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230550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您提出的关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提案,为进一步推进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和帮助,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吸纳。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省两会政府系统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试行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合并交办集成办理的工作方案》要求,我厅对第20230002、20230020、20230091、20230241、20230364、20230550、20230825号等7个提案进行了合并梳理,并根据具体诉求制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系列提案合并办理工作方案,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近年来,我省围绕制造业当家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部署,通过政策引领、服务创新、营商环境保障等,建立完善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79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9万家,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867家。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公示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省共658家企业入围,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基础进一步夯实。主要做法如下:
(一)注重顶层谋划,形成省市协调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省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2018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近年来11次召开会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制定多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出台《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方案》《广东省2023年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工作方案》,目前正在制定《广东省关于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资金融通、财政扶持、人才土地、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夯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对标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相关认定标准,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牟定发展方向。加强“小升规”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夯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基础。各地市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如广州印发《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深圳印发《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东莞印发《东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等。
(三)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和省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力度。2021年至今,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5亿元支持三批次8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2.72亿元,对专精特新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贴息补助,2024年将继续安排贷款贴息奖补。省财政对2022-2023年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奖补,珠三角以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每家“小巨人”企业奖补100/120万元。部分地市配套奖补,广州、深圳、惠州、中山等地市配套给予奖励。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做实做强做优专精特新企业群体。2018年设立省产业发展基金,结合制造业当家工作要求,主要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领域开展投资,支持了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专精特新企业。
(四)拓宽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方面,2021年在全国首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方案》,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直接融资。2022年,联合广东证监局印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方案》,组织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和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路演和现场对接。2021年以来,累计成功推动101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间接融资方面,进一步加强政银合作,优化融资服务产品,先后与省中行、建行印发《专精特新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带动交通、浦发等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专属融资产品,满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2023年上半年,为8427家次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962.31亿元。广州、江门等地市联合有关银行机构推出“岭新计划”“专精特新-展翼行”等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融合。一是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科学合理设置创新能力指标,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高,创新投入大,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96%,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3.93%,户均专利数量约为43.3件。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印发《广东省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部署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改革等重点任务,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果转化。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包含专精特新在内的优质企业参与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领域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供给。
(六)促进数字化转型。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2021-2025年)》《广东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实施细则(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推进思路、工作方法和转型路径。积极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同时,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首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系统梳理破解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助力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我省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工具核心业务普及率达到100%,72.90%的企业业务系统上云平台,22家企业获省级智能制造相关称号,4家企业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相关称号。
(七)高度重视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开展质量帮扶工作,树立质量标杆。向全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发放2万份技术帮扶和产品检测券,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等质量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印发我省《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实施“品质工程”,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质量品牌、促进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深化工业品牌培育、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快质量品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支持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主导和参与制定设计产业创新、制造业升级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外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专精特新企业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编制合计超过24000项,超过8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工艺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标准水平的整体提高。
(八)保障专精特新企业用地需求,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增加工业厂房有效供给,平抑市场租金价格,降低专精特新企业用地成本。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园,推动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着力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空间。2021年-2022年,共评审出两批38个省特色产业园区、覆盖21个地市,主导产业平均贡献度超过60%,广州、东莞等部分地市已建立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九)强化人才支撑,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人才。一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级有关人才计划,将引才成效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对拥有引才计划专家或积极推荐高水平人才的企业,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中给予倾斜。二是开展产业人才综合调研,深入梳理战略性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对接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咨询机构,探索完善人才要素供给机制。出台我省产业技能根基工程、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等政策措施,集中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引导优质企业创建“产教评”融合型技能生态组织,打造产业集群高技能“新工匠”队伍。三是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为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的企业高层次人员提供免费培训。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在职员工学历和技能。
(十)加大服务力度,构建优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发挥现有51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52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25家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96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扎实推进“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累计为含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赋能类服务3.6万家次、创业培育类服务1.8万家次。三是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和维权援助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培训,助力企业“走出去”。
(十一)助推市场开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作用,在第十八届中博会设置专精特新展区,参展企业约四分之三为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展示了专精特新企业最新最优的产品和服务,将中博会打造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专业化交流交易平台。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二是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举办多场“大手拉小手”对接活动,组织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力。鼓励“小巨人”企业融入到我省“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
结合所提出的建议,我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谋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
(一)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全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从培育机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支撑、市场开拓、服务支持等方面发力,不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加大政策宣贯力度,组织开展2023年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2020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核工作,继续引导各地市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努力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三)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继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同时引导地市出台配套扶持措施,形成国家、省级、地市多层次的财政奖补,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同时,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倾斜力度。
(四)进一步强化融资支持,加大上市培育力度。继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合作,推动银行加大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力度;继续联合三大交易所加大培训、对接、路演等上市培育工作活动,同时,联合省证监局加大专精特新企业股权融资服务力度,力争全年推动30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五)进一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支撑作用。落实我省2023年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工作方案,组织好各项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中的生力军作用。引导支持大型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通过产业纽带、聚集孵化、上下游配套、分工协作等方式,把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六)进一步加大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开通对专精特新企业用地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在存量建设用地安排、新增计划指标中,通过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灵活供地方式,依法依规优先保障专精特新企业用地需求。聚焦行业细分领域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壮大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级有关人才计划,同时通过产教深度融合、重要赛事、“新工匠”技能培训等,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培育引进工作。
(七)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落实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的“三赋”行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意识、推动中小企业价值链地位提升,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与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对接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针对性、专业化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工作。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