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轻工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明确指出了“十五”的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强调“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并提出“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从而“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此,我们结合省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和我省轻工行业的特点,抓住重点、制定广东省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轻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城乡市场,扩大出口创汇,为国家积累资金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前几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经济效益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家电、食品饮料、塑料制品、日用化工、日用陶瓷、造纸、钟表、家具、玩具、工艺美术等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又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涌现出科龙、美的、格力、格兰仕、健力宝、乐百氏、珠啤、珠江钢琴、广纸、佛塑等一批规模经济显著的企业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2000年广东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44.03亿元,较上年增长16.0%,完成工业增加值988.00亿元,出口交货值1553.38亿元,实现利税243.64亿元,利润91.88亿元。我省轻工业总产值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从主要行业来看,家用电器、塑料薄膜、碳酸饮料、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等均处于全国同行业前茅。
二、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总体思路
(一)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供给短缺和数量扩张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结束,开始进入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征的重在提高产业素质和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今后,我省轻工业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改革开放20年间,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绝大多数轻工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轻工业在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加快了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些轻工新行业、新门类;一些适应规模化生产的轻工名牌产品生产集中度大幅度提高,一些行业根据产业政策要求关停了一批企业,或在市场竞争中淘汰了一批企业;一些行业通过技术改造,淘汰了一部分落后的生产和设备,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我省轻工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其质量和档次大为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轻工业结构调整进程和技术进步的步伐依然缓慢。具体表现为:
一是轻工业的结构调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产业转型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使轻工行业大量存在结构性市场实现障碍。二是在买方市场中,轻工业满足低需求水平的中低档产品积压严重,其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而适应高需求水平的有效供应不足,其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三是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大量存在,使企业过度竞争时有发生,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四是企业工艺装备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协作程度低。五是轻工业地区布局结构不合理,其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未能很好发挥。
上述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僵化的机制形成的障碍所致;二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在指导思想上片面追求数量扩张,大量重复建设,忽视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加之宏观调控不力造成的。因此,轻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在今后,我们还面临我国加入WTO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刻不容缓地加速轻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步伐,改善产业素质,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轻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近期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近期轻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会议的精神,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种、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增加 市场有效供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轻工重点行业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水平,加速轻工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轻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辅以经济、法律、必要行政和市场准入与通行规则等手段,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引导的有机结合。
----坚持与企业改革、机制转换相结合,逐步形成企业自主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
----坚持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技术,特别是重点产品的调整为突破口,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对轻工大型企业要扶优扶强,对轻工中小企业要抓特促精。
----坚持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相结合,以资本运营为手段,重点抓好存量调整,推动资源跨越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的流动和重组。
----坚持采用国内外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成果,开发新兴行业,改造传统行业,拓展市场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发挥东、西两翼区位比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和资源跨地区优化重组,有效防止重复建设,促进轻工业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坚持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轻工各行业产品关联度差,要根据本行业的具体情况提出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重点和对策措施。
(三)近期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本次轻工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案的建议年限为3-5年,立足当前,远近结合,适时调整,滚动实施。具体实现的总体目标任务是:
1、优化产品结构。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中高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密集型、自主知识型产品比重,开发一批新产品、新花色,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其重点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培育数个国际知名品牌,同时淘汰一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落后产品。
2、提高技术水平。轻工行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50%左右,重点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普遍达到国际九十年代中期水平,一些关键领域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行业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明显加强。要拥有一批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要进一步加快,同时淘汰一些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
