《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操作细则(2022年修订)》及资金管理办法,对首次入选佛山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佛山机器人制造和系统集成骨干企业根据主营业务收入规模突破情况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二)做大做强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一是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加快培育我省机器人产业自主品牌,围绕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系统集成服务,共遴选认定5批86家省级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其中机器人骨干企业46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强政银企合作,截至2023年5月,推动8家金融机构为我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累计573家(次)企业获得融资支持89.09亿元。三是大力实施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自2021年我省实施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以来,先后遴选两批八大领域共395家合作伙伴单位,围绕机器人产业集群迫切需求,开展智能制造生态合作需求对接、政策宣贯、技术研讨等专场活动。
(三)深入推进产业应用,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智能机器人产业应用场景不断延伸,深入开展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在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2022年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我省有17家企业共19个场景入选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全省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6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秀场景34个。我省机器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在生产机器人所需的精密机加工、电子设计、工艺装配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产品研发与应用相对成熟。在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与成品研制方面,拥有汇川技术、瑞松科技等自主品牌企业,具备一定的国产化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并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同时,建立以广州、深圳为产业核心城市,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产业重要制造城市的产业布局,凭借区域内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重点围绕系统集成领域展开布局,充分发挥在流通渠道与价格方面的优势,为机器人应用企业实施灵活多样的定制化服务。
(四)实施重大专项,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启动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专项,共立39个项目,拟投入省拨财政资金共计 42300万元,吸引社会配套资本共计113150万元。专项实施以来取得良好成效,有力推动我省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我省制造业当家战略的高质量实施。一是突破了一批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如机器人感知、人机共融、多机协同、远程运维和智能诊断、数字孪生、制造业信息化与智能化等核心技术。二是攻克了一批高性能核心零部件,如谐波减速机、行星摆线减速器 (RV)、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直线伺服系统、驱控一体控制系统。三是研发了一批高端装备产品,如移动操作一体化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系统、下肢骨折精准复位手术与康复一体化机器人、建筑机器人、五轴精密小龙门数控加工中心、搅拌摩擦焊接装备、全直驱高速高精密数控机床、智能型五轴精密小龙门数控加工中心。
(五)加强应用端人才培养,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一是集中政策资源培育产业人才。对接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咨询机构,探索完善人才要素供给机制。我省出台产业技能根基工程、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等政策措施,集中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引导优质企业创建“产教评”融合型技能生态组织,打造产业集群高技能“新工匠”队伍;工信、发改、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11个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和两批1200余家企业试点培育,鼓励企业联合省内重点高校共建共管共享产业学院,有力推动人才队伍和产业一体壮大发展。二是加强机器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强化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建设,建设省级一流专业28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3个;建设省级一流课程7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同时,依托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质量工程,立项建设机器人工程特色专业1个,机器人产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机器人应用型专项人才培养计划2项。加强省级高水平专业建设,辐射带动全省同类专业发展,立项建设机器人相关高水平专业群6个,立项建设6个智能机器人相关省中职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三是提高机器人工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立项建设机器人工程省级教学团队2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立项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技学院、广州理工学院等5个机器人产业学院;实行多主体跨学科协同育人,立项建设华南理工大学-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华数机器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油-犀灵机器人智能制造大学生实践基地。截至目前,21所高职院校与34所中职学校在相关专业开展三二分段试点,招生计划1930人;1所高职院校与1所本科高校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合作,招生计划50人。指导高职院校推进相关专业1+X证书试点,试点项目规模近0.94万人。支持2所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指导职业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推广“岗课赛证”融合新模式,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支持2所高职院校建设相关专业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四是加强机器人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积极开展高校人工智能创新情况调研,摸清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科研进展等情况,助力我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广东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设立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专项。鼓励相关高校申报国家和省智能机器人相关重大科研课题,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近三年,省教育厅立项资助近300项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五是持续深入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在先进制造培训专题设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专题研修班”“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培育专题研修班”“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技术推广专题研修班”等三个培训课程,6个培训班次,面向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开展重点聚焦工业机器人、聚焦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方面的培训,共培训超过350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落实。一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部署及省领导定向联系战略性产业集群协调推进机制,结合制造业当家战略有关精神,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督促各地各部门按职责共抓集群行动计划落实。二是强化对机器人产业的监测分析与研究,采取“调研+会议”的方式,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最新行业动态,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梳理创新体系和产业政策,动态更新“五个一”体系。三是发挥集群战略咨询支撑机构作用,开展集群诊断咨询、行业研判、行业交流等工作,完成产业链图谱绘制和链主企业遴选工作,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攻关关键技术不断提升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动我省智能机器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二是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针对我省机器人供应链在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卡脖子”问题,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突破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核心技术,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着力为智能机器人产业量质提升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充分运用各类平台为产业服务。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研发作用,加强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构建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发挥国家、省级创新中心联盟效用,加强产业与人才交流。四是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推动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支持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开展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开发。五是运用金融政策为企业发展服务。继续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项目)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强与智能机器人企业对接,通过绿色审批通道、加大信贷投放和保险保障、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为智能机器人企业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持服务。
(三)加快智能互联工厂、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人才布局。一是完善和落实产教融合激励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智能互联工厂、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骨干企业参与办学和人才培养。推动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二是扩大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职业院校关专业立项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三是鼓励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立足产业集群和企业实际需求,组织机器人产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帮助企业员工提高技能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支持职业院校与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学历水平。四是立项一批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相关领域科研项目,鼓励相关高校申报国家和省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重大科研课题,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