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建成企业189家,在建企业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家。2016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8亿元,增长20.3%;实现税收9.9亿元,增长25%。
汕头市以“吉祥三保”(当好初创期企业的保姆、当好成长期企业的保安、当好成熟期企业的保镖)和开展“三集中”(集中审批、集中攻关、集中突破)为切入点,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效率和最好的服务开展招商和发展实体经济。截至2016年年底,一大批事关汕头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全市共签约、开工、竣工项目161个,计划总投资1966亿元,其中90个动工项目,投资总额达703亿元。比亚迪濠江工业园、美中时空通用航空、潮商总部基地、明园汕头科创金融城、泰盛科创园等项目同步启动建设。中海信(汕头)创新产业城、坚达聚纤公司锦纶生产、星辉公司聚苯新材料生产、树业环保“膜到膜”循环利用、中节能贵屿园中园等,总投资200.92亿元的十个产业项目(有5个项目纳入2017年省重点项目计划)落户产业转移工业园,并完成主要工程建设。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产业共建战略部署,汕头市以真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利用潮商、华侨、民营三个优势,以园区为平台,开展产业共建工作。腾讯、比亚迪、中海信等重量级的企业纷纷落地汕头。市政府分别与腾讯公司、九次方大数据集团、天安数码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外,乡贤反哺项目中海信(汕头)创新产业城完成首期产业用房建设,并成功引入37家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优质企业。2016年全市共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项目16个,总投资55.35亿元,品牌企业的进驻,不但给汕头带来先进的经验和前沿的思维,更引发投资汕头的“蝴蝶效应”,让更多优秀企业关注汕头、投资汕头。
一是致力于为在汕头投资、发展的企业打造一个讲法律、讲文明、讲规矩的良好发展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区(县)两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依法公布各类权责事项50141项;实施市领导挂钩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联系制度,要求每位市政府领导每月走访4家以上企业。推动园区服务环境大提升,在企业开办、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等方面,促进办事效率大提升、行政审批大提速。同时开展对各区产业园建设管理考核评价,编制实施《汕头市产业园区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对获优秀称号的园区进行奖励,对不达标的园区予以全市通报批评和黄牌警告。二是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施城市环境“九大提升行动”,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拆除违章建筑物27.8万处。整治园区“六乱”和“六小”现象,园区道路及企业周边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组建环保警察,出台奖励公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办法及系列追责措施,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出台落实政策,推动项目落地,扶持企业发展,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对新进入市级以上工业园区投资的骨干企业,按合同约定期限内完成建设并按时投产的,按土地使用税和对财政贡献额度给予相应扶持。允许建设主体将已建成的标准厂房出售、出租给相关工业企业,并依法办理不动产权登记手续。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2016-2018年建成并经竣工验收符合要求的标准厂房给予一次性奖励。四是制订出台《关于促进企业上规上限的实施意见》推动园区企业做强做大,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现有规上企业97家,比2015年新增31家。全市A股上市企业达到29家,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内有14家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分支机构;新三板挂牌企业50家,有16家在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内,数量在全省排名前列 。
汕头市为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内畅外通。2016年获省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扶持资金8193万元,专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检查督促并组织专项资金支出绩效第三方评价工作。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濠江片区南山湾产业园(一期)及连接主干道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64.2亿元,已完成投资36.2亿元;广澳物流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3200万元,今年年中可投入使用;保税片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潮阳片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5亿元,建成总长约5公里水泥路面,铺筑内外环路共8.1公里长的道路路基;潮南纺织印染综合处理中心已投入开发资金3.4亿元,首期基础配套设施工程“七路二水一桥”,已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污水处理厂首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热电联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编制,力争近期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