3、调整企业结构。对规模效益显著的重点行业,如家电行业,其企业结构调整要由分散走向集中,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大公司的成功做法。大力推进垂直集成式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建设和大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式的环行结构模式的发展思路,使之提高生产集中度,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发展。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为6家和3家。具体企业是(顺德市格兰仕电器厂有限公司、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广州卷烟二厂、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对宜于分散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要“小而精、小而强”且向知识型、技能型、开发型、专业化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4、合理区域布局。东西两翼和珠三角各地区要立足和发挥动态比较优势,珠三角地区轻工业要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参与国际分工,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东西两翼地区轻工业要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和企业。
5、扩大出口创汇。要努力增强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多元化出口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提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和单位出口产品的换汇率,使轻工行业出口创汇由目前的165亿美元左右上升到2003年的225亿美元以上。
6、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轻工行业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7、节能降耗,治理污染。通过结构调整和改进技术,使重点行业及企业,年节能达5.5%以上,重点污染行业及企业要完全实现增产不增污,基本控制对环境污染的加重趋势,且在一些领域基本实现清洁生产。
三、近期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选择的重点行业
由于轻工业行业众多,产品杂,行业之间关联度差,因此尽管每个行业都面临着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问题,但制定本意见难以面面俱到,只能选择一些重点行业实行重点突破。其选择的标准:一是行业在国民经济和轻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行业中的一些主要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出口创汇额在轻工业中比重较大;二是行业的主要产品需求弹性大,市场前景较好,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三是行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国家在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需要改造升级的;四是近期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改造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
根据上述标准从中选出6个行业作为重点行业予以阐述。这6个行业分别是:饮料、烟草、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家用电器、造纸行业。通过对这些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动轻工全行业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促进轻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为轻工业在“十五”规划中能够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个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意见详见附件。
附件一
食品工业
一、行业现状: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与人民生活及健康密切相关,根据统计口径分为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四个部分。根据国家轻工局统计资料,全球食品工业销售额达2.18 亿美元,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食品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居于全国同行业发展的前列,在饮料、焙烤食品、保健品、调味品等方面,我省一直保持着明显的优势。据省统计局统计,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含烟草)的年产值、利税分别为785亿元和9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利税的5%和9%;出口交货值达70.70亿元。食品工业企业就业人数达271261人,占全省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4.89%。食品工业是消费品工业中提供积累最多,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较多,与农业依存度最大,关联度较强的行业。食品工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善人民饮食结构,提高人们生活和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生活全面迈进,部分人群向富裕型生活过度,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消费结构已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虽然,恩格尔系数开始下降,但食品消费需求总量仍继续增加,食品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食品消费结构中,其制成品、工业化食品的数量比重增加,并要求食品的品种更加多样化、富于营养、食用方便、减轻人们家务劳动负担等。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是:营养、保健、方便、卫生、回归自然。21世纪人们将以绿色食品和功能食品为主导食品。因此,食品工业仍是“朝阳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食品工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结构不合理。一是从食品行业结构上看,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2000年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占食品工业的总产值分别是38%、27%和25%。为一日三餐服务的餐桌食品基本上没有实现工厂化生产,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居民一日三餐主要是食用工业食品;二是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少,新产品占比例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结构不合理。如饮料行业产品结构仍以碳酸饮料(汽水)为主,而果菜汁等天然营养型饮料仅占总产量的12.21%,茶饮料开发在我国至我省刚刚起步,与我省这个茶文化的地位极不相称,保健食品有2000种,但功能太集中,新产品少,只停留在未知分子结构的第二代保健食品上,而外国已发展到第三、第四代产品。罐头行业品种少,包装不适应市场要求。
2、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大型企业占比例太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多,缺乏名牌产品及拳头产品。目前,食品消费市场上占有率居前几位的产品多是外国品牌,如碳酸饮料占43.8%,速溶咖啡占80.6%,方便面占41.5%(据国家内贸局资料)。另一方面,一旦创出了名牌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很快充斥市场,造成恶性竞争,企业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综合利用较差。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标志。我省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4-0.6:1之间,远低于发达国家2-3:1 。
4、多数行业的技术装备十分落后、消耗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如广式凉果仍处于原始的手工加工工艺,而国际上尤其是台湾地区已基本上实现机械化腌制焙烤,啤酒行业目前3万瓶/小时灌装线的贴标机全部进口解决。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加工、农产品生产与原料基地建设的产业链尚未形成。食品加工厂缺乏固定的原料基地,分散农业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不适应食品加工工业发展的要求,食品加工与农业之间的联系是处于简单的初级供给阶段。相应的农产品品种改良和品质的提高与市场消费和食品加工的有机结合还很不够。如目前啤酒大麦生产基地等都相对落后,目前我省啤酒所需要的23.5万吨大麦100%靠进口解决,而国内啤酒所需的300万吨大麦,60%仍是靠进口解决。
三、国内外市场前景分析:
(一)国内市场
