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20240999号)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商务厅、自然资源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总局广东监管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的关心和关注!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提案,为进一步推进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和帮助,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吸纳。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省两会政府系统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粤办函〔2024〕31号)、《关于试行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合并交办集成办理的工作方案》(案号〔2021〕1640)要求,我厅对第20240173、20240284、20240999号等3个提案进行了合并梳理,并根据具体诉求制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系列提案合并办理工作方案,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工作。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近年来,我省围绕制造业当家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部署,通过政策引领、服务创新、营商环境保障等,建立完善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超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有效期内1459家),居全国前列。主要做法如下:
(一)注重顶层谋划,加力政策供给,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广东省关于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方案》《广东省2023年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工作方案》等,各地市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如广州印发《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深圳印发《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东莞印发《东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等。通过顶层谋划,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财税、金融、创新、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协同,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加力梯度培育,构建基础扎实、逐级递进的培育体系。多次开展专题调研,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线上线下宣讲培训、下沉地市主动上门服务、持续跟踪对接重点企业等方式,分层分类精准培育,引导企业对标认定标准,向“下一个梯度”谋定发展。建立从“小升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加力财政支持,形成分层施策、突出重点的财政引导机制。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层级设置财政奖补专题。2021年至今,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7亿元支持三批次144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2023年,省财政预算安排6亿元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行奖励。部分地市配套奖补,广州、深圳、惠州、中山等地市对新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奖励。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极大调动了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小巨人”指标谋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力融资扶持,形成间融直融协同发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银合作力度,积极引导银行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专属融资服务,2023年推动8家合作银行机构组织银企对接活动超900场,为近1.7万家次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1700亿元。加强上市融资服务,2021年在全国首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方案》,2022年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方案》,帮助企业对接专业化股权融资基金和高质量战略合作者。推进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合作,对专精特新企业上市需求属性进行精准分析,开展培训、对接、路演等上市培育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2023年,推动42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上市。会同广东证监局在广州、东莞等地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分站活动,为60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对接。与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东省证监局推进广东区域股交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提升广东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能力,全年入板企业达209家。
(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一是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科学合理设置创新能力指标,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我省专精特新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高,创新投入大,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9%。二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制定《广东省2023年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百场万企”大中小融通对接活动,“大手拉小手”对接活动等,全省共举办融通对接活动40场,达成合作意向158项,签订合作协议数104项,签订合作协议总金额9780万元,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在携手建链延链中抓住机遇,获得发展新空间。
(六)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人才要素支撑。一是在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用地保障和政策支持,完善标准厂房分割转让政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成长空间。将专精特新产业园列入重点产业项目安排表,予以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引导合理布局建设用地规模。指导各地在制定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安排一定的国有工业用地用于标准厂房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支持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推进工业用地供应由出让为主向租赁、出让并重转变。依法依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申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规定联合各方的权利、义务,明确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的受让人后,可联合竞买产业用地。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省级有关人才计划,将引才成效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培育同步谋划,实施制造强省建设“十百千万”人才专项行动,推动省、市协同培育产业创新人才联盟(集聚中心),推动支持培养制造业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新工匠”,锻造梯次衔接的高素质制造业人才队伍。三是积极推动企校深度融合育才,持续加强与教育、人社、发改等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支持推荐12家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申报第二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综合运用培养、使用、评价等措施,鼓励优质企业参与培育“新工匠”,构建华为、比亚迪等63家优质企业作为链主的“产教评”融合发展技能生态。四是优化实施研究生融合培育专项,积极参与“制造业当家”研究生计划专项,立足产业需求,推动增加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专业领域研究生招生指标,支持高校联合优质企业协同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发力培育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五是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为专精特新企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七)加力精准服务,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服务体系。一是将中博会打造成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展示平台。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约四分之三参展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举办专精特新主题论坛,577家专精特新企业联合发出倡议书;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超6亿元。二是加强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推进“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优化“创客广东”大赛,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服务对接力度,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专精特新企业质量品牌建设服务力度,围绕我省新能源、智能家电、集成电路制造等十个重点产业链,组织开展质量状况调研,确定专精特新企业中的重点企业,制定质量提升方案,绘制质量图谱。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印发《关于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布局建设 14 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或快速维权中心,持续保持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保护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创新成果。
二、下一步工作
结合所提出的建议,我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谋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
(一)加强政策引导。结合我省优质中小企业现状,进一步优化政策制度,修订我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细则,在保持合理数量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加大《广东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宣贯力度,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实际情况,完善分层分类的培育政策,推出更多暖企、惠企、利企政策,进一步完善从小升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二)继续推动融资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政银合作,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融资服务,继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奖补政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积极推进直接融资。进一步加强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上市及股权融资意愿的调研摸查,强化分层分类培育库建设,推动证券服务机构、基金投资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上市、股权融资等服务,深入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配合完善广东区域股交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服务功能,拓宽我省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继续将引才成效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给予重点支持。继续开展校园招聘、直播带岗等对接活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引进人才。鼓励各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制定专项引才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市为专精特新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按当地户籍人员同等待遇安排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评定。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建设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支持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继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的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支持。
(四)进一步加强精准服务,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落实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的“三赋”行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意识、推动中小企业价值链地位提升,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继续开展2024年“百场千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加大产学研融合发展,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订单式研发,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向专精特新企业全面开放共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聚焦质量技术创新、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品牌竞争力增强等方面,在“专精特新”企业中选树一批精益求精、质量卓越的标杆企业,培育中国质量奖和省政府质量奖梯队。持续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为“制造业当家”“科技自立自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新粤商培训工程,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与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对接力度,加大清欠工作力度,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和产权,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