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安全有序抓好企业复工复产。“四个一”大力推动省工业企业百强中的电子信息企业及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列入百强的电子信息重点企业2月10日前全部复工,3月14日员工返岗率89%、产能利用率达83%。

  一、“一盘棋”协同推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高度重视复工复产工作,专门研究部署推进,按照“全国一盘棋”“省内一盘棋”“行业一盘棋”要求,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积极配合、协同推进,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TCL、美的等企业是我省最早复工的企业,他们提出需要帮助复工的供应商近千家,涉及18个兄弟省市和我省12个地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过请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协调,请兄弟省市大力支持,召开视频会议、深入企业督导、组织行业协会发动等方式,积极解决复工复产存在困难和问题。目前电子信息重点企业提出的供应商复工复产请求,除湖北的企业不能复工外,均已全部复工。同时,积极落实工信部和兄弟省市发来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复工需求,仅红外测温仪配套企业的复工需求,接到上级下达的有15批共198家,加上兄弟省市及我省企业提出的586家,通过协调落实,目前全部复工复产。

  二、“一企一策”纾困减负

  我省先后出台“复工复产20条”“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18条”等政策措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宣传发动,“一企一策”精准施策,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先后十多次赴广州、深圳、佛山、肇庆、揭阳等地市,为企业宣讲政策,解决企业燃眉之急。除夕当天,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临时接受其总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转产生产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任务,企业面临新增生产设备投入大、配套资源欠缺等难题。2月2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前往企业宣讲疫情防控期间技改和融资贷款政策,及时将其列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企业和享受技改政策名单,并协调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研究解决配套问题,就近组织当地电子、五金、机加、喷涂等50余家企业立即复工,协调邮政、机场、快递等单位,解决进口零部件报关和物流运输等问题,仅12天就实现了规模化量产,疫情期间为武汉、重庆、广州、深圳、中山等地机场、地铁、海关提供红外体温检测仪1300余台。2月17日,惠州伯恩光学提出员工返岗难、口罩缺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立即协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惠州市政府,加强与劳务输出省份沟通协调,组织安排专列、包车到云贵桂三省接回员工1050名,并协调解决产线工人的口罩问题。

  三、“一抓到底”跟踪服务

  按照省政府建立企业复工复产协调机制,加快推动重点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的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时成立工作专班,一抓到底跟踪服务。广州市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手持式红外体温检测仪生产企业,疫情发生后该企业响应政府号召一直坚持生产,但库存原材料消耗大,红外传感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不足,人手短缺,严重制约产能提升。2月4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前往该企业了解困难,现场给工信部电子司、上海市经信委及深圳、东莞市工信局打电话协调,解决供应链上的13家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并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扩大企业招聘渠道,协调社会力量1000余人加入生产和运输队伍。为支持倍尔康扩大产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动靠前服务,专项请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加大我省重点企业红外传感器调配供给力度,并协调其红外传感器供应商上海烨映电子的产业链上游企业广东爱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尽早开工,及时解决企业急需的1000个防护口罩,将热敏芯片生产企业纳入技改支持范围。爱晟电子迅速复工,生产的热敏芯片有力地保障了上海烨映、上海新微等国内红外传感器企业需求。

  四、“一企一群”延链建树

  充分发挥省重大集群和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延链控链工作联动协调机制作用,依托“粤商通”信息平台,采用“一企一群”方式延链建树,创新服务模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建立“百家制造业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将重点企业的关联企业群纳入跟踪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链条,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针对电子信息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产业链长等特点,充分发挥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依托省电子信息工作群,组织电子信息重点企业梳理与其存在产权关系的企业名单建立“产权树”,梳理上游供应商名单建立“供应链树”,梳理下游客户名单建立“销售树”,并安排省、市工信部门联络员进群听取企业诉求,协调解决重点企业及其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问题,缩短企业诉求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