1、从宏观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看,“十五”期间,食品消费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体并居于首位。“十五”期间,我国居民的生活将全面奔小康和比较富裕。居民的人均GNP将由800美元升至2000美元。虽恩格尔系数将逐步下降,但食品消费的总量将不断增加,食品消费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据预测到2005年,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将由2000年预计的41%(1999年为41.9%),下降到38%,农村居民将由2000预计51%(1999年为52.6%)下降到46%。到2005年,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仍占全国居民消费支出的43.6%,居消费比重之首。
2、从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看,一是自给型的食品消费将逐步下降,工业化食品消费将大幅度上升,特别是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将受人们喜受,一些工业化食品将不断进入人们的一日三餐,并改变人们的传统习惯;二是传统食品消费更加趋向卫生、营养和健康;三是人们的食物消费将更加注重食品品牌、文化内涵和产品的新颖性。
3、食品消费需求预测。预计2000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20和6145元;人均生活费支出分别为1690元和4890元,其中用于食品支出分别为862元和2005元;按2000年末全国人口达12.7亿、城市化水平为30%(全国农村人口8.89亿,城市人口为3.81亿)计算,全国城镇农村食品支出额为15302亿元;食品支出中按工业食品占50%计算,工业食品支出总额约为7651亿元。预计2005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00元760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分别达到2051元和2531元(恩格尔系数41%),按全国人口13.3亿,城市化水平为35%(全国农村人口8.65亿,城市人口为4.65亿)计算,食品支出额城乡总计为19935亿元,其中用于工业食品支出约为12958亿元(占食品支出额的65%)。
(二)国际市场
国际食品工业生产和消费趋势。一是安全性、健康性食品蓬勃发展;二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全天然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三是各类健康食品(即低脂、低热、低糖、低盐、低胆固醇、高纤维食品)形成热潮,已是世界食品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趋势。据有关统计,1990年健康食品的零售额为143亿美元,1995年达到330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可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四是具有预防、治疗疾病或有助于病后康复等调节身体功能的各种功能性食品,将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功能性食品市场,其保健食品品种就达2000多种。欧美保健食品品种达5000多种;五是方便快捷性食品日益走俏,目前,全世界方便食品的品种已超过31.5万种,有向主流食品发展的趋势。
四、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思路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
1、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不断开发新产品,食品质量总体水平达到工业发达国家九十年代水平,适应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且提高进入人们一日三餐的工业化食品比重。
2、提高技术水平:食品工业主要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到国际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加大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食品工业的力度。
3、企业结构调整:宜于规模化生产的行业如啤酒、白酒、饮料等要通过改造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如白酒的年产量调控在50万吨,企业数控制在1000家。对适宜分散化生产的其他食品行业,则应根据各自特点,发展专业化、特色型企业。传统食品要向工业化发展。
4、努力提高对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目前的0.4-0.6:1提高1:1。
(二)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方向和重点。
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总体要求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支持基础原材料的发展,扩大对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广度,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化食品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开发新资源、新门类、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发展能进入大众餐桌的加工食品。食品工业要向方便营养、安全卫生、天然保健方向发展。传统食品要向工业化发展。
今后食品工业技术发展趋势是:重点开发和应用生物工程技术、速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分离技术,组织化重整技术、气调保鲜技术、辐照技术、微波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超细磨技术、高压灭菌技术、超滤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
食品工业调整和发展重点:
(1)制糖:控制食糖生产和甘蔗种植总量、压缩食糖过大的生产能力用2-3年的时间,控制日榨量减至10.7万吨,糖产量保持120-150万吨/年,设备利用率提高到90%;支持制糖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发展以资产为纽带、农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企业规模效益,关闭列入国家计划的42个原料无保证,亏损严重的小型糖厂,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品种,改进包装,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努力扩大食糖出口。
(2)饮料制造业:积极发展我国和我省有资源比较优势的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饮料产品。重点发展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积极开发茶饮料;支持大企业规模生产矿泉水、啤酒、白酒、饮料企业。如健力宝、乐百氏、怡宝、益力、九江、珠啤、金威等生产企业。
(3)新型工业化食品和功能性食品:要加大开发新型工业化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力度,积极发展方便食品、同时发展市场潜力大的大豆食品工业,如豆奶、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兴大豆食品。重点发展速冻、微波、保鲜、休闲、调味食品和中西式快餐食品等方便食品,不断提高人们一日三餐中工业食品的比例,缩短家庭烹饪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4)烟草加工业:严格控制总量,着力调整结构,促进“两烟”产销协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扶大关小,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实施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加大打击“假、私、非、超”四种烟的力度;重点发展名优和市场畅销品牌卷烟(如“双喜”、“翻盖椰树”、“红玫”等牌号),大力开发研制科技含量较高、适销对路的混合型卷烟和低焦油卷烟。
(5)罐头食品工业:重点调整产品结构,使罐头成为方便、风味、营养、保健的食品。继续发展传统的果蔬罐头、肉(鱼)罐头,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畅销的罐头食品。发展有地方特色传统风味的罐头;努力增加品种,改善包装,提高质量,培育产品品牌。
(6)调味品制造业:要大力发展新型调味品、天然调味品、复合调味料和方便调料,积极支持生物工程技术、膜技术等在调味品制造中的应用,提高调味品的卫生质量,降低污染,重点扶持一批大型调味品生产企业的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
(7)食品包装业:适应食品品种多元化,包装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消化吸收,提高包装装备技术水平,采用新的包装材料与包装工艺,提高产品档次,降低包装成本,增强我省食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主要措施
(一)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农产品结构,搞好原料基地建设,提高可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要按照食品工业各类产品对原料的不同要求,调整农产品结构,引导农民科学种植,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行工农结合,原料加工一体化等多种经济组织模式,在发展食品工业原料基地的同时,应大力开拓可食资源的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可食资源包括应用保鲜、保藏等前处理手段,减少资源在流通中的损失。
