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2年产业转移工作要点的通知
粤经信园区〔2012〕68号
来源:工业园区处发布时间: 2012-02-06 15:30:00

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

  现将《2012年产业转移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市及园区实际情况,贯彻落实有关工作。

  执行中有什么情况、问题及建议,请与我委工业园区处联系。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二年二月六日

  (联系人:张会洋,电话:83135877,传真:83135942

  

  2012年产业转移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实施《2011年推进产业转移行动计划》,“双转移”战略“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如期实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1年,全省36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总产值3468.31亿元,税收137.39亿元,同比增长77.5%26.2%(按照不变价口径),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产值3000亿元,税收130亿元的目标2011年东西两翼和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0%14.8%19.5%,比全省高7.4个、2.2个和6.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省的17.9%,比2010年高0.2个百分点。6个产业转出市累计转出企业5983家,淘汰关停企业约7.22万家,平均单个企业投资额83万元;新引进的企业约1.47万家,平均单个企业投资额7044万元,为前者的84倍,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占55%,较好地实现了产业转移工作三年初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2012年是我省双转移工作由“三年初见成效”转入五年大见成效的攻坚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省政协“加快产业转移园建设推进双转移实现重大突破”专题协商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更加关注产业转移质的提升,进一步加快珠三角以转移促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科学发展水平,努力开创产业转移工作新局面。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落实全省“双转移”工作各项部署,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突出重点扶持,突出创新驱动,突出典型带动,突出统筹协调,以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和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园区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产业转移工作和园区建设发展质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我省产业转移工作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又好又快发展。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2012年力争实现产值5000亿元;着力促进产业转移质的提升,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形成一批年产值规模超过300亿元的较大型园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占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珠三角“腾笼换鸟”取得新进展。珠三角产业转出地级以上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10%左右。

  三、主要工作

  2012年我省产业转移工作主抓“一纲六目”:以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为纲,以“三重”扶持、产业培育、合作共建、服务配套、激励督促、宣传总结为目;纲举目张,统筹推进,以“七个着力”力促产业转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以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为纲,着力加大督促协调工作力度。 

  一是认真做好省委常委会听取各地级以上市“双转移”和“腾笼换鸟”情况汇报会相关工作,推动各地认真评估和总结本地三年来“双转移”工作的利弊、成败、得失,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提出下一步加快推进“双转移”工作的具体措施,切实加大各地主要领导统筹推进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各地产业转移工作水平。二是督促跟进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部署特别是汪洋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按照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印发的《贯彻落实全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和省政协“双转移”专题协商会精神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要求做好落实工作,力争事事有回音、件件出成效。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要深入领会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特别是汪洋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省委常委会听取各地汇报相关材料准备工作;同时注重加强对现阶段本地“双转移”工作的分析研究,主动提出加快推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

  (二)在“三重”扶持上狠下功夫,着力发展优质园区和重点产业。

  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着力加大对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的扶持推进力度。一是加强规划指引。编制出台《广东省产业转移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布局规划纲要》,引导、推动10个重点园区突出特色、形成集聚,加快园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二是优化投融资机制。落实重点园区重点产业贴息资金支持政策,推进省市联动担保平台建设,支持指导重点园区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产业基金等方式直接融资。三是整合相关资源。推动省有关部门优先支持园区所在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重点园区年度土地使用指标省单列安排政策;督促推动有关部门从掌握的激励型财政资金中对“三重”予以倾斜支持;积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向重点园区集聚,以重点园区为平台省市共建一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支持推动在重点园区设立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分校、分教点)等劳动力培训机构。四是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加大指导督促力度,推动重点园区成为机制创新、集约用地、循环经济、低碳发展、促进就业的典范,不断提高园区重点产业科技水平、集聚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督促推进各重点园区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重点园区在2012年底前全部按要求建成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并正常运营。各有关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重点园区要尽快按照“三重”工作要求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制订并抓紧实施优先扶持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工作方案,推动市一级掌握的土地、资金等资源向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倾斜,进一步优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省市形成合力推动“三重”加快发展。

  (三)在产业培育上狠下功夫,着力提升园区产业规模和层次。

  一是优化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根据客观需要调整、扩大园区开发范围,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指导园区做好产业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制订入园标准,增强招商选资的导向性。二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以增量提升存量。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反哺工程,筹备开好全省反哺工程工作会议,积极做好我省产业转移政策、园区信息等相关服务工作,引导推动外出乡贤实力强、带动大的企业到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发展;抓紧出台《关于建立各级政府、协会、产业转移工业园“三结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各地建立政府、园区、行业协会“三结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推进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快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落实激励引导政策。用好用活产业转移企业入园奖励资金,对入园企业和成功引资的中介机构予以适当资金奖励,激励各界推动园区招商选资工作的积极性;研究实施差别化供地政策和用地指标奖励政策,督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化程度;严格落实环保“底线”和“一票否决”制,促进园区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四是配合做好第七届“山洽会”产业转移相关推介工作。推动园区积极借助“山洽会”平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加大省市联合推介力度,力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要真正把园区建设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招商力量集中到园区工作上来,积极配合做好全省反哺工程会议和相关产业招商活动有关工作,力争引入若干带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提升入园项目质量和园区产业发展水平。

