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涉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相关工作。

  在“2019年工作回顾”中涉及的相关工作:

  (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六稳”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字当头,及时采取措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坚定稳妥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促进投资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增长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2.3%、12.9%。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高规格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制造业十九条”,部署实施“六大工程”,高起点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3%和32%,4K电视产量、5G基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广州乐金OLED、粤芯12英寸晶圆等项目建成投产。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5万家,新增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0%。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9000多家企业实现“小升规”。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63.4%。

  (三)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大多元市场开拓和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力度,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新提升。投资总额超100亿美元的湛江巴斯夫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我国首个外商独资大型石化一体化项目、我省最大的单一外资项目。惠州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等重大外资项目顺利推进,GE海上风电制造基地正式开工。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旅游等合作取得新成效。

  (四)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茅洲河、练江水质明显改善。

  (五)坚持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狠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大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揭阳中委广东石化、宝钢湛江钢铁3号高炉、茂名丙烷脱氢等项目加快推进。

  (六)以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为牵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出台中小企业用地、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项政策,完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机制,建成涉企政策“一站式”网上发布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完成年度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任务艰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工业经济仍处低位运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持续发力,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挑起大梁,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还需加大力度。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支柱产业不强、带动能力不够,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在“2020年工作安排”中涉及的相关工作:

  在“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方面: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支持广州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在东西两翼布局更多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沿海产业带。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发展休闲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支持建设南药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制造业。加大力度推动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

  在“认真落实中央‘六稳’部署,加大力度扩投资促销费稳外贸,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和韧性”方面:培育壮大新兴消费,加快开发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信息消费产品。加快提升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海丝博览会等展会影响力辐射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茅洲河、练江等重污染河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抓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

  在“创新科技体制和人才发展体制,大力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方面:以揭榜制等方式支持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高端制造与检测设备、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科技产品和装备。积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制开发、使用和产业化。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计划,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

  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聚焦“六大工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和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制造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推进沿海绿色石化产业带建设。加大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力度,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优质企业根植性,培育一批产业控制力强的“链主企业”。加快建设湛江巴斯夫、深圳华星光电11代线、揭阳中委广东石化、潮州LNG能源基地等项目,积极推进惠州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茂名丙烷脱氢、广汽丰田四厂五厂、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4.8万个,力争实现所有地市5G网络覆盖,基本实现珠三角中心城区连续覆盖。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4K/8K产业生态体系。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布局发展氢能产业。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引进“绿色通道”,强化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二是筑牢工业发展基础。大力提升工业“四基”能力,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工程化产业化。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省市共建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各地围绕主导产业探索差异化发展,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力争推动8500家企业技术改造、4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5000家企业“小升规”。支持东莞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支持云浮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提升工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质量效益,全面启动珠三角核心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制造业品牌。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传感、移动支付、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在金融、民生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广应用,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支持发展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大型专业服务企业和品牌服务机构。四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工装备、海洋生物、船舶制造、海洋能源等产业发展,打造蓝色高端产业集群。抓好近海风电场开放建设,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健全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机制,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持续完善涉企政策和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完善省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制度。持续完善涉企政策和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努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方面: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方面:培育文化发展新动能,发展4K/8K影视、数字出版、动漫网游、网络视听新媒体等文化新业态。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效利用各类资源,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面: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清洁化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广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推动煤炭综合利用和降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