(二)加强食品工业科学研究,促进食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技术进步。一是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二是鼓励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型食品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加速形成技术创新机制;三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要把自己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相结合,防止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四是树立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企业化的观念,科技创新要面向市场。五是依托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三)加强市场开拓,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抓住西部开发的机遇,按市场经济规律,合理调整区域布局,充分发挥我省在人才、科技、设备、资金、管理及市场影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到西部去利用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建立基地、调整结构,优化品牌。
(四)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县城食品工业。小城镇和县城是农产品加工生产和市场流通集散地。因此,结合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县城食品工业,是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农产品改良、实现优质高产农业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实践比较成功的组织模式是食品龙头企业十科研十专业农户,或食品龙头企业十科研十合作社十专业农户。
(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培育食品企业集团,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扶持现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规摸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大破产、兼并和资产重组力度,培育一批各项经济指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名牌产品的市场优势,已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六)拓展投融资渠道,多形式利用国内外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较高,具备有一定基础的食品工业项目,应放开上市条件,推动其上市直接融资。要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继续鼓励外商与我国合资、合作。
(七)加强关键岗位上岗前的培训工作。由于食品产品是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产品,经济发达国家都把之列入像药品一样管理,实施FDA的认证,因此,我省要加强对食品行业企业的质检员、卫检员上岗培训工作,对此二个岗位,实施持证上岗。
附件二
家电工业
一、行业现状
我省家电工业已形成了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微波炉、电风扇、电饭锅、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以及专用配套等大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设计、检测、科研体系家电工业是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家电工业的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
据省统计局资料我省日用电器制造业2000年工业总产值638.89亿元,占我省轻纺工业总产值5170.67亿元的12%,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6904.47亿元的3%;利税总额30.72亿元,占我省轻纺工业利税总额282.28亿元的10%,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1311.40亿元的3.76%。日用电器制造业在我省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产品产量与兄弟省的对比如下:
1999年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全国排位表
单位:万台
地区 | 洗衣机 | 电风扇 | 电冰箱 | 冷冻箱 | 空调器 | 电饭锅 | 微波炉 | 抽油 烟机 | 吸尘器 |
全国 | 1342 | 6158 | 1199 | 392 | 1337 | 871 | 824 | 351 | 574 |
广东 | 264 | 5120 | 343 | 2.90 | 463 | 801 | 603 | 34 | 132 |
上海 | 57 | 48 | 43 | 1.3 | 180 | 44 | 39 | 2.19 | 28 |
山东 | 280 | 130 | 242 | 113 | 255 | 24 | 15 | 10 | |
江苏 | 185 | 328 | 107 | 82 | 120 | | 27 | 47 | 250 |
浙江 | 128 | 340 | 36 | 122 | 54 | 0.53 | | 251 | 94 |
安徽 | 145 | 18 | 138 | 0.65 | 62 | | 4 | 2 | |
名次 | 2 | 1 | 1 | | 1 | 1 | 1 | 3 | 2 |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我省家电行业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格力、科龙、美的、格兰仕、威力、万家乐等七家企业,1999年工业总产值为278.87亿元,占我省日用家电制造业工业总产值633.10亿元的44%,比1998年的41%提高了3个百分点。1999年全国21家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中,我省占7家。这7家企业出口创汇占我省日用电器制造业的22%。我省日用电器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家电工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设计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形成了一批名牌产品。如科龙、华宝、格力、美的等品牌的空调器,威力、金羚等品牌的洗衣机,容声、华凌、万宝等品牌的电冰箱,格兰仕品牌的微波炉和美的、金羚、千叶等品牌电风扇,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如科龙集团在日本设立了研究所,格兰仕在美国设立了联合研究机构等。目前,我省家电行业有1个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和5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三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取得可喜成果。实现了管理与市场的进一步的统一。如格力集团开展的“零缺陷”工程;国信华凌集团调整管理机制,集优秀人才充实市场部,全面降低成本;科龙集团“重心下移、精耕细作”的管理试点,以及松下万宝公司为实现3年降低成本50%而实施的503工程。这方面的努力,将市场深入到企业内部,将管理延伸到市场之中,使全行业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四是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增强。据统计,我省1999年日用电器制造业出口17亿美元,比1998年12亿美元增长36%,高于全国20.2%的增长率。不仅如此,我省家电企业的资本输出,境外办厂取得了进展。格力集团在巴西兴建了空调生产厂;金羚集团和千叶集团分别在伊朗、菲律宾、古巴、印尼及澳门建立了电风扇厂。这些境外实体的形成,标志着我省家电工业在国际大环境中的进一步成长,也表明企业资本运作和市场开拓综合能力的提高。五是零部件配套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突出。我省空调压缩机产量为524.04万台,居全国第一。其中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广东美芝压缩机有限公司、广州三菱华凌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的产量分居全国第二、第三、第五、第六位。这标志着我省空调压缩机生产已达到国际水平。
二、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
(一)国内市场
从目前生产和销售情况看,国产家电产品在品种规格、质量档次方面基本满足消费需求。家电工业已进入了一个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新阶段,生产集中度显着提高,优势名牌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电冰箱前六位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2.4%,洗衣机前六位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1%。空调器前六位企业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8.1%。我省格兰仕微波炉市场占有率已达60%以上。
我国是家电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世界家电销售额约为2000亿美元,我国家电工业销售额约占世界的7%,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今年以来,家电市场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销售继续稳定增长。城市市场一直是我省家电产品的主销市场。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每年约有近700万农民转入城市。 目前城市家庭家电普及率较高,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新家庭的增多,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型家电的普及还会进一步扩大。总体上,城市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和较大的需求。近期由于大多数家电商品已趋于饱和状态,加上消费层次分明,消费多样化明显,消费者的消费心态由从众心理向突出个性转变,步入全面提高生活质量阶段,注定了市场难以呈现过热或过冷现象。住宅消费将成为我国本世纪的需求热点,家用电器作为重要的住宅配套产品,在提高住宅使用功能,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对于开创厨房文明和卫生间文明,家用电器起着关键主导作用。
