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移专刊(2012年第2期)
来源:工业园区处发布时间: 2012-08-28 14:51:00

东莞市确保“四个到位”、坚持“四个结合”推进“双转移”工作

  

  近年来,东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推进“腾笼换鸟”和“双转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确保机构、人员、资金、工作“四个到位”。成立市推进“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东莞市产业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先后派遣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直部门中层干部等多名干部到东莞(韶关)、东莞(惠州)园挂职。2009-2011年,共拨付3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园区1.5亿元。每年制订工作方案,积极协助园区招商引资。组织商会、行业协会和企业近1000家次到园区考察,组织召开10多场园区招商引资推介会。

  ——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相结合。出台《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及26项配套政策,安排“八个10亿元”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产业转移倒逼机制,通过提高投资强度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行差别水电价等方式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印发《东莞市鼓励产业转移补助暂行办法》,对本市转移至园区投资发展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

  ——坚持“腾笼换鸟”和培育新兴相结合。选取长安镇、厚街镇、大朗镇、厚街三屯等村(社区)作为试点,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大朗镇将毛织业使用手摇织机织片及缝盘等劳动密集型工序向信宜等地转移后,专注于电脑织机生产和后整、熨烫等工序,以及设计研发、品质监督和营销策划等高端环节,实现毛织产业的转型升级。2011年,大朗毛织产业实现产值166亿元,年销售毛衣12亿件(套),并带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两大支柱产业发展。

  以招大引强和培育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在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上取得突破。实施百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培育计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倍增”计划,设立5年共80亿元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四大战略性新兴产。

  ——坚持服务转型和推动转移相结合。一是以获首批“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经营模式,转变企业形态,创立自主品牌,设立研发中心,拓展国内市场。二是实施技术提升、名牌带动、质量强市战略,推动传统产业高技术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三是加快海港航运、城市配送等新兴物流发展,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旅游、设计、会计、法律等产业,提升主城区商业档次。四是出台扶持民营企业政策措施,取消或减免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三资企业场地使用费和“三来一补”综合服务费等多项收费,每年减负10多亿元。

  ——坚持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十一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落实“创业东莞”工程。帮助韶关、云浮等对口帮扶地市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并按300元/人的标准给予经费补贴。连续2年组织举办大型校企合作交流会。共向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发送岗位信息34万多条,接收劳动力15.53万人。

  三年多来,东莞市推进“双转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经济发展实现“六个优化”。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44.1%提高到2011年的49.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1.9%提高到37.4%。二是经营模式优化。全市外资企业委托设计(ODM)和自主品牌(OBM)混合生产出口比重由2007年的23.5%的提高到2011年的45%。三是技术品牌优化。2008年以来,新增拥有自主品牌加工贸易企业63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56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3件、中国名牌产品16个。四是企业结构优化。三资企业占外资企业比重从2008年的55.2%上升到2011年的73.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157家增加到415家;来料加工出口占进出口的比重由2007年底的37.1%下降到21.6%;已推动3500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独立法人企业。五是市场结构优化。全市外资企业内销总额从2008年的167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479.2亿元,企业内销占内外销总额的比重从27.3%提高到32.9%,东莞的外贸依存度从208.1%下降为186.7%。六是资源配置优化。与2007年相比,201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15.3%,每万元生产总值电耗下降20.4%,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生产总值增长43.3%。

  ——园区共建加速推进。目前东莞市参与共建产业转移园共9个。其中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入园项目387个,总投资额242.92亿元,被认定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和重点园区,连续三年获得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级;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引进项目25个,总投资额16亿元;东莞大岭山(南雄)、东莞凤岗(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专业性产业转移工业园。

  ——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2008年以来,东莞市累计接收粤东西北劳动力20.77万人,招收东西北职中学生2.4万人,向1.86万名本省在莞务工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帮助1.03万韶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本省外市劳动力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从2008年的12.8%上升到现在的16.3%,提高3.5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帮助1.8万名本省外来务工人员入户东莞、2.5万名本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

  (东莞市“双转移”办、东莞市产业合作办供稿,2012年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