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紧抓大模型应用机遇,打造通用人工智能高地的提案》(第20240784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强化规划引导与政策支持。一是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密集调研华为、腾讯、阿里、商汤、云从、传音制造等企业,了解国内外技术新趋势和发展进展,从模型演进、机遇挑战、应用前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组织研究,形成《关于ChatGPT的研究分析》《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分析和对策建议》《通用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和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分析》《关于防范网络诈骗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等报送省政府。专程赴上海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建设等,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二是政策形成体系化引领。相继制定发布《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产业政策。2023年11月,为应对通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提出将我省打造成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构建智能算力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场景应用示范高地。2023年12月印发了《广东省加快数字政府领域通用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从统筹优化布局智能算力资源、构建政务大模型体系等6个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措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数字政府通用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组建方案》及配套的共建协议模板,推动组建省数字政府通用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2024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广东方案,加快形成“1+X”体系化政策支撑。
(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平台技术创新。一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连续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8亿元,支持57个项目,带动社会投入近15亿元,在智能检测、智能工厂、智能物流、智慧安防、无人系统等多方面形成一批关键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智能芯片方面,推动华为、云天励飞、鲲云科技在智能安防、智能巡检等终端芯片研发及应用;在无人系统方面推动大疆、云洲智能在自主航行、感知避障、协同控制等方面实现自主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在智能制造方面推动美的、格力开展柔性制造、工业设计、智能检测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方面开展自动导航配送、公路路网隧道智能管控、智慧公路应用平台等方面研究;形成系统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努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近期,腾讯、华为、云从科技、鹏城实验室等机构已自研出大模型、AIGC等产品,应用于工业检测等多个方面。二是加强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以及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开展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和布局工作,强化与港澳研发机构的联合创新。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认定人工智能领域相关高水平创新研究院5家,新型研发机构1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9家。推动华为、腾讯等7家企业建设国家开放创新平台,佳都科技、云从科技等16家企业建设省开放创新平台,在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降低行业技术研发和使用门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夯实人工智能算力底座。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推动广州、深圳两个国家级超算中心加快改造升级,加快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鹏城云脑、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等智算中心建设,构建多元异构算力体系,夯实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
(三)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一是强化规划牵引。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珠三角为核心、粤东西北各地市协同联动,区域定位互补的发展格局。全省共布局建设1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广州、深圳先后获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两个先导区的省份。截至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8.9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相关上市企业数量1269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5%;人工智能产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二是突出各地优势。深圳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及产业配套等优势,布局建设“鹏城云脑”、深圳市河套算力集群等,力推鸿蒙原生应用发展,积极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先锋城市,2023年核心产业规模达800亿元。广州以试验区和先导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高端制造、汽车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高地,2023年核心产业规模达450亿元。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相关专项,在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安防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园区。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强化协同合作,逐步形成了从基础支撑到关键技术、再到行业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在基础层,推动华为、腾讯、云天励飞等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在高端智能芯片、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传感器等细分领域,均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在技术层,推动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企业持续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核心技术领域,加快实现产品迭代,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应用层,推动佳都科技、大疆科技、云洲科技、优必选等企业加速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在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家居等垂直领域加速赋能。四是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创新。分领域开展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与路演,围绕新型消费、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领域,组织开展了3场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和路演活动,其中,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将AI赋能汽车及装备制造,实现质量、能效以及设备智能化。截至2024年2月底,首批发布的应用场景机会清单中,31个应用场景项目初步建成或启动建设。创新政府治理场景,在“百千万工程”“一网统管”等场景试点打造智能搜索、智能问数、通用交互数字人等大模型应用,为各级领导提供智能辅助决策支撑。