农村市场需求潜力虽大,但开拓难度也大。大多数农村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尚处于消费成长期,富裕的农村地区已逐渐进入消费旺盛期。与城市市场相比,我国城乡市场及消费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有关专家估计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约相差5-10年,尽管近几年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农民负担仍然较重,农村消费环境以及消费观念落后等因素,使多数农村地区对家电商品的需求仍然不旺。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完善,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多。如大型超市及零售业,对冷藏冷冻展示柜、冷藏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投币式洗衣机、冷饮自动售货机等也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大量出现。
从消费层次看,高、中收入家庭对家电产品的需求主要是大、新、全,即大容量、新功能、新款式、性能全、服务全,低收入家庭及多数农村地区主要是价廉实用。从消费档次看,一些新款、灵巧、享受、高档的家电产品应市,将刺激一部分家庭的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日常家电产品需求后,追求更高层次的拥有。预计“十五”期间,电冰箱需求增长年约3%左右,洗衣机增长年约10%左右,空调器增长约年25%以上。
(二)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仍在增长,特别是由于国际分工的细化,使本来是家电生产大国的发达国家成了中低档家电产品的进口国。据预测,世界主要家电产品的需求量每年以6.6%的速度增长,东欧地区增长率为9.5%,非洲、地中海地区增长率为5.5%,拉丁美洲地区增长率为1.2%。世界家电市场的销售额每年增长率为5%,其中小家电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可达6.3%.
三、存在问题
1、产品配套发展不完善。据海关统计1999年我国用于零部件进口为12.6亿美元,关键零部件进口大幅度攀升,一方面由于打击走私使海关进口成为真实体现,另一方面是家电企业重视零部件的全球采购,在国际环境中参与竞争能力提高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国内配套零部件的缺口。我省家电工业目前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总体工艺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关键零部件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产品配套发展条件尚不完善。一是引进设备的关键性零部件还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解决。如洗衣机的模糊芯片,微波炉的磁控管、变压器,50―100升小冰箱所配的1/12―1/10匹压缩机等零配件均需进口解决。二是产品工业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落后于山东、上海、江苏等省市。三是部分原材料仍依赖进口或低水平替代。如电冰箱彩色钢板大部分从南韩、日本进口。冷柜用的镀膜绝热玻璃长期依赖进口解决。
2、一些先进技术如节能技术、电子控制技术、静音技术开发与应用进程较慢,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比重失衡,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不够。
3、经济规模不尽合理,生产集中度低。 我省家电行业虽然在总量上居全国领先位置,但企业规模同国内外家电大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企业投资布点分散,生产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的缺陷。
4、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家电产品少,国际市场对产品需求是多品种、小批量、高性能和功能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装备依然只能适应大批量的生产方式。
四、结构调整的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导向,正确分析世界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对我省家电工业的影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技术进步水平,重点围绕知名品牌企业集团,以增强广东省家电企业整体实力为调整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强家电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二)任务和目标
1、严格控制大家电及关键配套件的总量增长,在品牌规格档次方面,进行必要的产品结构调整,减少家电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量,逐步淘汰过剩生产能力。
2、运用新技术,提高现代生活家用电器的档次和质量,满足人们舒适性的要求。
3、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使行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并形成较合理的、有技术开发能力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大家电前六名的生产集中达到80%以上,关键配套件前六名生产集中度达80%以上,到2005年,力争3个家电国际名牌,形成年销100 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3个,年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6个)。
五、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向及重点
一是加快变频技术,空气净化技术在空调产品中的应用,使空调器向节能、超静、健康型发展。
二是电冰箱应向模糊控制、环保、健康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不断增加电冰箱的功能,如除臭、抗菌、新温带等。为了避免环境污染,生产以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工质为制冷剂,环戊烷为发泡剂、真正的双环保冰箱。完全的健康冰箱,除了使用抗菌材料外,还应防止食物交叉污染的健康型设计。采用节能、保鲜、长寿、健康、静音等技术,使冰箱在制冷、保鲜方面达到最佳效果。
三是重点发展全自动波轮洗衣机和全自动滚筒洗衣机。采用模糊技术、热磁化技术、超漂白技术、防电抗干扰技术,生产智能型节水、环保洗衣机。
四是要加快R600a和R134a为新工质的压缩机技术改造。完成CFC替代工作,要对高效节能技术进行充分研究, 开发节能产品,争取电冰箱能耗标志达到欧洲A级水平。
五是解决微波炉的关键技术零配件磁控管和变压器。采用新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六是抓好电子元器件的配套工作。首先要抓好模糊控制的专用芯片,尽快使其规模化、系统化。由此带动起一批模糊控制家电产品的研制开发并推向市场。其次,要下大功夫研制开发各类传感器元件。如模糊控制洗衣机上必须采用的布质传感器、光传感器、重量传感器;模糊控制空调器上的人体状态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智能化家电产品。
七是发展网络家电。未来几年,网络家电将得到快速发展,网上控制、网上诊断与网上服务将成为网络家电新增的功能,家电技术的开发要向着网络家电方向发展。
六、主要措施
1、做好家电市场信息导向工作,定期发布家电产销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避免无序竞争和不合理重复建设。
2、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加快家电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区域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千方百计提高资产使用率和生产集中度。大胆借鉴国际上大公司的成功作法,大力推进垂直集成式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建设和大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式的环形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促成冰箱、洗衣机、冷柜、压缩机等骨干企业重组,实现产品一体化。建立生产基地,以进一步集聚生产要素,共享有效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集中度。
3、抓住我国即将加入WTO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办法,广泛推进技术合作、技术服务和技术许可证贸易项目的实施,并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工作结合起来。促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到境外办厂和进行技术开发,搞好关键零部件的吸收创新工作。
4、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增大对科技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办好工程技术开发中心,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研制和开发能力,特别要注重开发具有时代感和适用功能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5、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使用工作,引进高素质的国内外的科技带头人。
6、广东家电工业在西部开发中应该发挥一定作用,并借此拓展西部市场。
7、利用欧、美、日等国家当前产业升级调整的契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接收上述发达国家向第三世界转移的技术。
附件三