  (四)在推动合作共建上狠下功夫,着力完善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共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继续推动各地、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探索创新合作共建长效机制。一是深化区域合作创新。继续推进深汕(尾)特别合作区、顺德(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合作共建工作,推广两地合作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合作共建政府经济指标分解统计办法,更好地调动转出地政府积极性。二是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开发区、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完善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托管建设、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新型合作模式,在有条件的园区推行金融资本、地产资本和工业资本“三资融合”的新型合作开发模式。三是探索“先进带后发”的园区发展模式。着力推动具有较强实力的开发区、高新区和发展较好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输出品牌、管理,带动后发园区共同加快发展。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先行先试,特别是要充分认识园区开发管理的专业性,积极借助发达地区有实力、专业性强的各类合作主体的力量共推园区快速发展。

  (五)在服务配套上狠下功夫,着力提升园区服务软实力。

  一是探索服务星级评比。探索开展园区服务环境综合评比工作,试行园区服务星级评选,积极打造园区服务品牌,提高园区软环境吸引力二是强化业务培训。针对各地产业转移工作人员和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服务人员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系列专题培训活动,督促指导各地、各园区业务骨干提高专业素养,提升产业转移工作管理服务水平。三是组织学习考察。继续组织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赴省内外优秀园区学习考察,借鉴吸纳各地先进的管理服务经验,改进自身工作模式和方式方法。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要积极配合和参与省组织开展的培训、评比、考察等相关活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六)在激励督促上狠下功夫,着力增强产业转移工作动力。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考评。抓紧修订印发考评办法,优化指标设置,强化目标引导,发挥好省部门、地市之间相互测评和督促作用;组织开展2011年度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工作,落实“黄牌警告”、“末位淘汰”和优秀奖励制度;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地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园区管委会予以通报表扬,提高各地各部门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民主监督。配合做好省政协对各地“双转移”的监督和视察工作,查找各地建设、管理、服务工作薄弱环节并督促各地及时整改。三是督促建立倒逼机制。督促珠三角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转出倒逼机制,制定公布产业转出目录和环保、最低工资等标准,加大政策引导,加快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四是推动开展专项督查。完善检查督查机制,加强园区专项资金、用地、环保、规划建设、物价收费、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工作,督促园区依法依规进行开发建设。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要正确认识考核和督查工作,把考核督促作为工作动力,不懈怠、不敷衍、不打折扣,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及时落到实处。

  (七)在总结宣传上狠下功夫,着力营造社会良好氛围。

  一是继续强化典型引路。2011年总结15个先进典型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发掘地市、园区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通过“双转移专刊”、广东省产业转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广东省工业园》会刊等渠道及时发布,供各地、各园区学习借鉴。二是开展专题调研。认真研究当前产业转移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力争形成一份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回应社会关注,指导下一步产业转移工作。三是汇编“双转移”政策成效。与省社科院共同编写《双转移在广东——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双转移战略部署报告》并出版发行,全面总结、展示“双转移”成效和经验,鼓励各地和部门集思广益,为探寻破解“双转移”难题、推动“双转移”实现新突破建言献策。四是继续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与相关主流媒体进一步加强合作,宣传推广各地产业转移工作成果和先进经验,不断扩大“双转移”社会影响力,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也要进一步加大本地“双转移”工作的总结宣传力度,积极配合省的总结调研和宣传推广活动,认真准备相关素材,善于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做好调研宣传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省“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省推进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联席会议、省产业转移扶优扶强工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作用,认真做好统筹协调和日常沟通衔接工作,切实形成省统筹、部门地市齐心、合力共推“双转移”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信息互通。用好广东省产业转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定期报送机制,及时收集、整理产业转移相关信息作为决策参考。在网络、专刊、杂志等平台及时发布产业转移相关数据、信息,进一步加强省、市、园和有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拓展工作思路,营造工作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跟踪督办。认真梳理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相关工作和产业转移重大事项,建立跟踪督办制度,细化任务,明确时限,指定专人对各地相关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切实做好抓落实、促落实的协调工作。

  

  产业转移2012年重点工作

  序号

工作事项

进度

安排

1

编制出台《广东省产业转移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布局规划纲要》。

2-4

2

修订出台《广东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

2-4

3

制订出台《关于建立各级政府、协会、产业转移工业园三结合的指导意见》。

3-4

4

组织开展2011年度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工作。

3-7

5

配合做好第七届山洽会产业转移相关推介工作。

8-11

6

配合做好各市向省委常委会汇报“双转移”和“腾笼换鸟”情况相关工作。

全年

7

开好全省反哺工程工作会议,推动开展联合定向招商活动,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

按省工作安排

8

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园区平台建设。

全年

9

集中资源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全年

10

探索推进园区合作共建和开发管理模式创新。

全年

11

督促珠三角产业转出市建立倒逼机制,继续推进“腾笼换鸟”工作。

全年

12

继续加大产业转移宣传总结力度。

全年

13

配合做好省政协对“双转移”的视察和监督工作。

全年

14

开展产业转移工作管理、服务等系列培训。

全年

15

继续组织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赴省内外园区学习考察。

全年

16

稳步推进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及变更工作。

全年

17

针对产业转移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全年

18

与省社科院共同编写《双转移在广东——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双转移战略部署报告》。

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