(四)推进大模型赋能机器人产业。一是制定行动计划。《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在深度学习、人机协作、机器视觉力觉、语言技术等技术领域的应用。二是强化产业集群发展。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自2020年首次超过上海后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约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充分展现了广东制造业积极实施“智造”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深圳市出台《关于推动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四个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主动布局攻克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促进形成更有竞争力、更有创新力的产业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支持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机器人小镇,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集聚区。三是建设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国家工业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产业支撑平台,省科技厅推荐美的库卡成功申报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充分整合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优势资源,开展机器人产品及部件认证、检测、校准、技术咨询、合作交流、信息服务等工作,推进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建设、机器人产品认证制度、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动产业服务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对接。四是强化大模型技术应用。加强人工智能、智能语音和语言技术、5G、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融合,提升机器人在深度感知、自主控制、精准执行、推理决策、人机交互、安全运维方面的能力水平。五是深入示范推广。结合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深入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商业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行业深度融合和推广应用。鼓励机器人企业发展融资租赁、机器人共享等新型应用模式。优必选智慧康养解决方案荣获2023年爱迪生发明奖铜奖,这是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首次在智慧康养领域获此殊荣,被誉为“科技界的奥斯卡”。
(五)加强大湾区数据建设。一是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探索粤港澳三地数据跨境流通机制,推动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基础制度、数据要素跨域跨境流通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营商环境重点领域率先实现场景落地,打造数据要素市场“湾区模式”。二是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出台《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广东省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广东省公共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和《广东省视频和感知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利用,释放公共数据价值。编制并推动《广东省数据条例》尽快落地,巩固我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成果,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促进数据规范高效流通。三是加强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完善体系架构,推动建设省公共数据标注训练平台,启动公共数据标注训练试点工作,设立百度智能云(清远)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为大模型训练提供公共数据支撑。四是加强企业数据建设。制定《广东省企业首席数据官建设指南》《广东省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试点工作方案(2022-2025年)》,推进企业首席数据官先行示范、数据经纪人培育、DCMM贯标等工作。
(六)优化产业发展支持保障。一是省产业发展基金着重构建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信创软件和智能硬件国产化的产业布局。投资了云天励飞、云丛科技等人工智能视觉公司,云宏科技、迅策科技、华锐技术等金融信创软件,以及围绕华为终端投资了一批国产化的智能硬件创新企业,如国家“强基”项目艾佛光通、光学器件供应商立景创新、融合通信服务商星网信通等,累计投资90家企业合计158.72亿元。其中,艾佛光通在2023年取得技术产业化实质性进展,其河源和广州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后,相继进入中兴通讯、OPPO、VIVO等核心供应商名录,产品订单首次突破1亿元;新增投资的华为融合通信系统核心供应商星网信通,去年基于华为鸿蒙系统和鲲鹏服务器环境开发了多套融合通信系统,升级建设了国内多个重点部门建设通讯应急指挥系统,加速了核心系统国产化;新增投资的立讯精密兄弟企业立景创新,已成为华为高端Mate与P系列手机主力供应商,同时也为速腾聚创提供车载激光雷达量产服务,有效增强了我国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二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举办广东人工智能发展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广州·琶洲算法大赛、“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等重大活动等高层次人工智能学术活动。通过国投(广东)基金、省创新创业基金、深创投、深天使、广州产投等政府引导基金,带动各类创投资本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深圳打造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抢抓大模型应用机遇,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入落实《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应用。充分发挥广东优质产业的优势,强化智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加快人工智能成为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AI+”行动,重点推动智能产品和服务在20个领域的应用。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先进智能机器人。加快机器脑、机器肢、机器体、通用产品等产品研发生产,推动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制和应用。发展柔性交互、动态规划路径的协作机器人与自适应机器人等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加快智能人机交互、多自由度精准控制的服务机器人应用推广。
(二)强化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加快打造重要科研平台。积极推进鹏城实验室、琶洲实验室、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大湾区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形成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提升关键技术支撑能力、增强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旗舰项目,围绕高端芯片、算法架构、高质量数据集、前沿技术等方面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催生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加快培育机器人产业集群。一是落实好产业集群链长制,抓好智能机器人行动计划各项工作落实,加快建设战略性集群。二是构建高端创新平台,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强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构建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三是强化企业创新发展,聚焦短板持续攻关,不断提升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推动各项数据管理制度落实。一是深化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和企业DCMM 贯标,探索建立企业CDO人才资源库,形成人才资源汇聚、交流、合作、提升的平台,组织企业申报工信部大数据产业示范项目,指导企业加强数据管理、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鼓励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高质量中文语料数据库,推动典型行业数据汇集、访问、共享、处理和使用。二是全力推动落实《“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深化粤港澳三地数字化合作规则规制对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支持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建设,推动跨境数据规则对接,通过跨境数据流通交易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持续探索数据跨境安全流通规则。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建设粤港澳“数据特区”,搭建数据要素跨境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可信存储空间与流通平台,争取国家试点支持,探索推动数据跨境共享和流通。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建设粤港澳“数据特区”,搭建数据要素跨境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可信存储空间与流通平台,争取国家试点支持,探索推动数据跨境共享和流通。
(五)统筹各类政策支持。推动省有关部门制定系列卓有成效的配套举措,全链条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加快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创业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企业、社会加大投入。统筹省市各类资金,加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资金保障,建立资金支持联动机制,加大企业信用担保力度,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项目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模式,支持大模型技术加快发展与应用。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