造纸工业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造纸工业的发展。世界知名的Morgan-Stanley投资咨询公司对世界主要产业的排序把林纸业排在第三位,仅次于信息及其相关制造工业和汽车工业,排在冶金和航空航天产业之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的造纸工业非常兴旺,就是木材资源缺乏的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造纸工业也很兴旺,都是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中瑞典和德国把造纸工业排在支柱产业的首位,可见世界各国对造纸工业的重视。我国的山东省、广西区已明确把造纸工业作为该省、区的支柱产业。我省在发展造纸工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中毗邻港澳利于进口纸浆和废纸的地理优势;二是地处亚热带有利于速生林生长的气候条件;三是有对外开放程度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的市场需求优势。因此也应把森工造纸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一、行业现状
据广东省造纸协会统计,2000年我省机制纸与纸板产量约为350万吨,其中:机制纸产量为105万吨;机制纸板产量为245万吨。我省机制纸与纸板的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00年全省造纸及纸制品业工业总产值为269.15亿元,利税总额为13.79亿元,其中利润5.62亿元,出口交货值为56.8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造纸企业现有329家,其中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以上规模的有24家,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7家,成为我国造纸工业生产大省之一。
在产品结构方面,我省的主要品种为新闻纸、凸版印刷纸、胶印书刊纸、双面胶版纸、书写纸、有光纸、打字纸、纸袋纸、生活用纸、工业纸板、瓦楞纸、包装纸和纸板等。我省的机制纸及纸板产品品种约为140多个,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大多比较低。由于近几年引进先进设备及新产品开发,使我省的新闻纸等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白卡纸、无碳复写纸、牛卡纸、高档瓦楞纸的产品质量,达到替代进口产品的水平。
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很大成效。近几年,我省造纸企业在治理废水污染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做出了一些成效。中山联合鸿兴造纸有限公司自行研究、设计、施工安装的利用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工程,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回用,实现零排放。废水零排放的企业还有广州羊城纸箱公司等。番禺莲花山造纸厂、江门甘化厂等企业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处理废水。
原料结构方面。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造纸工业污染控制法规的要求,我省造纸原料结构已逐步向二次纤维和木浆转移。大部分的造纸厂采用二次纤维或配用部分商品浆;以蔗渣纤维原料为主的厂家,现仅剩一两家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纸厂如东莞玖龙纸业公司主要采用废纸浆,珠海红塔仁恒、新会维达纸业和冠龙纸业公司等企业全部采用商品浆生产,使我省纤维原料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国内外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纸张将有个稳定发展市场,国内对纸张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据世界著名森工咨询机构芬兰亚科波吕咨询公司调查,2010年世界纸张消耗将增至4.22亿吨,亚洲的纸张消耗总量将增至1.45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地区,中国的纸张消耗增长最快,年增幅平均达4.9%,高于亚洲地区平均4.3%的增幅。同时,有关部门统计和预算,当前中国人均消耗只有21公斤,不及世界平均水平48公斤的二分之一,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年耗纸量达200公斤相差甚远;到2010年需求量为5000-6000万吨。
国际上纸浆主要是漂白针叶木浆、漂白阔叶木浆及化学机浆类。预计漂白阔叶木浆需求量将会有较大的增长,回收纤维将作为造纸工业的主要的原料加以利用,用于生产增长幅度较大的印刷书写纸及包装纸板。
三、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不合理,数量多,规模小。我省现有各类造纸企业329个,经过几年的优化调整,我省造纸企业的规模有所扩大,3万吨以上年生产能力的厂家从1985年的2家,上升到1998年的16家,现在又增加到24家。这24家企业的造纸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0%以上。10万吨以上的企业也从1998年的4家,上升到目前的7家。但总体说来,企业的平均规模还是偏小。造纸技术发达国家的浆厂平均规模为年产30万吨以上,纸厂平均规模为年产13万吨;造纸企业世界平均规模为年产6.13万吨,而我省纸厂平均规模为年产1万吨左右,与世界平均规模差距甚大。
2、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新变化不相适应。产品品种和档次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胶印新闻纸、胶印书刊纸、美术铜板纸、高档的纸板等优质产品供不应求,缺口靠进口补充。目前,我省产品品种只有140多种,大部分为中、低档产品,与发达国家拥有1200种中、高档产品的水平差距很大。
3、原料供应结构还不尽合理,制浆能力不足。据统计,我省机制浆年产量约为80万吨,其中化学浆为约为28万吨。化学制浆中木材原料比重小(仅为8万吨)。木材原料比重偏低的一个原因是造纸用材基地建设缓慢。废纸制浆虽有较大的发展,但除了广州造纸有限公司、广州威达高纸业有限公司和佛山华丰纸业等大中型企业的废纸生产线有较高的装备和质量水平外,其他小企业的废纸浆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均较落后。
4、造纸废水污染问题。造纸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虽然已经引起全省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总体的治理工作进度还比较缓慢。除大型造纸企业的治理工作迫于“限期达标”的压力如期进行外,大多数小型纸厂的三废治理工作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行动缓慢。与我省提出的“碧水蓝天工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5、现行造纸工业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的造纸工业应是集用材林培育、制浆造纸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原材料与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一体的综合性制造业。而我国现行的造纸工业管理体制是各部门只管本部门的生产,不能有效地对造纸工业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也不能适应变化万千的市场要求。
四、结构调整思路和方向
1、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应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重点是调整结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上规模、上档次、节能降耗、治理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有效供给水平。
2、调整目标和任务
调整原料结构,鼓励企业大力发展速生造纸工业林基地,建立林、浆、纸一体的大型木浆造纸企业;扩大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协调与林业的同步发展,建立大型的商品林基地(根据省政府规划,到2000年,全省建成商品林基地300万公顷,其中工业原料林100万公顷,林木蓄积量增至3.2亿立方米);扩大木材制浆规模,发展原料和商品浆基地;
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中高档产品。文化用纸重点发展低定量涂布纸、新闻纸、铜版纸、静电复写纸、电脑打印纸、无碳复写纸等;包装用纸重点发展涂布白板纸、牛皮卡纸、白卡纸、中高档箱纸板、高强瓦楞原纸、蜂窝纸板原纸及其他技术配套纸板;生活用纸重点发展中高档卫生纸、餐巾纸、妇女卫生纸、婴儿纸尿布及一次性纸餐具等。
调整技术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低定量、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造纸技术;
调整企业结构,鼓励外资参与国有造纸企业的改组和改造,使之成为多元化投资主体的现代化大型造纸企业;加快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经济规模;加强污染治理,搞好环境保护。
限制发展产品和设备:限制发展质量低劣的黄板纸、箱纸板、瓦楞原纸、包装纸及卫生纸等。逐步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化学纸浆生产线;低档产品生产能力;体积小于25立方米蒸球、幅宽小于1575毫米文化纸机、小于1600毫米纸板机;洗涤法脱墨工艺等。
五、主要措施
1、调整企业规模结构,发展合理经济规模。鼓励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组建集原料、生产、原材料与产品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制浆造纸集团;建立大型的商品浆基地,为无制浆的造纸企业提供优质的浆料;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规范其行为。
