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近期技术改造规划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连续几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为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容量。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各地的建设热情,城乡基础设施及生活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的发展等拉动了水泥工业的发展。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重要的水泥消费市场,广东水泥消费位居全国第一,巨大的市场消费是我省发展水泥工业的最大优势,我省水泥工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全面分析我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提高整体装备水平,增强我省水泥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水泥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现制订我省水泥工业近期技术改造规划。

    一、我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

1.企业数量与结构。2002年底止,我省境内的水泥生产企业(含熟料厂和粉磨站)共有520家,规模以上水泥企业428家,但年产2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只有76家,其余企业年产量均在20万吨以下。  

2.生产能力和产量。2002年底止,全省水泥生产能力已达1.08亿吨,但旋窑水泥生产能力仅为1162万吨,占广东省水泥总生产能力的10.74%。2002年我省水泥产量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8.51%,居全国同行第二位。其中,立窑、湿法窑和小型中空窑水泥产量占总产量的85.94%;旋窑水泥实际产量占总产量的14.06%。旋窑水泥中,代表水泥工业发展方向的新型干法窑外预分解水泥产量仅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6.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

3.企业分布。受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的影响,我省水泥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广州、佛山、江门、东莞、惠州),粤东(梅州),粤北(韶关、清远)及粤西(云浮、肇庆)等地。生产能力、产量及生产能力发挥情况发展不均衡。

4.水泥消费量。2002年全省水泥消费量约8000万吨。其中外省区水泥输入量超1000万吨,进口57万吨,出口68万吨。

5.产品结构。全省水泥产品结构相对较合理,除通用水泥外,还能生产一定数量的特种水泥。

6.技术结构。全省水泥工业的技术结构远落后于国内其他省区,主要表现为旋窑水泥生产能力较低,而立窑水泥生产能力所占比重过大。

(二)目前我省水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广东水泥工业在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虽然规模很大,但装备较落后,竞争力明显不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水泥工业技术结构很不合理,立窑水泥比例高,旋窑水泥产量低,特别是新型干法旋窑水泥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生产方法所限,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能源和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影响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近几年,技改项目建设由于资金困难等原因,进度缓慢或没有实施,技改项目实施数量不多,企业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较差。

3.水泥技改投资项目建设须等量淘汰立窑生产线,使一些地区和企业投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时受到制约,增加投资成本,不利于现有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立窑水泥企业通过在线扩建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从而影响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4.市场需求与资源分布不对称,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缓慢,我省水泥企业集团与国内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规模差距大。

    二、我省水泥工业技术改造规划

水泥工业的发展,要按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企业重组、改组,技术改造,优化结构,改变水泥工业散、乱、小的局面。具体政策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采用先进的节能粉磨技术和设备;窑系统排空的废气余热要综合回收发电;鼓励靠近大中城市的水泥生产企业处置可燃工业城市废弃物;加快利用先进新型干法技术生产替代落后立窑和湿法窑,淘汰小水泥,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提高水泥行业的整体水平。

(一)我省水泥工业技改投资项目的布点原则

根据我省石灰石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粤北(英德、韶关)、粤西(云浮)、粤东(梅州)等山区的实际情况,我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布局原则是兼顾资源条件和市场辐射功能,在石灰石资源集中分布的附近建设大中型熟料生产基地。水泥技改投资项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宜分布于粤西地区临西江流域和粤北地区临北江流域及铁路临线的山区;

2.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距目标市场的距离应在200公里的范围内;

3.有符合要求的石灰石、粘土等矿山资源,且资源可利用年限20年以上;

4.供水供电设施便利,资金来源有保障;

5.离水泥消费市场较近、资源地较远的地区以建设水泥粉磨站为宜;

6.禁止在风景旅游区、中心城镇镇区、居民区附近等敏感区域建设水泥项目;

7.严格控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水泥项目。

(二)近期水泥工业技术改造具体措施

1.新建技改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使我省水泥生产由立窑为主向新型干法水泥为主转变。新建水泥项目一定要符合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建设规模要达到日产2000吨及以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项目。通过技术改造,走资源、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新上水泥能力必须淘汰等量落后小水泥。

2.通过技术改造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立窑水泥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为重点进行技术改造。我省立窑水泥比重大,立窑水泥与预分解窑水泥仍将有一定时间的共存期,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水泥)的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窑水泥可进行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合理利用资源作进一步改造、完善。鼓励20万吨以上符合建设条件的立窑水泥企业和湿法水泥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改造建设日产?25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或日产?3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旋窑特种水泥生产线。此类项目可适当放宽等量淘汰立窑的限制。

3.继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在淘汰Φ2.2米及以下立窑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淘汰范围,按照《广东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十五”期间需要关闭淘汰企业(含粉磨站)是:

1)地处珠江三角洲城市市区、小城镇镇区和近郊区的立窑水泥生产企业;

2)风景旅游区内的水泥生产企业;

3)生产工艺条件、环保、质量不达标的水泥生产企业;

4)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市区(地级市)内的立窑水泥生产企业。

4.引导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可结合具体条件,鼓励部分立窑水泥企业改造成为大中型水泥磨粉站、中转站或预拌混凝土等接替产业,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新建水泥粉磨站应满足以下条件

1)新建项目水陆交通必须便利,年粉磨能力?80万吨,采用磨机直径?3.0米或高细磨系统;

2)立窑水泥厂扩建或改建水泥粉磨站,水泥粉磨能力?30万吨,采用磨机直径?2.6米或高细粉磨系统;

3)生产工艺、装备和自动化水平必须达到或超过目前国内先进水平;

4)粉磨站的水泥散装能力达到生产规模的70%以上;

5)与大中型旋窑水泥生产企业订有长期供货协议,有稳定的熟料供应渠道、混合材资源丰富、临近市场。

6)立窑水泥生产企业在粉磨站建成时,要相应淘汰拆除立窑生产线。

    三、规范技改项目立项程序

水泥企业的技改项目坚持以先进工艺技术改造落后生产线,在把关技改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同时,并规范我省水泥工业技术改造立项程序。

(一)新型干法水泥技改投资项目及新建水泥粉磨站必须由省批准立项。对擅自建设的水泥项目,要追究项目单位和越权审批部门的责任。为加速我省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的发展,进一步简化和加快审批手续。

(二)为适应生产工艺技术更新快和产业政策调整需要,对已批水泥技改项目的审批时效进行明确。新建日产4000吨熟料以上(含4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其立项批文的有效期为5年;新建、扩建或改建日产4000吨熟料以下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批文的有效期为3年;新建粉磨站项目的立项批文有效期为1年。在有效期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开工建设,需重新按新的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立项申报。

 

资料来源:投资规划处

OO三年九月十七日