2、加强治理污染的力度,对一些污染严重又无力治理的企业要坚决关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现清洁化生产。要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达标排放当作一向重要工作来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加快建立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推广,使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到国际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4、扩大利用外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对大型纸浆、浆纸综合项目、林纸一体化项目要扩大利用外资比例,积极鼓励实行股份制形式筹措造纸建设资金。
附件四
陶瓷工业
一、行业现状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我省陶瓷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出口创汇额19.87亿美元,处于国内首位。全省陶瓷生产及相关企业超过4000家。
在产品结构方面,我省的陶瓷产品分为四大类: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建筑卫生陶瓷、工业陶瓷。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大多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已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较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并在原有基础上巩固发展形成了若干个陶瓷产区,如粤东(枫溪、饶平、大埔)日用陈设艺术陶瓷产区;珠江三角洲(佛山、南海)建筑卫生陶瓷、陶瓷机械产区;粤北(清远、佛冈)陶瓷原料产区。
在生产设备方面,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技术改造,部分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等,行业的技术进步有了明显进展。
(1)原料加工
目前,枫溪飞天燕瓷土矿、佛冈、东莞等原料基地正在逐步实现标准化、商品化,清远建北集团与英国WBB粘土公司合资的原料、坯料加工厂已开始运作,可以供应标准化的粘土原料和坯料。
在原料加工的工艺设备方面,高强度磁选及振动过筛技术与装备已被广泛采用;部分企业使用了大容量球磨机和氧化铝瓷球瓷衬;高梯度磁选技术及设备在原料处理工序开始使用。
(2)成型
大部分企业使用了滚压成型机,国外先进的等静压成型机和高压注浆成型机也在佛山陶瓷研究所等单位使用。
(3)烧成工艺及窑炉
随着以原煤为燃料的窑炉被淘汰,燃料结构的改变及节能降耗的要求,一批节能型的辊道窑、梭式窑取代了传统的隧道窑,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开发的低温快烧技术使辊道窑烧成周期缩短至120分钟。在耐火保温材料、燃料系统和微机自控方面均有新的发展,一批小型梭式窑受到生产陈设艺术瓷厂家的青睐,其批量生产的灵活性和几乎无烧成缺陷的优点得以充分体现,建筑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大件异形产品使用大型梭式窑(30立方米左右)烧成,合格率也大大提高。
(4)彩绘装饰材料
日用陶瓷用装饰材料主要指金(银)水、颜料、花纸等。装饰材料的专业化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花纸生产企业引进了电子分色仪,照相制版设备,丝网印刷设备,花纸印刷已从平印为主过渡到丝网印为主。面对国外对铅镉溶出量标准的要求不断严格的现实,低铅颜料已用于花纸生产,釉中彩颜料品种的不断丰富,是日用陶瓷生产厂家解决铅镉溶出问题的福音,随着釉中彩快烧窑炉的成功使用,将有力地促进釉中彩装饰方法的推广。
(5)辅助材料
随着专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匣钵、窑具生产和石膏粉的生产已逐步与陶瓷生产企业分开。由于辊道窑、梭式窑的普及,洁净燃料的使用,以高质量的窑具(棚板、支柱、托架等)代替传统的匣钵实现明焰烧成,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窑具材质主要是堇青石质、莫来石质、碳化硅质、其它还有硅线石质、熔融石英质、重结晶碳化硅质等,刚玉质辊棒是高温辊道窑必不可少的配件,佛山陶瓷研究所、电白远东高温陶瓷辊棒有限公司及佛山三英陶瓷辊棒有限公司已成为省内辊棒使用的主要供应者。
石膏模型在日用陶瓷生产中普遍使用,随着陶瓷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母模制造以及各种成形方法需要不同性能的石膏粉,我省不具备石膏资源的优势,生产所需石膏粉多来自外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陶瓷行业是从手工作坊起步的传统行业,尽管建国以来国家投资对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但是,行业整体生产水平依然偏低,与陶瓷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无论从产品档次,还是技术与装备方面都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最大的问题是产量过大,产销不平衡,造成市场过饱和,出现了价格混乱,低价竞销现象,加之近年生产成本加大,税赋增加以及原有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等原因,陶瓷行业这一微利企业连年出现了行业整体效益滑坡,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负债经营的困境。
(1)日用陶瓷:近几年明显产大于销,由于产量过大,企业数量大,职工队伍大,能源消耗大,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的局面,造成在国内外市场上低价竞销或积压。由于考虑生产成本及还贷能力,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的积极性。从产品结构看,多为中低档产品,器型、花面陈旧,做工粗糙,单件售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高技术陶瓷:与国外相比,高技术陶瓷的科研和生产技术均落后10――15年,由于高技术陶瓷所需原材料与其性能关系密切,而国内生产装备和技术的落后,直接制约了高技术陶瓷的发展。
(3)企业规模不合理,数量多、规模小,全省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企业以中、小型居多,约占95%――97%左右,企业规模过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4)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相当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六十年代的水平,“八五”、“九五”期间虽然改造了燃料(煤改油或气)和烧成窑炉,但原材料加工和成型机械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5)在人才尤其是设计人员的培养、新产品开发方面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不够,造成人才流失,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新产品开发跟不上市场变化和需求,造成产品档次下降,更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三、结构调整思路和方向
(1)指导思想:“十五”期间应着力于提高增长的质量,重点是调整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节能降耗,治理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有效供给水平。
(2)调整目标和任务:
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支持发展一批技术水平高,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集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使产业布局更加全面,并带动相关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引导其社会分工协作规范化。在每个产区均应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系列化、商品化的原料加工基地,用先进工艺改造老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
调整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大高精产品开发的投入,应用新技术,注重发展应用性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用陶瓷重点解决产品变形、釉面质量和装饰水平偏低的问题,开发新瓷种、新产品,如骨质瓷、新骨质瓷、高石英质瓷、滑石质瓷、强化瓷、耐热瓷、釉中彩瓷、手工二次烧成精炻器、精陶器等,增加高价产品出口的比例。陈设艺术瓷要追踪市场信息,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需求,以多变的造型和新颖的装饰手法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四、政策建议和主要措施
(1)依靠技术创新,促进行业结构调整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发展合理的经济规模。利用优化组合使优势企业的力量进一步壮大,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并逐步淘汰一些产品质量差、效益差的企业。鼓励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组建集原料、生产、原材料与产品进出口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工贸集团。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通过政策优惠和科研立项等方面的支持,促使科技型企业为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实用的高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并经过转化向全行业辐射。
(2)依靠政府的调控功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
政府在政策上适当倾斜,比如规定企业要将占产值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科研,科研经费可抵扣一定税收等来促进企业实质性地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投入。由于陶瓷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单一企业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难以支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从而可以通过一定方式从这些企业收取科研基金,在政府组织下,用于共有技术问题的攻关,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发研究,以利于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抢占市场。
(3)重视产品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引进
大力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树立品牌意识,使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到国际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使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获得国际水平的报酬,才能适合国际竞争的形势。
(4)重视知识产权,加大科技投入
重视知识产权,加大科技投入是使新材料产业能在国际竞争环境下成长的根本措施。政府和企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将对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新材料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全心全意进行艰苦的科研工作,就必须在科技投入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直接用于改善他们生活条件的。可以预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公司的大举进入,人才的争夺将是白热化的,所以,我们应当在现阶段就不失时机地制定一些政策来稳定、吸纳大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
(5)适当购买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这种短平快的方法适用于一些基础较好,通过增加关键设备或关键技术就可以生产新产品的企业和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企业。
购买技术与设备所需的资金,可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减轻企业的负担,在国有资产逐步退出部分企业之际,也可以考虑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外资或职工,通过多种资源、资金的优化组合,达到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搞活企业、盘活资产的目的。
但购买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这样我们将永远处于人家的下游,无从谈起市场的主动权,一旦市场变化,我们花费巨资买来的设备将成为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并且真正领先的技术是买不到的。
(6)积极谨慎地发展高技术陶瓷产品
高技术陶瓷是陶瓷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其地位和产值都将日益提高,所以我们要积极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的高技术陶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充分调研后进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生产高技术陶瓷的投资较大,而高技术陶瓷的市场容量还不是很大,所以不能盲目跟进,尤其是一些技术和经济力量都不强的企业更要谨慎。
附表一
广东省轻工业产品结构调整表(鼓励发展类)
行业大类 | 中分类行业 | 产品名称 | 调整思路 |
一、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日用电器 | 空调器 | 加快变频技术、空气净化技术在空调产品中的应用,使空调器向节能、超静、健康型发展。 |
| 日用电器 | 电冰箱 | 电冰箱应向模糊控制、环保、健康方向发展。为了避免环境污染,生产以R134a为制冷剂,环戊烷为发泡剂真正的双环保冰箱。采用节能、保鲜、长寿、健康、静音等技术,使冰箱在制冷、保鲜等方面达到最佳效果 |
| | 洗衣机 | 重点发展全自动波轮洗衣机和全自动滚筒洗衣机。特别是顶开式滚筒洗衣机。采用模糊技术、热磁化技术、超漂白技术、防电抗干扰技术,生产智能型节水、环保洗衣机 |
| | 压缩机 | 加快R600a和R134a为新工质的压缩机的技术改造。完成CFC替代工作,要对高效节能技术进行充分研究,开发节能产品,争取电冰箱能耗达到欧洲A级水平。 |
| | 小家电 | 突出小家电的多功能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开发厨房系列、保健系列、熨烫产品、报警安全系统,以及适用于婴儿的电器产品,逐渐形成小家电的大气候。 |
| | 微波炉 | 解决微波炉的关键技术零配件磁控管和变压器。采用新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
二、食品制造业 | 糕点糖果制造业 | 方便主食品业 | 省外方便面发展很快,我省产的方便面食品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方便主食品市场容量大,只要增加营养,提高档次,前景是较好的。 |
| 调味品制造业 | 调味品 | 产量大,质量风味好,在全国知名度高,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榜首。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优化风味,以生产中高档产品为主,向小包装发展。 |
行业大类 | 中分类行业 | 产品名称 | 调整思路 |
| 冷冻饮品 制造业 | | 品种多,产量大,市场前景好,要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要,开发新品种,扩大生产。 |
三、饮料制造业 | 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 | 啤酒制造业 | 向啤酒生产经济规模化,技术装备、生产管理现代化,企业组织集团化发展。充分利用重点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产品知名度,采用低成本扩张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企业主体规模扩大,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创名牌,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强化促销工作,形成强大有效的市场网络。 |
| 软饮料 制造业 | 碳酸饮料制造业 | 针对市场反应,做好营销工作,加大推广主剂集中生产、产品分散灌装,重点支持“健力宝”等已有一定主剂生产基础的碳酸饮料生产厂扩大主剂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在全省、市、区和东南亚的地区建立灌装厂的步伐。 |
饮料制造业 | 软饮料 制造业 | 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制造业 | 我省的优势产品,要加大发挥益力、乐百氏、怡宝等知名度较高,在消费者中有信誉的优势,支持其发展生产和在外省、市、区设立分厂,扩大市场占有率。 |
四、造纸及纸制品业 | 造纸业 | 机制纸及纸板制造业 | 大力发展高档胶印新闻纸、高档胶印书刊纸、轻量涂布纸、涂布白纸板、牛皮箱纸板等短线产品,加快中低档产品升级换代向高档发展,如普通卷烟纸、白纸板等;限制低档和不对路产品,如黄纸板、箱纸板、油毡原纸等生产,使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
行业大类 | 中分类行业 | 产品名称 | 调整思路 |
五、塑料制品业 | 塑料薄膜制造业 | 塑料薄膜制造业 | 采用国外先进的双螺杆挤出技术、同步拉伸技术等,发展高阻隔塑料包装薄膜材料,形成规模经济;发展农地膜和微滴灌节水材料等农用塑料产品,支持多功能、耐老化、易回收、降解型农地膜,提高功能膜比例。 |
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陶瓷制品业 | 日用陶瓷 | 采用等静压成型,压力注浆等先进技术设备,推广高效节能窑炉及釉下、釉中彩装饰技术,同时调整燃料结构和彩烤工艺,提高日用陶瓷产品档次和平均单件换汇率,扩大出口创汇;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型设备和技术,开发生产蜂窝陶瓷、高效水龙头密封片、纺织行业用陶瓷配件等高技术陶瓷。 |
七、 | 包装 | | 各种新型功能塑料膜:包括无菌包装膜抗静电膜、微波炉用膜等 |
附表二
广东省轻工业产品结构调整表(改造提高类)
行业大类 | 中分类 行业 | 产品名称 | 调整思路 |
一、食品加工业、 | 1、制糖业 | 甘蔗糖业、加工糖业 | |
二、食品制造业 | 糕点糖果制造业 | 饼干业 | 产量、花色品种、质量、包装在全国有一定优势。外省合资企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要密切注视国内外饼干发展新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适应国内外市场多层次的需要。 |
| 罐头食品制造业 | 罐头制造业 | 蘑菇罐头在国际上是大宗产品,也是我省原有的特色产品,要恢复生产,扩大出口,重点发展水产类、果蔬类罐头 |
三、发酵制品业 | 味精制造业 | 味精制造业 | 发展重点不是扩大产量。要利用微生物工程开发更多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
四、饮料制造业 | 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 | 白酒制造业 | 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要深化企业改革,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低耗粮、高效益的发展方针,实行结构优化与升级,提高整体素质,从节粮中求增产,保市场,适应消费者的需要。 |
附表三
广东省轻工业产品结构调整表(淘汰限制类)
行业大类 | 中分类行业 | 产品名称 | 调整思路 |
一、 | | 汞电池 | |
二、塑料制品业 | |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